黃斌
軟組織損傷是臨床常見病,早期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一步促進康復。
1什么是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主要指人體較為柔軟的組織結構,如肌肉、肌腱、皮膚、皮下組織、神經、韌帶、血管等。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軟組織損傷主要發生于皮膚和肌肉。
2軟組織損傷的癥狀表現
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包括疼痛、受傷位置腫脹、活動受限等。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患者均伴隨程度不一的疼痛癥狀,疼痛的輕重程度和損傷程度、神經分布以及身體的耐受性息息相關。急性損傷過程中,疼痛位置較為明顯;慢性損傷過程中,疼痛位置并不固定,能夠放射至周圍部位,程度時而嚴重,時而較輕,多表現為酸脹痛。損傷位置腫脹是因為出血和滲出,導致受傷部位腫脹,同時伴隨局部隆起。雖然患者存在功能活動受限的癥狀,但是不會導致其功能全部喪失,只是局部活動范圍受限。除此之外,急性損傷多存在瘀斑,局部存在灼熱感,肌肉僵硬、痙攣等情況。
3導致軟組織損傷的主要原因
軟組織損傷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創傷綜合征,受創傷組織因無菌性炎癥、微循環障礙等導致局部腫脹、疼痛,患者不適感強烈。究竟哪些因素會導致軟組織損傷呢?
(1)扭傷。這是導致軟組織損傷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即肢體和關節周圍的一些組織因為受到間接暴力因素影響,出現過度的牽拉、扭曲,導致周圍組織存在損傷和撕裂的情況,進而對軟組織造成侵害。
(2)挫傷。肢體局部受到直接暴力打擊和頂撞,導致該部位皮下組織、肌腱和肌肉等多處組織受損。
(3)慢性勞損。在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如果機體長時間處于不良的姿態下,會影響局部組織功能。
(4)劇烈運動。如果在運動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拉伸,或者運動過于劇烈,采取的運動方式不合理,均可能導致軟組織損傷。
4軟組織損傷的護理措施
首先要做好軟組織損傷的初步處理工作。在事故發生現場,需要及時對患肢進行有效固定,既能避免因活動和搬動造成二次損傷,又能有效避免軟組織損傷情況加重,緩解疼痛,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如果骨折合并脫位,需要及時進行復位處理,加強對軟組織的保護,最大程度減少關節損傷,同時有助于改善腫脹情況。
對于確診為創傷后筋膜室綜合征的患者,需要及時采取筋膜切開減壓術。如果診斷不明,需要對其血壓、呼吸、脈搏等指標進行全面檢測,加強對神志、瞳孔變化情況的觀察,認真記錄。如果存在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并采取對癥處理,避免病情加重。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患者在發病24~48小時之內,存在程度不一的出血情況,局部存在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等急性炎癥癥狀,因此進行止血消腫具有重要的意義。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及時止血,減少血腫,可以使用冷敷、將患者肢體抬高以及加壓包扎等方法。比如將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臟的部位,能夠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有效降低腫脹和滲出的程度;冷敷法主要是將毛巾放于冷水或冰水中,之后將其敷在患者受傷位置,也可以將冰袋直接敷在受傷位置,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收縮,降低出血量,達到止血的效果。在24~48小時后如出血停止,可以對患者實施推拿、理療和按摩等護理措施。其中,合理有效的按摩有助于改善腫脹、疼痛、粘連情況,促進患者功能的恢復,但需要注意手法的輕柔;熱敷具有溫經散寒的療效,有助于加快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受損組織修復。
軟組織損傷康復后期階段,功能鍛煉是主要的護理方法,不僅能夠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避免組織粘連,同時能夠給有效避免肌肉萎縮,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但功能鍛煉應遵循強度適宜、時間合理、循序漸進的原則。
綜上所述,軟組織損傷具有較高的發病風險,患者需要及時前往醫院接受有效的治療,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遵守護理流程,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