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華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整體小組干預模式降低乳腺癌術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中選取13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7例。對照組選擇常規方案,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手術室整體小組護理,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術后感染率、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室整體護理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關鍵詞:乳腺癌;手術室;術后感染;整體小組干預
乳腺癌為常見惡性腫瘤,近些年患病率、死亡率持續增長,手術治療為該癥主要的手段。有關資料指出[1],乳腺癌術后手術位置發生感染率在1.7%左右,術后感染影響較大,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影響后續治療。手術室環境、手術本身均會引發患者生理、心理應激反應,一旦有負性情緒出現,將會影響麻醉、手術的開展,加大術后感染風險。早期干預可使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感染風險降低。本研究將手術室整體小組干預應用于乳腺癌手術治療患者中,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中選取134例,納入時間為2020年3月~2021年1月,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7例。對照組年齡27~60歲,平均(45.20±10.55)歲;觀察組年齡26~60歲,平均(46.00±10.03)歲。兩組一般數據均衡科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包括術前巡視、完善術前準備、術中生命的監測、術后指導飲食等。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手術室整體小組干預:(1)組建干預小組,成員包括心理咨詢師、護士、醫師、護士長各1名。(2)術前干預心理。患者確診后極易出現負性情緒,如焦慮、恐懼、緊張等,加之擔心未知的手術效果、預后會加重負性情緒。術前干預小組應針對性進行心理護理,掌握患者具體病情,向其講解手術具體過程,講述既往成功治愈的案例,減輕恐懼手術的心理,強化其主動配合的意識,提高依從性,與家屬配合、溝通,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會、家庭支持,使其樹立信念,增強生活信心。(3)術前準備。在護理常規干預前提下,干預小組評估感染各類風險,對術后感染可能性展開分析,培訓護理人員操作的技能,增強無菌意識,查看術中器械、無菌敷料消毒情況,監督手術室環境的消毒工作。(4)術中干預。術中嚴格無菌操作,醫護人員出入手術室應進行嚴格控制,密切配合,提高熟練程度、默契度,縮短手術時間。(5)術后干預。密切監測恢復室內患者情況,做好保暖工作,減少因低體溫引發感染的風險。
1.3 觀察指標
以SAS(焦慮自評表)、SDS(抑郁自評表)評分評估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不良情緒越嚴重,分值則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觀察指標
觀察組醫源性感染發生率為4.48%(3/67),對照組醫院性感染發生率為19.40%(13/67),兩組比較,χ2=7.098,P<0.05。
2.2 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
兩組SAS、SDS干預前數據分別為:觀察組(57.77 ±3.90)分、(40.82 ±5.37)分,對照組(57.75 ±3.91)分、(40.97 ±5.41)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SAS、SDS干預后數據:觀察組(27.75 ±2.21)分、(10.35 ±3.57)分,對照組(30.56 ±3.07)分,(18.67 ±4.18)分,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外科手術為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可有效清除病灶,但因患者個體差異,如經濟條件、病情、年齡等影響,在手術、麻醉理解認知上差異較大,加之部分患者對醫護人員有抵觸情緒,內心恐懼手術,可進一步加重應激反應,增加術后感染風險,影響康復效果。術后發生感染可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甚至引發敗血癥、全身性感染,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感染率、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整體小組干預,小組成員自身優點得到發揮,各司其職,從而高效、有序開展各環節的護理工作,有效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丹妮,黃昌情.心理分階段轉變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情況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20(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