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攸余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也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盡早發現并進行有效治療至關重要。本文就對新生兒肺炎病因、癥狀等相關知識進行簡單科普。
1新生兒肺炎概述
新生兒肺炎通常是指新生兒在子宮內或分娩過程中感染細菌、病毒以及真菌等病原體引起的肺部炎癥。相關統計顯示,圍產期感染性新生兒肺炎死亡率高達5%-20%。
2新生兒肺炎分類
新生兒肺炎分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兩種類型。其中,吸入性肺炎一般是在新生兒出生后3天內發生,多因誤吸被污染羊水所致;感染性肺炎一般發生在住院期間、出院后,多因呼吸道、醫源性感染等所致。
3新生兒肺炎病因
(1)吸入性肺炎:胎兒在母體子宮內或者分娩過程中,吸入羊水、胎糞等造成肺部炎癥;新生兒在出生后,若出現喂養不當、吞咽功能不全等情況,則會因乳汁吸入引起肺部炎癥。
(2)感染性肺炎:產前(宮內)、產時以及產后感染都會誘發肺部炎癥。產前感染主要是因吸入被污染羊水引起,新生兒在出生時多存在窒息情況;產時感染主要是因出生過程吸入被污染羊水、產道分泌物導致,一般是在出生后數天、數周才會發病;產后感染主要是因新生兒呼吸系統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成熟,在護理不當、未執行無菌操作以及接觸呼吸道感染者等多種情況下,均有可能引起肺部炎癥。
4新生兒肺炎癥狀
新生兒肺炎癥狀和疾病分型、嚴重程度等均存在密切關系,比如:吸入性肺炎大多伴有呼吸困難癥狀;而感染性肺炎癥狀多不明顯,當出現呼吸困難癥狀時,說明病情已經非常嚴重。
(1)吸入性肺炎:伴有呼吸困難、呼吸窘迫等癥狀,肺部通常可聞及粗濕啰音,口鼻、氣管內可見胎糞;若因乳汁吸入引起肺部炎癥,患兒常會出現咳嗽、喘息以及氣促等癥狀,病情嚴重可造成窒息。
(2)感染性肺炎:產前感染患兒在出生后可能存在窒息情況,復蘇后會出現氣促、發紺、呼吸困難、體溫不穩等癥狀;產時感染患兒多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產后感染患兒多表現為發熱、反應差、體溫不升等全身癥狀,同時還會伴有氣促、發紺、喘息等癥狀。
5新生兒肺炎并發癥
新生兒肺炎在進展過程中可引起較多并發癥,常見的主要有全身感染、心力衰竭、肺氣腫、肺不張、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
6新生兒肺炎臨床治療
目前,對于新生兒肺炎主要是進行綜合治療,治療原則為積極控制炎癥,有效預防并發癥,挽救患兒生命。
一般治療:包括及時清除呼吸道內吸入物、分泌物;給予氧療;糾正水電解質失衡;保證充足能量、營養供給等。
藥物治療:對于吸入性肺炎患兒,常使用抗生素、肺血管擴張劑等藥物進行治療;對于感染性肺炎患兒,需根據病原菌種類選用合適的抗生素。
7新生兒肺炎日常照護
保持室內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室溫一般控制在22℃~24℃之間,濕度保持在55%~65%之間;同時,做好室內環境的清潔和消毒,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遵醫囑給藥,切不可擅自停用、隨意增減。在患兒哭鬧時不要喂藥,避免發生誤吸、嗆咳。
喂養患兒時需保持足夠耐心,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喂完后,使患兒處于豎直體位,同時輕拍背,防止發生溢乳、嘔吐。若發生嘔吐,需迅速將其頭偏向一側,輕拍背部,及時清除口鼻內嘔吐物。
注意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精神狀況變化,一旦發現發熱等相關癥狀,需及時告知醫生,適當減少家長探視次數。若家長患有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等情況,不要探視和陪護患兒。
8新生兒肺炎預防措施
準媽媽在孕期定期進行產檢,便于早期發現相關感染,盡早予以有效治療,防止發生宮內感染引起肺炎。
準媽媽在孕晚期時,加強胎動、自身體溫等監測。如果出現胎動減少,需警惕是否發生宮內感染。
分娩過程中盡可能減少陰道指檢次數,降低宮內感染發生風險。若有必要,可以在生產前使用抗生素進行感染預防。
新生兒出生后,為其營造干凈、整潔、安靜的室內環境;衣物、哺乳用具需進行消毒;醫護人員、家長注意個人衛生,接觸寶寶時盡可能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