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鈺芹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喜歡養犬,而被犬咬傷的情況時有發生。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犬咬傷的護理知識。
1犬咬傷的危害
(1)犬咬傷會造成感染
犬唾液內含諸多消化酶,一旦被犬咬傷,創口污染會比較嚴重,極易發生感染。并且,犬的尖牙比較鋒利且咀嚼肌發達,撕咬下的組織創面較大,極易造成組織缺損,增加直接閉合創口難度。
(2)犬咬傷處理不當會引起狂犬病
一旦被帶有狂犬病毒的犬咬傷,病毒會隨唾液侵入皮膚黏膜,如不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會演變為狂犬病,危及生命。
2犬咬傷傷口的具體評估
目前,我國嚴格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狂犬病暴露程度,將犬咬傷劃分為3個等級。I級:喂養犬類或僅接觸,局部皮膚被犬舔舐但皮膚狀態完好,無需進行特殊處理。Ⅱ級:裸露皮膚被犬類輕咬,或被犬類輕微抓傷,局部無出血。Ⅲ級:局部皮膚有一處或多處的咬傷、抓傷,犬類舔舐破損皮膚,皮表有開放性傷口,犬類體液污染黏膜。其中,Ⅱ級和Ⅲ級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3犬咬傷護理知識早知道
3.1 傷口處理
一般傷口在進行護理時,首先需要用3%~5%濃度的肥皂水對創面進行全面清潔。如果傷口較深,就需要利用注射器對傷口深處進行清洗。隨后選擇75%乙醇與2%碘伏進行有效消毒,這樣能夠有效清除傷口處的細菌與病菌,避免傷口出現感染。對于創傷較大的傷口,在護理人員消毒完成后,還需要主治醫生進行縫合。根據相關數據報告顯示,患者在被狗咬傷后及時進行傷口處理,能夠將狂犬病的發生概率降低到10%以下。
3.2 心理護理
患者在被咬傷后,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有效排解負面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工作。此外,部分患者認為被犬咬傷并不是什么大問題,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與家屬意識到狂犬病的危險性與嚴重性,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對于兒童患者,護理人員可利用玩具、互動、動畫片等,幫助其排解恐懼心理。
3.3 接種疫苗
當患者的傷口得到有效護理后,需要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并按要求按時、全程、足量完成疫苗注射。此外,還需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如果對破傷風抗毒素過敏,應選擇其他類型的疫苗),并根據醫囑服用抗生素,避免傷口出現感染。在接種疫苗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注射后的反應,是否出現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一般在接種后的1~3 min內就會出現,主要表現為注射位出現疼痛、結塊、紅腫,瘙癢等,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疼、頭暈、惡心、嘔吐等,嚴重過敏反應者甚至會出現暈厥、休克等。因此,患者在接種后,需要觀察20~30 min有無不良反應與過敏癥狀,確保疫苗接種的有效性。
3.4 飲食干預
患者在注射疫苗后,飲食宜清淡且營養豐富,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不要飲用濃茶、咖啡等,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此外,還需要確保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勞累過度。
3.5 健康宣教
醫院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可以聯合學校與社區,開展相關的知識講座,提升人們對狂犬病的認識,了解咬傷后的治療措施、患者需要配合的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