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偉 盧素紅
摘要:目的:尋找一種具有可行性的方法,有效減少機械通氣患者呼吸道感染,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成功撤機。方法:定期對呼吸機進行維護保養、及時清潔消毒、上機前對呼吸機進行必要的檢查、加強患者呼吸管路、氣道護理管理,對患者開展有針對性護理工作。結果:加強呼吸機的統一管理,可顯著降低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病率。結論:做好呼吸機日常消毒、保養及積極臨床干預可有效地預防患者呼吸道感染。
關鍵詞:呼吸機;臨床干預;VAP
目前,呼吸機已成為危重癥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種常用治療手段,為患者的生命支持提供保障,但使用呼吸機過程中容易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研究發現接受機械通氣患者中,VAP發生率在8%~28%,VAP使機械通氣時間延長10~30 d[1]。本研究探究加強呼吸機日常維護保養和積極護理干預降低VAP的發生,使患者呼吸道感染發生率降到最低水平?,F報道如下:
1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方法
1.1 呼吸機的消毒與保養
嚴格施行呼吸機消毒和保養,可以有效地減少和避免交叉感染,是保障患者的必要條件。呼吸機的消毒需嚴格按照廠家消毒要求定期進行消毒。主要需要消毒部件包括呼出閥、流量傳感器、細菌過濾器等[2]。消毒方法主要有藥物浸泡法、氣體熏蒸法、高壓蒸氣法等[3]。需要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負責呼吸機定期維護和保養,保證呼吸機的正常運行。
1.2 通氣回路的管理
采用一次性呼吸機回路,使用7 d后需更換一次管路。呼吸回路上的集水杯要處于最低位置,需及時倒掉集水杯里的水。隨時觀察呼吸回路使用情況,發現有不潔或其他情況,需提前更換回路。
1.3 氣道管理
1.3.1 濕化人工氣道
濕化的人工氣道可以減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避免過于頻繁的吸痰引起呼吸道黏膜損傷。盡可能讓患者使用濕化器進行加溫加濕,調節患者吸入氣體的溫濕度。在實際運用中,使用濕化器比使用人工鼻更有利于患者盡快恢復,且不會產生口干的感覺。
1.3.2 吸痰與排痰護理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吸痰,不可過于頻繁或延遲吸痰。吸痰指征主要包括患者咳嗽、呼吸窘迫、痰鳴音、氣道壓高報警、氧飽和度降低等。吸痰操作前后要給予患者3分鐘吸氧。使用振動排痰機能明顯降低呼吸機治療患者引起的肺不張,減少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通氣功能,振動排痰的效果明顯優于人工叩擊排痰。
1.4 護理
1.4.1 口腔護理
機械通氣患者需定期進行口腔護理,根據患者口腔內的PH值選擇適合的口腔護理液。PH值>7.1應選用2%~3%硼酸溶液、PH值<6.6應選用2%碳酸氫鈉溶液、PH值6.6~7.1可選用0.9%氯化鈉進行口腔護理。
1.4.2 患者體位的擺放
機械通氣患者如無特殊情況,應抬高床頭30°~45°防止患者胃內食物反流和誤吸入氣管,每2小時要給患者拍背一次。部分患者無法采取頭高位或半臥位,可采取平臥位,但要時刻注意觀察患者狀況,防止胃返流。
1.5 常見呼吸機報警及時處理
在出現高優先級報警情況下,應及時查明報警原因并通知主管醫生,若無法查清原因的,應及時斷開呼吸機,使用簡易呼吸器進行人工呼吸,然后通知設備管理維護人員幫助排除故障報警或檢修呼吸機。常見呼吸機報警及處理方法:(1)高壓報警,原因為人機對抗、患者咳嗽或有痰、病情變化等;(2)低潮氣量或低分鐘通氣量報警,原因為呼吸機漏氣、氣道阻力增大、報警設置等;(3)時間(呼吸頻率)報警,原因為患者誤觸發、呼吸回路漏氣或阻塞、呼吸機故障等。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15.79%)明顯高于研究組的(5%),具有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實踐證明,通過有針對性的臨床干預可以有效降低VAP發生率,對預防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感染起著重要作用。機械通氣患者施行有效的臨床干預可以明顯降低VAP發生,護理人員在上機前對呼吸機充分清潔消毒和保養、上機中對病人管理呼吸回路和人工氣道、及時地護理患者、排除使用過程中的報警等,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機械通氣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得到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的護理方案和措施,使呼吸道感染降到最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黃佳佳.有創呼吸機管路系統更換頻率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13):165-166.
[2]薛建偉,彭冬瓊.呼吸機流量傳感器的結構與原理及清潔消毒[J].中國醫療設備,2010,25(3):61-62.
[3]程蕾.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循證護理認知與實踐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