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目的:探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應用分子靶向單抗類藥物治療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治療的11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實施鹽酸埃克替尼片治療為對照組,實施貝伐珠單抗+鹽酸埃克替尼片治療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分子靶向單抗類藥物貝伐珠單抗+鹽酸埃克替尼片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分子靶向藥物;鹽酸埃克替尼;貝伐珠單抗
肺癌屬于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癌占肺癌的75%[1]。臨床癥狀為咳嗽、胸悶、氣短、氣急等呼吸道癥狀,大部分患者確診時為晚期,此時手術治療無法達到根治目的,因此采取化療或者放療的方式,常用搭配藥物為鹽酸埃克替尼片,但該藥服用后不良反應較多,效果欠理想。故本研究選擇貝伐珠單抗+鹽酸埃克替尼片實施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治療的11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60~76歲,平均(65.47±4.25)歲。觀察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61~78歲,平均(66.04±4.2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鹽酸埃克替尼片(國藥準字H20110061)治療,口服用藥,每天3次,每次125 mg;持續用藥。觀察組給予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國藥準字S20190040)治療,靜脈輸注用藥,第1次靜脈輸注時間為90 min,劑量7.5 mg/kg,若輸注后耐受性較好,則將輸注時間縮短至60 min,劑量為7.5mg/kg,持續用藥21 d為一個療程;同時聯合鹽酸埃克替尼片治療,口服用藥,每天3次,每次125 mg,持續用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兩組治療有效率相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與環境、遺傳、營養現狀等因素密切相關,且有研究認為環境因素是該疾病的始動因素。由于體內的致癌物未被溶解,造成基因突變且不能被DNA修復,導致增殖提升凋亡下降,從而形成非小細胞肺癌。典型癥狀為惡心、嘔吐、淋巴結腫大、滿月臉等,疾病類型包括腺鱗癌、肉瘤樣癌、鱗癌等。晚期患者以化療和放療為主要治療手段,而分子靶向單抗藥物屬于新型且先進一種藥物,可有效抑制腫瘤擴散。因此,本研究選擇貝伐珠(分子靶向)單抗聯合鹽酸埃克替尼片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相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鹽酸埃克替尼片主治已接受過化療措施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但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高;而貝伐珠單抗為一種抑制劑,主要用于輔助治療或與其他藥物聯合用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或局部晚期肺癌,通過作用腫瘤血管達到腫瘤抑制效果;主要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相結合,改善腫瘤血管結構,增加腫瘤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腫瘤組織的滲透性,抑制中袖細胞增殖,從而促進細胞凋亡,利于化療藥物進入腫瘤組織中,使腫瘤內部化療藥物濃度提升,從而提高療效;還可降低用藥不良反應,患者耐受性較高。由此可得,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用貝伐珠單抗聯合鹽酸埃克替尼片,能有效抑制癌癥病灶的擴散,降低不良反應與并發癥,改善腫瘤組織,保護患者體內正常組織,抑制腫瘤的生長,延續患者生命,臨床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貝伐珠單抗聯合鹽酸埃克替尼片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正雄.貝伐單抗聯合紫杉醇和順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及對microRNA-99a、miRNA-145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