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靜


摘要:目的:研究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中的效果。方法:以于我院進行尿常規檢查的患者33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三組,每組110例,分別采用干化學法、尿沉渣法及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檢測,對三組患者進行尿常規檢測,對比三組患者尿常規檢測結果、誤診率、漏診率等指標差異。結果: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方式檢驗紅細胞和白細胞的陽性率較其他兩種方法高,誤診率、漏診率較低,可于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干化學法;尿沉渣法;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檢查項目之一,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蛋白、酮體、尿液PH值、尿比重等。通過尿常規檢查,可對一些疾病做初步判斷。如尿液中白細胞增高,患者還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可初步診斷為尿路感染。如紅細胞增高,患者同時伴有劇烈腰腹部疼痛或腎絞痛,可初步診斷為泌尿系統結石。如尿液中蛋白含量持續增高,可能由腎臟疾病引起,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癥等。本研究旨在探討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的檢查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尿常規檢查的患者33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3組,每組110例。干化學法組男51例,女59例;年齡23~46歲,平均(32.5士2.0)歲。尿沉渣組男60例,女50例;年齡22~45歲,平均(31.5士1.7)歲。聯合組男61例,女49例;年齡16~48歲,平均(31.9+1.7)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干化學法:收集患者尿液10 ml,均勻混合,選用一次性尿液試紙將其浸沒于整個尿液中馬上取出,擦拭試紙條上的多余尿液, 將其置于全自動尿常規檢測儀器中檢測,30 min內檢驗完畢。(2)尿沉渣法:收集患者尿液10 ml,混合均勻,將尿液置于尿沉渣刻度離心管中,持續離心5 min,離心轉數為1500 r/min,去掉尿液上層清液,留下尿沉渣,將尿沉渣沖入定量計數板,分別采用低倍鏡、高倍鏡進行觀察并計數,送檢后30 min內檢驗完畢。(3)聯合法:將患者標本依次按照干化學法和尿沉渣法檢測。
1.3 觀察指標
紅細胞>7×109/L,白細胞>10×109/L代表陽性。陽性率=陽性檢出數/總檢測數。錯誤率:包括誤診和漏診,誤診率=誤診患者數/總患者數,漏診率=漏診患者數/總患者數,錯誤率=誤診率+漏診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三組檢測方法尿常規檢驗結果比較
干化學法與尿沉渣法紅細胞陽性檢出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兩者白細胞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聯合法紅細胞陽性、白細胞陽性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干化學法、尿沉渣法(P<0.05)。見表1。
2.2 三組檢測方法的錯誤率比較
聯合組誤診率3.64%,漏診率3.64%,總錯誤率為7.27%,與其他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干化學檢驗法主要是利用尿干化學分析儀對尿液中相應的化學成分進行檢測,尿液中的化學成分可使尿多聯試帶上的模塊發生顏色變化,顏色深淺與尿液中相應物質的濃度成正比。尿沉渣檢驗方法主要是借助物理手段進行檢驗,用顯微鏡對離心后尿液的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進行檢查,是尿液干化學分析儀不能替代的。有研究認為[1],將物理檢驗法和化學檢驗法有機結合,可以綜合兩種檢驗方法的優點,互補缺點,提高紅細胞與白細胞陽性檢出率,降低錯誤率,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實驗室依據。
綜上所述,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檢驗紅細胞和白細胞陽性率較其他兩種方法高,誤診率、漏診率較低,可于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云虎.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在尿常規檢驗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2(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