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

摘要:目的:分析循證護理應用在兒童糖尿病護理中的價值,為患兒病情改善提供支持。方法:納入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常規M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和循證X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各40例。比較兩組患兒護理3個月血糖水平、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護理3個月,循證X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M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兒童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效果好,利于控制患兒血糖,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兒童糖尿病;循證護理;空腹血糖;不良事件發生率
兒童糖尿病是一種常見內分泌性終身性代謝性疾病,在小兒群體中發病率明顯低于成人,發病后對患兒造成影響較大[1]。兒童糖尿病患者具有特殊性,由于患兒年齡小,護理難度更大。循證護理干預是一種創新護理干預措施,該護理干預概念同循證醫學相同,是指在對兒童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中,需要對當前最佳研究證據進行審慎、準確和明智地應用,以結合臨床經驗和臨床知識,滿足患兒需求及愿望,制定符合患兒實際護理需求的護理干預決策過程。將循證護理干預應用在兒童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可以提高護理質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發生率。本研究選取兒童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采用循證護理干預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常規M組和循證X組,各40例。循證X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9.28±0.48)。常規M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9.42±0.39)。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護理方法
常規M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屬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并指導患兒家屬控制飲食、休息等。循證X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由資深糖尿病護士長(工齡在10年及以上,主任護師)、護士(工齡在3年及以上,主管護師)組成循證護理小組,結合患兒糖尿病實際情況,查閱兒童糖尿病護理相關文獻,制定患兒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護理干預方案包括飲食指導、生活干預、心理干預等,并每周對患兒護理效果進行觀察,根據護理干預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如發現小兒患者出現哭鬧等情況,采用玩具吸引患兒注意力,改善患兒哭鬧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護理3個月后,比較兩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不良事件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主要觀察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發生概率,不良事件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護理3個月后,循證X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常規M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護理3個月后,循證X組出現低血糖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50%(1/40),常規M組出現低血糖6例、其他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17.50%(7/40),循證X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M組(P<0.05)。
3討論
兒童糖尿病發病原因同遺傳因素有很大關系,癥狀不明顯,難以被發現,在治療中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隨著病情進展,易引起患兒出現昏迷、脫水、酸中毒等,對患兒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小兒出現糖尿病后,需要立即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治療,并輔助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持續升高。
循證護理干預是一種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此種護理干預模式以患兒為核心,參考相關文獻等制定貼合患兒情況的綜合護理干預計劃,進一步提升護理干預輔助治療的效果,改善患兒血糖水平。另外,循證護理干預還可以為患兒及家屬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有效預防患兒出現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確保患兒安全性。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可以結合患兒實際情況,給予患兒針對性更強的護理干預,確保護理效果,輔助血糖控制。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循證護理干預的循證X組護理3個月血糖水平、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常規M組(P<0.05)。
綜上所述,將循證護理干預應用在兒童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對于控制患兒血糖,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永秀,陳海燕.個體化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9,38(4):1754-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