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華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風險評估的針對性護理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110例,隨機分成甲組(采取常規護理)、乙組(采取基于風險評估的針對性護理),各55例。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乙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8.18%明顯低于甲組5.45%,護理后乙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甲組(P<0.05)。結論: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采取基于風險評估的針對性護理,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風險評估;針對性護理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是婦科常用的手術方式,以其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受到人們的青睞認可,但手術仍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應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以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促進疾病早日康復[1]。本研究探究了基于風險評估的針對性護理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于我院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110例,隨機分成甲組、乙組,各55例。甲組年齡25~43歲,平均(33.67±3.25)歲。乙組年齡26~45歲,平均(33.89±3.54)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甲組應用常規護理,指導患者完成術前檢查,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等;乙組實施基于風險評估的針對性護理。(1)風險評估。對以往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病例進行分析,評估其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如負面情緒、睡眠不佳、術后疼痛、并發癥等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2)心理干預。以視頻+語言講解的方式增加患者對手術內容、注意事項等的了解,安撫患者的情緒,教導患者自我調節情緒,鼓勵患者積極治療,增強患治療信心。(3)環境管理。調節室內溫度、濕度在適宜范圍內,定時開窗通風,減少人員走動。護理人員巡房時應保持動作輕緩,減少噪音干擾,對于存在嚴重睡眠障礙的患者可以適當予以藥物治療。(4)疼痛護理: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針對疼痛較輕者可通過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減輕其對切口的關注度,緩解疼痛感,對疼痛嚴重者遵醫囑給予止痛藥。(5)并發癥預防護理。密切觀察患者切口變化,定期對創口進行換藥清理,并予以抗感染治療,適當更換體位,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SF-36量表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4.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s)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比較
甲組術后發生并發癥10例,乙組術后發生并發癥3例,乙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8.18%明顯低于甲組5.45%(χ2=4.274,P=0.039)。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乙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甲組(P<0.05)。見表1.
3討論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將會引起經量增多、下腹包塊、白帶增多等癥狀,還會壓迫鄰近器官,引發貧血、化膿性感染、不孕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應予以及時治療。近些年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取得良好成效,但治療過程中患者易出現情緒波動,影響康復進程。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應采取適宜、高效的護理措施來輔助提升治療效果。
基于風險評估的針對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對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深入分析,結合患者的護理需求為患者提供科學、全面的護理服務,通過健康宣教和加強溝通了解患者負面情緒來源,并予以針對性的疏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讓患者可以正確認識手術治療重要性,并于術后依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的護理模式,減輕患者的身體不適感。本研究中乙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8.18%明顯低于甲組5.45%,護理后乙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甲組(P<0.05),表明了基于風險評估的針對性護理對患者治療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采取基于風險評估的針對性護理,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陸佳.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3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