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瑞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成都大都市圈、重慶大都市圈以及受“雙城”新極化與強輻射的軸帶而集成的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兩個規劃為基礎,順應和遵循新時代區域經濟發展演進規律,凸顯成都大都市圈、重慶大都市圈以及“雙城”對其軸帶的新極化與強輻射能級,更強調“雙城”在經濟圈中的統籌協調和引領帶動功能,是成渝經濟區和成渝城市群的“升級版”,是黨中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戰略之舉,是繼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后,又一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新經濟格局醞釀新發展機遇
當前,互聯網、數字化、高鐵、5G等極大增添了新發展階段的科技內涵,改變著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國區域的差距由過去的“東西差距”變為“東西差距”、“南北分化”并存,我國經濟正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科技的迅猛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區域經濟格局的演變,拓寬了資源配置的空間。資源配置的市場經濟規律具有突破行政經濟藩籬的內在動力,但現行的行政經濟束縛又會減弱其效率。因此,市域和省域經濟格局必然會被城市群經濟、大灣區經濟、大區域經濟格局所替代,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轉換成為城市群和城市群、都市圈與都市圈的競爭。如今,中國區域經濟已經到了大城市群、大城市帶和大都市圈包容性發展的新時期。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和長遠發展謀劃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統籌城鄉改革的先行試驗區、內陸開放的新高地、軍民融合的大基地、西部大開發的核心引擎。這對于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必將深刻改變川渝地區的戰略位勢、區域能級和發展格局,為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集聚競爭優勢,也為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創造重大機遇。
從協同到一體 川渝謀求“同城化”發展
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川渝兩地如何處理好“競合關系”。目前,川渝兩地尚處于“協同化”發展階段,還沒有形成“一體化”。經濟圈和城市群的“協同化”和“一體化”,表明了經濟圈和城市群協調發展是一個不斷演進與升級的過程,二者之間既有內在聯系,又有一定區別。“協同化”是初級階段,“一體化”是發展趨勢和高級階段,而“一體化”的最優狀態是“同城化”。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建設成為“開放合作”引領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成為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當今區域經濟中,區域市場價值鏈、供應鏈與全球價值鏈交融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區域經濟跨行政區融合是大勢所趨。成渝地區一定要堅持內外開放求發展,深化交流合作,推動區域價值鏈、供應鏈更加完善,協同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建設成為“開放共享”引領中國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川渝兩地應該謀求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以“雙城記”的最大公約數作為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求同存異,統籌協調,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川渝兩地要以重大戰略協同為統攬,以成渝相向共興為引領,以毗鄰地區合作為突破,齊心協力、相向而行、有效實施。雙方協同推動規劃編制,形成“1+N”規劃政策體系,共同爭取把事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川渝兩地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納入國家規劃;協同實施重大項目,在聯席會議框架下建立重慶市、四川省領導牽頭的重點項目聯系機制,加快推動出渝出川重大通道建設,補齊基礎設施領域短板;協同建設重大平臺,圍繞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舉辦國際大型展會、推進西部科學城建設、共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共建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等,打造更多跨區域承載國家戰略的實施載體;協同深化重大改革,力爭在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等方面加快取得突破,將民生領域改革作為協同改革的優先內容,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協同完善推進機制,構建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上下貫通的三級運作機制,做實日常辦事機構職能職責,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機制抓實抓細、抓出成效。
雙核引領 區域聯動“一盤棋”
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還存在一個突出矛盾:“中部塌陷”問題,即成渝中間地帶城市GDP總量低,競爭力較弱。受行政區域劃分等因素影響,“雙城”加速集中態勢強勁,優勢要素向“雙城”集聚趨勢顯著,區域經濟發展形成“拔河效應”,以致出現“中部塌陷”的空間態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城”虹吸效應和中部地區亟待輻射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尊重經濟圈建設客觀規律,系統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形成中心城市引領、副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梯度發展的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僅要提升“極核”帶動中心城市發展的能力,而且還要強化中心城市“外溢”輻射帶動作用,培育川渝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不斷優化城鎮發展格局。
目前,川渝雙方建立和完善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機制和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議機制,組建人員互派、一體運行的聯合辦公室,設立交通互聯、產業協作、協同創新、國土空間、生態環境、體制創新、公共服務7個聯合專項工作組。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局之年,也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起步之年。川渝兩地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樹牢“巴蜀一家親”理念,共下雙核引領區域聯動“一盤棋”、共建基礎設施“一張網”、共抓產業協作“一條鏈”、共筑科技創新“一座城”、共治生態環境“一江水”、共推公共服務“一卡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多出成果、多見成效。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川渝兩地黨政、干部群眾要搶抓機遇,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和新的動力源,為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系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名譽主席、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