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提出的又一個重要實施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人成為該項戰略成功的關鍵所在。為了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而這人才不僅包含社會的先進人士,還包含了高校的教師隊伍及鄉村本土人才。因此,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搬到田間地頭,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很好的將理論聯系實際,還可以加強農村的思想政治道德建設。本文通過闡述高校“鄉間思政”教學的重要性出發,對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的創建的原則及保障條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探索,希望為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間思政課;教學模式
一、高校“鄉間思政”教學的重要性
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鄉土人才,在大力發展鄉村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與社會各界精英的參與。因此,需要利用高校的作用,大力挖掘鄉村人才,將高校思政教育課程搬到田間地頭,讓高校老師或者鄉村本土人才結合鄉村實際情況為當地村民和學生開展“鄉村思政”教學,從而促進鄉村振興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
二、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的創建
(一)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的創建的原則
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需要遵循目的性、實踐性和系統性的原則進行創建,從而對人們的認知與言行進行指導和規范。
1.在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中一定要遵循目的性原則進行創建。在鄉間思政課程開展之前,要明確課程開展的原因及目的,這樣就能確定教學的主題,并圍繞該重點進行教學設計。在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高校“鄉間思政”課程中,其教學目的是為了促進當地鄉村的振興與發展,因此其目的應圍繞鄉村振興而開展,其教學重點為為村民創造美好生活。
2.在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中一定要圍繞實踐性原則進行創建。在進行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創建中,一定要將實踐教學融于其中,使得教學全過程都有實踐性。教學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鄉村調研,了解鄉村的具體情況,找出鄉村和高校之間的關聯性,從而設計創建符合雙方需求的教學設計。教學中,老師要結合鄉村當前實際情況進行課程教學,在教學中一定要理論練習實際,避免理論脫離實際的情況發生。教學后,要及時收集高校師生和鄉村人員的教學情況反饋及意見建議,從而開展教學課程的總結,對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進行深化改善。
3. 在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創建中一定要注重創建的系統性。在進行鄉間思政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結合必須具有系統性,不得只是表面形式的結合。如果只是將高校思政課程搬到鄉村來上,那么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不可能得到期望的教學效果。在鄉間思政教學創建中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一定要時刻記住鄉間思政教學的對象不僅僅只有學生還包含了鄉村居民及部分教師,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符合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及需求。此外,由于教學對象復雜性,所以在教學方法中一定要選擇可以調動教學對象學習興趣的方式,不得選擇照本宣科的方法進行教學。
(二)保障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創建的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3]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從“專員育人”向“全員育人”轉化,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鄉間思政是思政課程的延伸,是思政工作時代發展的需求,可以為高校師生和鄉村都帶來益處,因此雙方應加強配合,確保高校“鄉間思政”教學模式創建順利。
1.對于高校而言,應該提供的保障條件。首先,高校作為“鄉間思政”教學的主動發起者,應該引導學生加強鄉村預調研工作,了解鄉村實際情況,從而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來預測高校“鄉間思政”課程是否可以在該鄉村能順利開展,且能取得成效。其次,在確定“鄉間思政”實踐基地后,應注重思政課程教師隊伍的打造,培養和選取一批優秀的思政課程教師前往鄉村,從而創建優質“鄉間思政”課程。最后,高校在開展“鄉間思政”課程前,應該先要加強學生和鄉村居民對于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意義和教學課程的了解。
2.對于鄉村而言,應該提供的保障條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發展,使得很多鄉村獲得了實惠,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鄉村歡迎各大高校師生進入鄉村,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在“鄉間思政”創建過程中,鄉村首先要為高校提供一個實踐基地,并配合高校開展實踐調研等工作。因此,鄉村的鄉干部需要提前做好鄉村動員工作,確定好活動開展的方案,提供相關教學場地及設備,調動村民參課的積極性,并安排相關工作人員維護教學秩序。其次,還要做好高校師生的生活保障工作,幫助師生在鄉村進行入住,并幫助解決其生活問題,同時還要保障師生的安全。最后,還要挖掘并鼓勵鄉村本地人才參與到鄉間思政課程中來,對課程進行講解,讓師生貼近生活的感受到鄉間風味。
綜上所述,在“鄉間思政”課程的講授不僅可以使得高校師生獲得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幫助鄉村居民獲得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鄉間思政的開展使得高校與鄉村實現利益互惠,從而加強高校師生和農村思想道德建設。
通訊作者:杜淑芳
參考文獻
[1]王孟,謝伏華.鄉村振興戰略融入農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與路徑探析[J].山西青年,2020,000(001):P.4-6.
[2]邢真.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職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v.31;No.498(22):225-226.
[3]張瑞瑞,韓東.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措施[J].學理論,2018,No.778(04):250-251.
作者簡介
李越(1988.04-);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陜西省榆林市;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思政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