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嬌
◆摘? 要:學習能動性是指學生對學習所持有特定的目標,并積極主動地且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學習能動性與環境有非常大的關系,根據對目前現狀進行的長時間觀察,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學習能動性不強的情況,學校以及家長想要提高,本文分析了學習能動性不足的原因,并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從而提供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環境;學習;能動性
學習能動性中的第一要素是指學生內心自發而產生的主動性,這大多是由個人的意志來主導,而意志過程正是心理過程的一個主要部分,它是為了實現既定目的想方設法去克服困難的活動,且受主觀意志的自由支配,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這方面的素質則尤為重要。經歷了多年的不斷改革發展,中國的教育也在日益精進,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不僅沒有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高的能力,反而由于缺乏學習的能動性,出現學習倦怠的厭學現象,從而引起學校和家長們的焦慮,成為我國教育的一個難以突破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外部環境
1.社會環境
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同學能夠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來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而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對網絡游戲達到了沉浸的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很多雜念和負面影響,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嚴重降低了對學習的能動性。
2.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最重要的載體包括教師、班級和同學,這也是對學生學習和成長影響最大的幾個因素。學校的教育是有特定目的和周全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可以說,學生如果有很強的學習能動性,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對于好學生,老師的積極正向引導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動力,建立起自信,從而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對自己實現目標充滿更多的期待;而對于學習薄弱的學生,好的老師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遇到困難,學生懂得勇于面對,并向老師虛心請教。另外,班級良性的競爭氛圍對學生的能動性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所在的班級氛圍是消極散漫的,那么學生自然不會自覺去學習知識。
3.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社會的‘遺傳因素,是人類性格的工廠”,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一言一行,思想和價值觀都對孩子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好的學習習慣和對學習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能動性,而更寬泛地甚至還波及到家庭關系好壞,經濟條件等等,會使學生發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影響他們對學習的認知和態度。
(二)內部主觀因素
1.個人期望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理論是期望理論,它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維克托·弗魯姆于1964年在《工作與激勵》中提出。“弗魯姆認為,人們采取某項行動的動力或激勵力取決于其對行動結果的價值評價和預期達成該結果可能性的估計。”在這里,價值評價即為效價。在學習方面,所設立的學習目標是否對學生有價值,學生是否認同,這都關乎這學習能動性的程度。同時,這個目標所產生的結果必須能夠實現,進而促進學生個體努力奮進。比如入讀美國常青藤院校需要達到托福至少105分的標準,這個托福分數在錄取的各項指標里的所占的權重較高,那么可以說這個目標對學生來說非常有價值,但是如果學生英語的基礎極其薄弱,那么托福105較難實現,這個時候再用常青藤名校錄取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顯然不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學生需要有一定的目標感,并且此目標是能夠通過努力而實現,這樣會很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2.錯誤歸因
學生對學習能動性常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同學會把學習能動性差的原因歸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比如數學成績不夠理想時,會認為自己不擅長做數學題,無論怎樣努力,仍然自我預言般地確定學不好數學。而還有一些同學,認為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因為數學老師出題總是很難,或者執念認為出題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所以就更多抱著僥幸的心理,把一切都依靠在押準題上,全憑運氣,便選擇不踏實地努力。
3.逆商差異
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新的領域全新的知識,同學們難免會遇到難題和挑戰,這就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逆商,就是在逆境中的態度和反應。如果同學對待困難能夠表現得越積極,越能理性地吸取逆境中的經驗,則說明這樣的同學逆商較高,反之則逆商較低。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如果同學不能夠進行自我調控,心中積累了一系列的挫敗情緒,不懂得和老師以及同學交流自己不懂的難題,那么久而久之,學習的能動性會明顯下降。
二、激發學生對學習能動性提升的策略
(一)舉辦各種相關的活動,使學生設定明確的目標
增強學習能動性,首先要制定一個清晰的目標,它既可以指引學生努力的方向,又能作為持續有效的刺激來促使學生不斷前行。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為學生們筑境,也就是時常創造出合適的場景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能動性。比如對于想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同學來說,平時就要鼓勵學生多聽英美本地人講的地道口語,充分的輸入得以發揮,或者舉辦各種英語相關或類似英語角的活動,為學生創造用英語表達的情景。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對所立下的目標不斷完善自己,以達到期待。另外,這些活動的經歷和收獲要盡量做到可視化和可量化,和最后的成績保持最直接的聯系。這樣,學生也可以同時感受得到自己的進步程度,內心形成一種動力,將目標指引并刺激自己的行為,有針對性地揚長避短或彌補個人不足之處,進而提升他們學習英語的能動性。
(二)設計分層課程,幫助學生發現學習興趣并建立自信
分層設計主要是授課需要將內容由淺入深,逐漸加大難度。啟蒙教育中所用到的引導方法對學生來講很重要。在教育心理學學界中,有一位知名的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經提出“先行組織者”的概念。他主張在“在正式學習新知識前,向學生介紹一種他們比較熟悉,同時又高度概括性地包含了正式學習材料中的關鍵內容,這些內容在抽象、概括和包攝水平上普遍高于新知識,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這些引進的內容,充當新舊知識聯系的橋梁,奧蘇貝爾稱之為‘組織者。由于這些引進的內容是在學生正式學習新知識之前呈現,故又稱之為‘先行組織者”。所以,這就要求老師能夠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并根據他們的程度,先來講授一些相關聯的知識內容作為引入,為新知識的內容提供合適的聯結點。在這里相關聯的內容不僅局限于知識理論,也可以是學生關注的某個事件、新聞或現象,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平時和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多和他們交流,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然后有效地融入到學習中,秉持著在學習中娛樂,在娛樂中也仍然有所收獲。當學生把新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起來,便容易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然后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三)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彩繽紛的世界充滿各種誘惑,學生們本該用在學習上的精力可能會更容易被分散。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要不斷地警醒學生,無論是為了短期的學習成績目標,還是為了以后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學習是一個比較快捷的方式,而在學習時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中,自己不斷的收獲和成長,這種幸福感是其他事情無法比擬的。我國有著優秀的基礎教育體制,盡管要全面發展各種素質能力,但知識理論的學習和鉆研不可或缺,這是未來參與實踐和提高技能的必要前提,而學習的優異表現更會讓同學們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四)設立良好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我們給予學生在精神上或者物質上的一個積極反饋,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學校里,教師會陪伴式地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課堂表現,所以老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復盤和評價則尤為重要。當學生表現好的時候,老師要對學生給予公開的肯定和獎勵,這種儀式感和鼓舞會觸動到學生內心,同時也能夠起到榜樣的作用,帶動其他的同學去努力。值得注意的是,獎勵需要公正合理,而且要考慮是否將獎項進一步細分,規定好合適的比例和標準。同時要記得關注其他學生的心理變化,有些沒有得到獎勵的人是不是給予安慰,而表現不夠好的同學是否要給予懲罰,從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習能動性的提升。
(五)家校教育配合,共同為學生助力
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愿望,當孩子進入到學校的時候,最多接觸到的老師和同學則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時,家庭和學校之間需要有共同的信任和配合,才能給孩子最完備的支持。現今,由于很多家長的工作繁忙,導致對孩子有效陪伴的缺失,那么就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比如很多同學癡迷電子設備,或者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產生了微妙的心理變化等等。在學校里,老師在不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性或生長環境時,無法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全面的認識和教育。所以在家庭方面,建議家長能夠和孩子多溝通,多觀察,多陪伴,為孩子營造出和諧和積極的家庭氣氛,增強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教育不是只有家庭或教育任一單方面的事情,而學習又是一個需要付出努力的過程,因此學校、家庭和學生一起共同出力,實現更美好的愿望。
參考文獻
[1]孫張玲.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能動性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30):73-74.
[2]張維芳.開發LIDT策略模式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動性的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19(1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