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川
談起蘇州,人們除了會給這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貼上“園林城市”“江南水鄉”等標簽外,往往還會覺得,這是一座適合養老的城市。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蘇州,是否如人們印象中的那樣,是一座適合養老的城市呢?生活在蘇州的不同年齡群體,對養老有著怎樣的看法呢?重陽節前夕,我們將目光投向“養老”這一話題。
9月28日,江蘇省老齡辦發布《2021年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江蘇全省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50.53萬,占總人口比例為21.84%,高于全國3.14個百分點。而根據最新統計數據,目前蘇州戶籍老年人口近190萬,老齡化率已達25.69%。
加快推動人口老齡化應對工作,提高城市養老服務水平,蘇州一直在努力。就在上個月,蘇州針對養老服務連推兩個“大招”:一個是市屬一級國企蘇州康養集團揭牌并啟動運營,“十四五”計劃投資50億元、實現管理床位1.7萬張;另一個是蘇州市尊老卡開啟申領通道,申領的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享個人專屬尊老卡權限,蘇州養老服務迎來“一卡通”時代。
城市的養老服務越來好了,作為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我們,對養老是否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了呢?由清華大學老齡社會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等機構發布的《國人養老準備報告》顯示,為提前做好養老準備,超七成的90后已經開始考慮養老,80后、70后養老需求更迫切,相應比例更是高達80%和85%。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養老,說明我們對未來的養老,仍存在焦慮情緒。畢竟,無論城市養老服務條件有多好,對個體而言,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根據某機構發布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如果你想要過上“舒適而有尊嚴”的退休生活,退休前至少需要準備160萬的儲蓄金。在接受調研的5萬多受訪者中,有50%的受訪者表示,已經開始為退休進行儲蓄。
人格心理學家亨利·默里認為,人不僅有生理需要,也有精神需要。當我們退休后不再為養老金發愁的時候,另一些人則在關注退休后的精神生活,特別是那些看過電影《桃姐》的觀眾總免不了擔心另一個問題:倘若有一天,我們的身體失能了,住在養老院或護理院,我們能否開心地過好每一天?未來的養老院,能否解決當下人們擔心卻又客觀存在的“養老院鄙視鏈”問題?我們很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衰老和死亡,是每個人的終極恐懼。當“老有所養”不再是問題的時候,“老有所樂”就顯得更加重要。也許,當你老了,在哪里養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老了,內心仍然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