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丁云
依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經濟條件、現有養老保障體系發展等而言,有96%至97%的老年人會選擇以社區養老與居家養老搭配的方式,安排度過自己的老年生活。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重,配套的養老設施和政策正逐步完善。當下,蘇州正不斷精準化對接老年人需求,鏈接各方優質社會資源,合力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
晚年靠港最幸福
臨近中午時刻的蘇州工業園區四季新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內,熱騰騰的飯菜正置于保溫箱中保溫。沒過多久,老人們就提著飯盒,陸陸續續來到這里打飯。工作人員王靜將一份大葷、一份小葷、兩份蔬菜、一份熱湯依次打入飯盒中。因為臨近中秋,今天的午飯還有月餅和酸奶。老人笑臉盈盈地接過飯盒,直夸看著就合胃口。這每份10元的助餐服務解決了轄區內高齡老人的午飯難題,這也是社區“樂融、樂獻、樂活、樂享”四季主題中的一部分。
四季新社區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也相對較高,為此,社區黨支部探索了居家養老+四季課堂+社區教育的服務模式。其中“養老+教育”模式的四季大課堂,以“樂融、樂獻、樂活、樂享”為四季主題讓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樂融”,即以聚力能量站和紅色管家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樂獻”,則是攜手醫療行業的黨員志愿者為居民健康助力續航;“樂活”,是以日間照料中心的專業服務讓養老無憂;“樂享”,是以四季大課堂靈活多樣地滿足老人們的精神需求。
其中日間照料中心的“樂活”服務最具代表性。日間照料中心的小樓位于四季新家園17幢,服務四季新家園、白領公寓、馨湖園、嘉怡苑四個小區的老年居民。這里“麻雀雖小,五臟據全”,其大廳一廳多用,既是教室、會議室,也是餐廳、娛樂廳。南面的陽臺搭配了矮幾和桌椅,滿足了老人曬太陽、聊天的需求,北面的沙發區為體弱的老人提供了舒適休憩區,而最里間的閱讀區也給老人帶去精神的享受。
日間照料中心引進專業化社會組織“樂惠居”運營,以“尊老為德、敬老為善、愛老為美、助老為樂”為服務理念。尤其是每周一到周六提供的助餐服務,菜肴以口味清淡、易于消化、易咀嚼為特點,讓老人吃得滿意、吃得健康;此外,遇到天氣不好或老年人不方面出門的情況,工作人員還會送餐上門。中秋節前,日間照料中心還組織了一次社區老人制作月餅的活動,讓老年居民們感受到濃郁的節日氛圍。在這里,老年會員們還會時不時享受到豐盛的精神“美餐”。
想要更豐富的精神生活,可以參加社區里的“四季大課堂”。“銀色歡樂頌”老年活動社團、“四季美聲”教室、“舞動四季”舞蹈團、“律動四季”太極拳社,“歡樂四季”DIY課堂……菜單化的精品社團,可供大家按需選擇。
“老去”是每一個人都無法回避的歸途,“幸福養老”任重道遠,四季新社區探索圍墻內多元化社區居家養老新模式,讓轄區老人感受到,老有老的驕傲,社區里的養老生活,不止菜米油鹽醬醋茶,還有詩和遠方。
服務養老全周期
金閶街道是蘇州姑蘇區的一個街道,老年人較多,老齡化程度較高。整合多方資源后,街道開始推行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有機結合的全周期養老服務模式,同時大力推進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可以讓轄區內特困、殘疾、高齡獨居等特殊老年群體和生活不便的居家老人,以及愿意選擇居家養老的老人,有更細致、豐富、多樣、個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選擇。
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助餐點,三大陣容組成了家門口的“15分鐘老年人服務圈”,已能夠滿足大部分可生活自理的老人養老需求。2020年,金閶街道濱河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三元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若干社區助餐點先后完成,今年還將計劃完成“彩香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享老主題公園”打造,并在三元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開辦老年大學“金相鄰·社區學堂”。
三元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坐落在三元一村內。中心洗衣坊為洗曬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務。中心食堂提供堂食和送餐兩種助餐方式,打包好的餐包發往三元一村、二村、四村,以及彩虹新村、彩香一村等地。中心外圍有一條塑膠健身跑道,附設體育惠民設施。一旁的樹蔭長廊下鳥語花香,中心內另設一處室內茶室。長廊邊有一小塊土地,農校學生志愿者種下了辣椒、南瓜、茄子、蘿卜、韭菜等蔬菜,待到成熟,老人們就可以食用了。冬天,中心助浴服務極受歡迎,這里有為老洗浴設施和專業服務。最忙碌時,一個下午為多達15位老人提供服務。
樓上的日間照料中心相當于“托老所”,周一到周五,兒女將老人送來,老人參加為他們組織的活動,經歷了午餐、午休、晚餐后,再由兒女接回家。樓上喘息式服務區,一個房間擺放2張床位,供短托和長托使用。10余位老人目前住在這里。除了洗衣、打掃、送飯等,隨時有醫護人員貼身照料,留宿的老人夜間可通過呼叫鈴,請值班護工提供幫助。
目前,金閶街道有7家日間照料中心,均實現社會化運營。日間照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約,推進醫療服務進社區、進家庭。居家養老的老人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專業第三方上門護理服務等,可享受送醫上門服務。而轄區內年滿80周歲以上的老人可享受政府免費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
同時,金閶街道轄區另有5家老年公寓和1家護理院,為入住老人提供飲食起居、生活護理、精神慰藉等24小時“家庭式”專業養老服務。
養老也要有活力
踏入和泰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第一感覺就是有活力,生機盎然。沒有特別的老人專用,只有注重使用細節和感受的家居設施等。透過幾乎占了整面墻的窗戶射入的光線,令整個中心都顯得明亮愉悅。
不久前,歷時6個月打造,面積1000平方米的白洋灣街道和泰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落成。中心原為社區便民餐廳,主要用于動遷居民舉辦紅白喜事,沒有電梯,逐漸被閑置。后來街道依托“幸福助餐工程”,對場地進行改造,最終將電梯安裝到位。
改造后的為老服務中心內,設置了便民服務區、養老顧問室、書畫室、休息室、幸福餐廳、多功能室、理發室、助浴室等多種服務區域,為老年人提供營養助餐、醫養融合、便民服務、養老顧問、興趣培訓、芳香治療等“花”式養老服務。
白洋灣地區的農家歷來以“三花”培育為主業,是蘇州早先的花卉種植基地,現有居民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原路北村和虎丘的原住民,擅種“三花”。和泰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就將“三花”這一人文標識融入載體建設和運營理念。平均年齡70歲左右的20多位老年人成立了一支“三花”養護隊伍。平日里搭檔澆水,每年11月份開始集體搭建養花大棚,冬天輪流澆水、照看,到了春天還需要翻盆。總之,養護工作復雜而細致,唯有這些老人能勝任。
中心的核心之一是餐廳。除了和泰社區400多名80歲以上的老人,周邊還有虎池苑社區、領秀金品社區的老人到這里就餐。工作人員預估,中心助餐點總計可以覆蓋到約1000名老人。
10:30開始,助餐點開始將午餐送往一些老人家中。中央廚房統一提前制定一周的菜單。餐點提前將數量報至中央廚房,半成品就會被送至助餐點的分廚房,現場廚師、服務人員會一起清理、切配、燒制。每天,有二三十名老人通過用餐微信群或直接電話訂餐。不單是日常用餐,老年人們可以在餐廳預定兒孫同堂歡聚時的家宴,或者想吃的菜肴。據悉,有一位經常在那里吃飯的老人,就會在每周二定下一道紅燒鯽魚。
社區工作人員坦言,現在老人養老方式已很豐富。很多老人不愿意去養老院、護理院,甚至不愿意與子女同住,更愿意待在自己家中,結合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安享自由的晚年生活。
社區里,樓道長、網格員、志愿者等與80歲以上或獨居孤寡老人結對,陪伴出門買菜買藥取錢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關懷。不僅80歲以上,很多60多歲、70多歲的老人也愿意接受這樣的為老便民服務。同時,不僅為老服務中心提供為老服務,周圍每個社區都建有各具主題性的針對老年人的黨組織為民服務項目,相鄰社區的老人早已相互頻繁“走動”,有選擇地共享服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