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醫改制度的推行,對于我國的公立醫院而言,是一個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工作根據上級監督管理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執行,但執行效果卻并不盡人意,我國的公立醫院在風險預防和控制以及內部控制環節的管理上仍然存在許多缺陷。本文通過分析公立醫院內部審計的現狀,并提出改進對策,促進審計工作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公立醫院;內部審計;風險
公立醫院是衛生系統中的重要機構,是中國衛生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9年,我國提出了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經歷了十余年的不斷探索,目前我國已進入醫療改革的關鍵階段。新醫改制度的推行,對于我國的公立醫院而言,是一個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深化醫療改革的新任務提出,內部審計是現代醫院管理體制的重要方面,并指出了內部審計的方向。內審工作應當緊密圍繞醫療改革的要求,在新形勢新任務的指導下轉變思路和重點,推動現代醫院管理體系的建立。
一、公立醫院內部審計的現狀
1.風險意識薄弱
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對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進行識別和分析,采取措施將其潛在不利影響維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風險管理的過程就是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動態地監控和評價的活動。然而目前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基本只發揮了事后監督的作用,缺少對關鍵風險點的事前防控和事中審計,因此,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2.審計技術單一
公立醫院內審工作方法依舊停留于傳統的制度導向審計模式。由于此類過于細致和呆板的審計工作底稿,容易出現很多無效的檢查點,進而增加內審工作的復雜程度。同時,內審工作重點不突出,應當被關注的高風險領域很容易被埋沒在無用的審計底稿里,內審工作人員會因此而遺漏相關必要的審計程序。在此基礎上不得不耗費過量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進行相關核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常常集中在制度執行層面的細枝末節,得出的審計結論也無法有效揭示重大風險。
3.內審人員咨詢功能未能完全發揮
在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和中國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最新定義中,內部審計都已經被確認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這里不僅強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也在內部審計早期的“確認”職責之外,將內部審計定義為管理者的一項“咨詢”活動。從審計的定義看,在確認后面,還有一個咨詢功能,也就是說,審計部門要更多的站在服務支持的角度進行業務確認,同時提出審計問題,達到有效推進被審計單位管理改善的目的,實現共贏,而不是對立的,就是要查處你的問題而去。
4.缺乏信息化專業人才
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相匹配的是,醫院內部審計的人員結構中缺乏能夠分析信息數據和了解財務信息系統的專業人才,配備的專業人員負責通過數據分析工具和相關流程支持內部審計工作,負責與內部審計人員合作,采集審計所需要的數據,幫助評估和識別醫院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潛在風險。另外,協助內審人員識別和集成數據源,驗證控制總數,開發和執行數據分析程序以識別風險。專業人員將使用商業智能、數據可視化、查詢、分析和統計軟件來幫助構建針對于審計結論的解決方案、以及執行過程的分析。
二、加強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議
1.提高風險管理意識
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監管機制也日益復雜,公立醫院所應對的單位及業務層面的風險也不斷增加,公立醫院也應該進入全面風險管理的時代,這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公立醫院業務的必然發展。相應地,開展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在實際應用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優勢,也是內部審計理論發展的方向所在。由于公立醫院特殊的行業特征,決定了公立醫院的內部審計工作要想發揮作用,就必須以整個醫院的風險分布情況為導向,運用風險管理審計模式開展工作,以適應改革發展的需求,為公立醫院行業的進步提供機遇和挑戰。
2.增設風險相關監督評價部門
建議醫院增設相關風險管理組織對存在的風險進行監督,如審計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旨在管理與監控基于風險導向的戰略規劃,按照不同的工作流程設計具體的實施計劃。另外,設立同審計部門相對應的風險評估部門。這個部門的主要工作是:通過收集審計工作中需要的相關風險評估信息,對信息進行整理和統計,制定風險評估手冊,這一環節利于后期內審工作的順利開展,還可以作為信息技術部門的數據來源,有利于反應風險數據庫的信息狀況。
3.提升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
當今的市場已經進入信息大爆炸時代,公立醫院的內部審計人員更要追隨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提出對醫院發展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還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業務管理能力及自身的知識儲備,尤其是提升信息技術水平,這對于內部審計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提出審計意見時,要結合醫院管理的實際情況,換位思考,不但要考慮政策的合規性,還要考慮醫院管理運營的成本效益及評估;同時,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結合自己的職業判斷,探索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對于每一次的審計工作應當親身實踐,系統性的提出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應對措施。
4.加強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
內部審計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幫助找出單位的重大控制缺陷、潛在風險等。在實踐層面上,在內部審計中利用大數據分析的好處包括:節約內部審計時間,避免重復的人工分析,將審計重點放在具有特殊戰略需求的領域,大數據分析對審計樣本進行整體測試,而不是隨機抽樣,并且可以在連續的審計年份中運用,這樣就能夠實現更大的審計覆蓋率,了解單位業務變化的新趨勢,使審計過程更加靈活。
參考文獻:
[1]陳民.新醫改政策下公立醫院加強內部審計的思考[J]. 中國衛生經濟,2011(7): 90-91.
[2]鄧鳳英.新醫改下完善公立醫院內部審計的思考[J]. 知識經濟,2013(22): 16-17 .
作者簡介:張若初(1991.8-),女,漢族,遼寧沈陽人,學歷: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