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流傳著“吃河鲀能抗癌”的說法,一些商家違法制作和銷售所謂的河鲀“抗癌藥”,給消費者帶來用藥安全隱患。近日,韓國相關管理部門就此展開了集中調查和整治。韓國一海鮮餐廳主打河鲀生魚片,還制作和銷售河鲀提取液,號稱其有治療和預防癌癥的功效,有助于化療后恢復,還能治療高血壓、關節炎等疾病,甚至宣稱由持有所謂資格證的專家研制,因虛假宣傳被韓國相關監管部門查處并查扣了所有違法產品。還有一家企業被查出用河鲀卵和肝臟制作并銷售藥丸、藥液等“三無”產品,且號稱是“以毒攻毒”“偏方抗癌”。
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部發出警告,河鲀不僅沒有治療或預防癌癥等疾病的功效,而且一旦處理不當、沒有完全清除毒素,食用后還可能引發中毒甚至導致死亡。
點評:河鲀毒素的藥用效果是可以研究和嘗試的,但需要建立在嚴格的臨床驗證基礎上,可不是這樣隨便用的。
近日,日本環境省的專家會議基本同意了一項提議草案,內容是以嚴重影響生態系統為由,要求把外來物種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和巴西彩龜指定為基于《外來生物法》的“特定外來生物”,并采取阻止野外繁殖的監管措施。在禁止進口、銷售和放生野外的同時,今后將討論作為寵物飼養的應有形式細則。
點評:錯啦!應該禁止養殖、放生,允許進口、銷售和食用。閉源開流,總能把它們吃光了
近日有報道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干事承諾支持蘇丹發展農業,計劃撥出15萬美元作為實施“手拉手”倡議的初始資金,幫助蘇丹建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糧食農業體系。這筆款項將用于在蘇丹建立一個農業轉型機構,該機構將與蘇丹農業部合作,促進和協調國際援助等事務,消除貧困和營養不良的根源。
點評:15萬美元只是機構開辦費,要在蘇丹這樣一個不小的國家建立新的糧農體系,15億美元投資也未必夠,道阻且長。
近日,俄鐵子公司“俄鐵路物流”公司發布消息稱,該公司使用獨立冷藏集裝箱從莫斯科州向上海運送一批牛肉。本次發送貨物為俄羅斯“農業快線”服務,該服務旨在通過快速集裝箱列車向中國運送俄羅斯農產品。據俄羅斯農產品出口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2021年上半年,中國仍是俄羅斯農產品的最大買家,俄羅斯出口的農產品中約13%銷往中國。
點評:在中俄交往態勢不錯的情況下,俄羅斯農產品依然不太好賣,擺脫“傻大粗笨”的形象還需俄羅斯企業動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