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北,大化瑤族自治縣六也鄉弄茶村瑤鄉,山風獵獵。
“分錢啰,分錢啰!”清晨,山風吹過樹梢,泛起一絲絲涼意,也吹來敲擊心鼓的聲音。貧困戶阿蒙一骨碌爬起來,抓起衣服往身上一披,匆匆抹了一把臉,三步并作兩步往外走。
村委的小樓前擺著一張墊著報紙的桌子,桌子上碼著一沓沓粉紅的鈔票。村委的幾個人在忙著,有人在唱名單,有人在清點鈔票,有人在旁邊察看。鄉親們已經整整齊齊地排好隊,伸著頭,焦急地望望前頭,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忍不住嘴接耳,耳接嘴。
領到錢的人閃到一邊,點著口水,喜滋滋地數著錢。光挺的新鈔在手里數著,嘩啦啦地響,很是誘人。鄉親們的臉紅得像一張張鈔票。
阿蒙踮著腳,不時數數在自己前面的人,隊伍越來越短,阿蒙的名字終于被響亮地叫起,他像觸了電一樣直往前蹦。
發錢的村干微笑地看著阿蒙,眼里充滿著鼓勵,雙手捧過來一沓錢。阿蒙迫不及待地接過,他從來沒有一下子拿過那么多錢,沉甸甸的,壓得心里涌起很多話語,瞄了四周一眼,覺得鄉親們都在看著自己,最后畢恭畢敬地說了聲“謝謝”,便溜到一邊數去了。
村集體湖羊合作社的分紅現場,這樣熙熙攘攘的場面很少見。山里人少,難得一聚,以前開群眾大會,也沒有這么熱鬧。現在分紅了,大家的付出有了回報,怎能不高興呢!
這才不到半年的時間,投入的股份就有了分紅。這分紅就像春天里的野草呼啦啦地生長,收了一茬又一茬。山里人的生活越來越滋潤了。脫貧了,小康就在眼前了。
“感謝共產黨!讓我參加村里的湖羊養殖,今天獲得產業分紅,我太高興了!”拿到首次分紅的阿蒙高興之情溢于言表。2020年12月11日,是大化瑤族自治縣六也鄉弄茶村村民們的“好日子”,全村88戶村民代表集聚村里的湖羊養殖示范基地,領取湖羊養殖分紅。
想起半年前,大家提起養湖羊的事,都有些半信半疑。扶貧已經扶了幾年了,路都開到門前了,別的地方都紛紛宣布脫貧了。離縣里宣布脫貧的日子越來越近,鄉親們只是把瓦房推倒,引來了水,口袋依舊空空如也。這可愁壞了村里的幫扶干部。他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外出找項目,發展經濟,回來還要想方設法動員鄉親們加油干。
六也鄉吞儂村下二屯黨員老陸從安徽培訓回來,看到孤零零的幾個老人坐在村頭的石頭上,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著。村里的危房已經被推倒重建,但是房子里空空蕩蕩的,連窗戶都在張大嘴巴,任憑外面的北風呼呼地吹著。
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掙錢了,這堅硬的石頭,這貧瘠的山地,能養出什么東西呢?倒是一叢叢從石縫中鉆出來的草長得有些茂盛。
這青翠的草吸引了老陸的目光:這些年來,村里也都在養羊,一種祖祖輩輩都在養的羊,叫作黑山羊,雖然肉質甜美,但生長期長,一年到頭收不到幾個錢。而且,這黑山羊啃食草木啃得很絕,干干凈凈。山越來越光,石頭越露越多,石漠化越來越嚴重。
老陸聽說縣里要發展湖羊養殖,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回來帶動鄉親們一起搞。他在村里召開群眾大會,讓大伙對湖羊項目有個全面的了解,以便參與合作,共同發展。
會議在村委小樓前的操場上進行,幫扶干部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湖羊養殖的好話,大家都很興奮,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湖羊是個新鮮事物,長得什么模樣,大家都不清楚。老陸拿出照片說,一只母羊可以產四只小羊,一只小羊公司回收價是一斤二十多元,算下來,收入可不低呀!大家聽得兩眼瞪直,聽到幾個月就可以賺錢了,紛紛在報名表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村干部看著寫得滿滿當當的報名表,信心十足,但仔細一數,有幾家貧困戶的名字處是空白的。
會后,老陸對照名單匆匆往這些貧困戶家做工作。
老陸先來到黃阿叔家。黃阿叔說雖然有些心動,但是養湖羊要交錢入股,可想想自家的情況,心里涼了大半截。唉,窮人就是窮,一輩子永遠窮,管好自己的那幾分地,多收幾棒玉米就好了。
老陸看出黃阿叔的心思,趕忙勸道:“錢不用你出,政府有產業補貼!政府是下大力氣幫扶貧困戶的,從財政稅收節省出來,專門設立產業基金。”一聽說不用自己出錢,黃阿叔二話不說,歪歪扭扭地簽下自己的名字。
離開黃阿叔家,老陸馬不停蹄地來到第二家貧困戶。剛踏入家門,就遇到像劈柴火一樣劈來一句話:“陸主任,你不會是糊弄我們吧?”看著貧困戶半信半疑的目光,老陸熱情地拉著貧困戶坐下來,慢慢地跟他聊縣里的想法和湖羊的特點。
貧困戶聽著聽著,不住地點頭,臉上的那團陰云漸漸散開,愉快地填寫了報名表。
老陸的心情一下輕松起來,連走幾戶,終于把25戶的貧困戶都落實了。
改革開放那么多年,受自然環境的限制,有的農村貧困依舊。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大化這個地方,鄉鎮名字是雅乎其雅,什么雅龍、勝利、鎮西等。其實一進來,滿眼是高巍巍的山,望不到山頂。腳下是硬邦邦的石頭。石頭一片連著一片,地無三分土。連生命力極強的藤藤蔓蔓都長不了幾根,玉米黃豆也是見縫插針地種,靠天吃飯,一年收不回幾顆,煮一鍋清可見底的稀飯,糊弄肚子,祖祖輩輩就這樣熬過來了。
豬也養不了幾頭,野菜采摘都有些困難,山高路遠,陡峭險峻,誰敢攀爬?倒是那些瘦小的山羊活蹦亂跳,能跳上高石懸崖,采吃那些野草樹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里鮮美的百草和清新的空氣也養育了七百弄山羊的品牌,成為有名的地理標志。到大化來的游客都少不了點一盤山羊肉。水土好,肉質鮮甜,大家都喜歡吃。
那些精靈的山羊已經把山頭啃得差不多了,可憐的草木有些承受不了,越來越稀疏。石頭在瘋長,白色越來越刺眼,綠色漸漸褪去。水慢慢枯了,山民們已不能再擴大養殖了,擔心以后只剩下光禿禿的白慘慘的山頭,人再也住不下去了。不養羊了,柴米油鹽怎么辦?政府補貼了危房改造,拉來了水,建好了路,解決了學費。但吃穿行還得靠自己呀,不能老穿那破破爛爛的衣服呀!小孩還得跟別人一樣吃飽穿暖呀。思來想去,那只能聽幫扶干部的了。
縣里把目光投向遠在千里之外的湖羊。這羊是縣里多次派出黨員干部大海撈針一樣地撈出來的。脫貧任務艱巨,條件非常困難,如何使貧困戶快速脫貧,奔向小康。縣里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收集多方面信息,同時派出干部千里迢迢去考察。背負艱巨任務的干部馬不停蹄,四處尋找。都市繁華的景象絲毫引不起他們的興趣。熱鬧是別人的,他們只是匆匆的過客。他們心里閃爍的是貧困群眾那焦灼的眼神。聽說北方的羊不錯,什么羊肉泡饃、羊蝎子……這些與羊相關的耳熟能詳的美食都是他們鼻子聞到的線索。
反復考察,反復研究,考察組終于找到了安徽亳州的湖羊,經濟效益不錯。大家都興致勃勃地一致同意前去考察。
羊兒圈養在羊房里,嘴里不停地啃食飼料。看到客人來了,它們只是抬抬頭看了兩眼,又低下頭繼續吃草,樣子很溫順。羊兒毛色灰白,柔軟。他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撫摸著那一層層柔軟的毛。那羊兒沒有像別的牛羊一樣甩甩頭,抖抖身子,表示對陌生人的警惕,竟然乖乖地伸長脖子,讓客人盡情地撫摸。
那些可愛的小羊羔被分離出來,放在另外的羊圈,也在大口地吃草。主人說湖羊繁殖能力強,兩年三胎,得及時分離出來,便于母羊快速懷孕。兩年三胎,這是大型哺乳動物比較強的繁殖能力。聽了介紹,看了實景,大家不由得紛紛稱贊:就養湖羊了!考察干部再作了一番深入研究,似乎看到了脫貧致富的一條寬闊大道,立即向縣里做了匯報。縣里領導拍板:引進湖羊養殖。
這些在平坦的草地上無憂無慮生活的湖羊能爬得上那么陡峭的山石嗎?腿那么粗胖,能吃到高高的樹葉嗎?舌頭那么笨,它們能在這么艱苦的環境里活下來嗎?村民們看著宣傳畫,對著畫里的湖羊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遠方的湖羊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故鄉,懷著美好的理想踏上了遙遠的征途。盡管路途艱辛,它們一路緩緩前進,沒有停下它們的腳步。
山漸漸多了起來,也漸漸高了起來。草兒也漸漸茂盛起來,還有那潺潺而流的小溪。山民們像是歡迎遠方的客人,紛紛跑出來觀看。他們沒有見過這么胖乎乎的羊,揮舞著雙手,不停地叫喊著,表達他們的興奮。
羊來了,大家迅速行動起來,把地里那些枯黃的玉米黃豆拔掉,種上生命力極強的草。草兒遇上了松軟的土壤,即使在石縫也能拼命地鉆進去,吸取水分養分。村民們及時施肥,這草兒便肆無忌憚地瘋長,滿山滿坡地長,遮住那白花花的石頭。
草兒長得比玉米好,茂密的葉子,粗大的稈兒,像細小的甘蔗,飽滿透亮,似乎要滲透汁液。鐮刀一割,像是割韭菜,平平整整。捆綁成一捆,扛著回去。這草輪著割,這邊割完,割那邊。過一段時間,這邊又長出來了,又可以割了,似乎有割不完的草,再不用去割別的草木了。割回的草用機器粉碎,攪拌玉米大豆。這些可愛的羊兒大口大口地吃,身子油亮肥胖。肚子慢慢大起來,一只只小羊就準備出來了!
走在千山萬弄間,一座座嶄新的羊房不時映入眼簾,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只只溫柔的湖羊在默默地吃著草。山民在上上下下忙碌著,臉上洋溢著幸福。這些扶貧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凝聚著多少共產黨員的汗水。湖羊的背后站著無數的扶貧工作隊員和遠道而來的技術員。這些工作隊員離開了舒適的都市生活,一頭扎入大山里,整日穿梭在羊腸小道上,為鄉親們解決水電路的問題,就像是一只只勤勞的湖羊,為脫貧攻堅這項偉大的事業默默地奉獻。
作者簡介:莫景春,毛南族,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在《民族文學》《山東文學》《延河》《鴨綠江》《四川文學》等文學刊物發表散文數十萬字,曾榮獲葉圣陶教師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