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位于廣西東南部,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郡新城。貴港自古以來遍種荷花,素有“中國荷城”的美譽。其種荷歷史可追溯到漢代,世代流傳的貴港古八景故事中“蓮塘夜雨”“東井漁歌”“東湖荷燕”“仙池橘井”均與荷有關。據了解,全世界有1300多種荷花,貴港轄區內就有800多種荷花、200多種睡蓮,貴港已成為長江以南種植荷花品種最多的城市。貴港覃塘區素有“蓮藕之鄉”美譽,7月的荷美覃塘,荷香四溢,美景如畫。7月23日,“永遠跟黨走”貴港市第十一屆“和為貴”文化節、第八屆“美麗貴港 我愛荷城”荷花展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第八屆覃塘區荷花文化旅游節開幕式在荷美覃塘景區舉行。景區內連片種植的3000多畝荷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吸引游客前來賞荷花美景,體驗荷家風情和“色香味美”俱全的“荷文化盛宴”。
今年的荷花節以“荷美覃塘 湖美四季 工業新區 產業新城”為主題,在荷花節期間,覃塘區同時舉辦小龍蝦啤酒音樂節、中國邊疆重鎮高峰論壇“荷美覃塘 湖美四季”文旅振興座談會、第一屆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暨覃塘產業發展大會等系列活動,以及“灣企入桂”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以此來全方位地展示覃塘區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文旅振興行動和打造中國南方小龍蝦之鄉的決心和信心,更是搭建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的一個廣泛交流的平臺。
貴港市的小龍蝦規模養殖最早是在2017年。2017年7月,湖北省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成立潛江龍蝦學院下設餐飲管理、烹調工藝與營養、市場營銷三個普通大專學歷專業,學制兩年。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是國內唯一一所設置小龍蝦學院、開設小龍蝦課程的學校。
消息傳來,正為覃塘區貧困村產業發展發愁的時任覃塘區委組織部部長的陳賢雄眼前一亮,這小龍蝦產業不正是大家在苦苦追求的快速發家產業嗎?小龍蝦具有適應力強、繁殖力高、病害少、食性雜、生長快、耐高溫、耐低氧,容易養殖,且具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優點,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蝦類。說干就干,陳賢雄立即組織本單位對點幫扶的三里鎮雙鳳村的部分骨干代表,奔赴湖北省考察小龍蝦養殖產業。
同年9月,覃塘區三里鎮雙鳳村就成功引進湖北優質小龍蝦種苗,建立了占地約60畝的小龍蝦養殖基地。在雙鳳村的引領下,小龍蝦養殖逐步在周邊的村莊展開。從此,小龍蝦規模養殖在貴港扎下了根。
如果說三里鎮雙鳳村的小龍蝦養殖是覃塘區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先行者,那同為覃塘區的黃練鎮平寨村和石卡鎮福龍村就是蝦稻養殖示范的標兵。
2019年初,黃練鎮平寨村在駐村第一書記伍德烈和村“兩委”的帶領下,發動群眾流轉土地近500畝,引來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這只金鳳凰,合作建立了國內領先的小龍蝦種苗繁育基地——百盛蝦稻示范基地。當年6月初,基地第一批上市的小龍蝦比湖北小龍蝦早1個月大量上市,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由于錯峰上市,加上小龍蝦底殼干凈、肉質飽滿,每公斤批發價60元,供不應求。僅僅一年時間,該基地所銷售的小龍蝦就超過2.5萬公斤,銷售額約150萬元。
百盛蝦稻示范基地的一炮打響,像一聲驚雷,震驚了周邊的不少農民兄弟。基地從一開始就同時套種來自湖北的優質水稻200多畝、蓮花200多畝,長勢良好,收入可觀,群眾都看在眼里,其示范帶動作用是很強大的。加上基地長年聘請8名當地村民參與小龍蝦養殖、捕撈、選品等工作,人均月增收約3000元。小龍蝦上市時,基地又可提供就業崗位約30個,全部是聘請周邊的青壯勞動力。這些參與的直接受益者切實體會到了小龍蝦的魅力,又成為小龍蝦產業進一步壯大的宣傳員。不僅如此,基地還定期對務工人員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傳授種養技術,帶動周邊貧困戶共同參與稻田小龍蝦養殖,鞏固了脫貧的成效。
2020年1月,覃塘區石卡鎮福龍村小龍蝦養殖基地成立,基地占地500畝,共有25個水田。小龍蝦大部分在貴港市本地銷售,其余的銷往廣州、上海、南京等地。福龍村小龍蝦養殖基地的發展,為福龍村集體經濟每年增加2.2萬元收入。同時,基地長年聘請5名當地村民開展小龍蝦養殖、捕撈、選品等工作,人均月增收約3000元。并且,基地每年支付合計38萬元的土地租金,讓福龍村、萬塘村共500多戶農戶受益,小龍蝦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小龍蝦的排泄物和龍蝦殼是水稻的天然肥料,種出的大米飽滿香甜,品質更好。稻蝦共養還可以達到綠色種植、生態養殖的效果。
發展小龍蝦產業是為國為民的一件大好事,覃塘區急群眾之所急,先后與上林縣珠玥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廣西三超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和貴港市金祥龍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洽談,簽訂了萬畝稻蝦綜合養殖示范區項目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項目擬在覃塘區十個鄉鎮(街道)建設,用地約1.5萬畝,總投資約4億元,將帶動全區稻蝦綜合養殖面積達到約3.5萬畝以上,預計一產產值(小龍蝦、稻蝦米)12億元以上,一二三產總產值36億元以上,創建連片300畝以上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基地3個,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個,形成覃塘區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新格局,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助推覃塘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真正實現以“小龍蝦”帶動“大產業”,推動鄉村產業大發展。
廣西貴港(覃塘)荷花文化旅游節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荷美覃塘”開園,覃塘區小龍蝦啤酒音樂節同天隆重拉開序幕,小龍蝦啤酒音樂節連辦7天。四方賓朋如潮涌來,夜夜爆滿,游客們對當地的小龍蝦贊不絕口。多次到覃塘區調研壽廉文化的知名作家楊旭樂說:“蝦,壯話里稱‘公,戲稱‘打達,而‘打達又有外公的意思,吃蝦能補鈣,姚山村(荷美覃塘景區內的一個村)人酷愛吃蝦,怪不得一個小小的壯族村落中就有陳杰英和梁景芳兩位100歲以上老人,長壽村真是名不虛傳!”
覃塘區結合自然條件、資源狀況、產業基礎等自身優勢,科學制定稻蝦綜合種養規劃,積極開展稻蝦技術培訓,加快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工業港口新區和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合作的現代化產業新城,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作者簡介:遲之,本名韋捷,壯族,貴港市覃塘區文聯主席,貴港市壯族文化專家庫成員。著有《馬度三絕》。作品散見于《三月三》《美麗廣西》《廣西日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