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素是水稻生長發育所需的重要營養元素之一,是構成大分子物質及多種重要化合物的組分,并參與植物體內的代謝。適當施用磷肥可提高水稻產量,但過量施用磷肥將導致土壤磷素積累,不僅增加了成本,造成磷礦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引發水體富營養化。通過近10年土壤化驗結果看,目前各地區土壤有效磷含量明顯提高,主要是農戶大量施用磷肥引發土壤中磷素累積,造成磷肥利用率低、資源嚴重浪費等現象。本試驗旨在結合測土配方施肥,研究最佳磷肥施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推進農業綠色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試驗小區設在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興凱湖分公司科技園區,土壤為沼澤草甸土,地勢平坦,土壤肥力狀況為:有機質含量5.71 mg/kg,速效氮240 mg/kg,速效鉀235 mg/kg,速效磷62.7 mg/kg,pH值6.27。試驗區前茬為水稻,秋翻,春整地。取小興凱湖水自流灌溉,排水至松阿察河。2020年凱湖分公司科技園區年均溫≥10℃,活動積溫為2 813.4℃。無霜期154 d,初霜日10月7日,終霜日5月6日。
1.1試驗材料
水稻品種:龍稻12。
1.2試驗方法
以當地常規磷肥施用量為對照,設計減量10%、20%、30%、40% 4個梯度,在同一格田內用側深施肥插秧機插秧。試驗共設計5個處理,采用大區對比的方法,不設重復,每個處理面積0.067 hm2。
處理1各肥料使用情況:常規施磷(尿素191.7kg/hm2、二銨135kg/hm2、硫酸鉀150kg/hm2);處理2:減磷10%(尿素196.95 kg /hm2、二銨121.5 kg/hm2、硫酸鉀150 kg/hm2);處理3:減磷20%(尿素202.35kg/hm2、二銨108kg/hm2、硫酸鉀150 kg/hm2);處理4:減磷30%(尿素207.6 kg/hm2、二銨94.5 kg/hm2、硫酸鉀150 kg/hm2);處理5:減磷40%(尿素14.19 kg/hm2、二銨81 kg/hm2、硫酸鉀150 kg/hm2)。
氮、鉀用量與常規施肥相同。各處理每公頃施純氮均為112.5 kg,氮肥按照基∶蘗∶穗=4∶3∶3的比例施用;每公頃施純鉀75 kg,鉀肥50%做基肥,50%做穗肥,磷肥用二銨,100%基施。
1.3栽培管理
種子處理:統一浸種催芽,4月9日育秧播種,插秧日期為5月10日。插秧時期3.5秧齡,插秧規格29.7 cm×13.2 cm。本田管理按三化一管要求進行田間管理。
2.1物候期調查
從物候期調查表可以看出:在移栽期相同的情況下,減磷10%分蘗期6月10日較常規施磷(CK)提早1 d,加快了分蘗進程,提早進入分蘗期。減磷20%、減磷30%與常規施磷(CK)一致,減磷40%分蘗期6月13日較常規施磷(CK)晚2 d。抽穗期與成熟期減磷10%、減磷20%、減磷30%與常規施磷(CK)一致,減磷40%抽穗期與成熟期較常規施磷(CK)晚1 d。
2.2室內考種及產量分析
通過室內考種和產量性狀調查表得出:水稻減磷10%,減磷20%千粒重24.4 g,較常規施磷(CK)相等,每公頃實脫產量為9 765 kg、9 684 kg,與常規施磷(CK)每公頃產量為(9 724.5 kg)基本一致,減磷30%、減磷40%的千粒重較常規施磷(CK)高0.1、0.2 g,但每公頃實脫產量為9 430.5 kg、9 286.5 kg,遠低于常規施磷(CK)(9 724.5 kg)(見表2)。
2.3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如表3所示。
在移栽期相同的情況下,減磷10%分蘗期6月10日較常規施磷(CK)提早1 d,加快了分蘗進程,提早進入分蘗期。減磷20%、減磷30%與常規施磷(CK)一致,減磷40%分蘗期6月13日較常規施磷(CK)晚2 d。抽穗期與成熟期減磷10%、減磷20%、減磷30%與常規施磷(CK)一致,減磷40%抽穗期與成熟期較常規施磷(CK)晚1 d。
水稻減磷10%,減磷20%千粒重24.4 g,較常規施磷(CK)相等,每公頃實脫產量為9 765 kg、9 684 kg,與常規施磷(CK)每公頃產量(9 724.5 kg)基本一致,減磷30%、減磷40%的千粒重較常規施磷(CK)高0.1、0.2 g,但每公頃實脫產量9 430.5、9286.5kg,低于常規施磷(CK)(9724.5kg)。
各地區土壤肥力狀況不同,就本地區來說,減磷10%~20%為最佳施肥模式,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益。
(黑龍江省興凱湖農場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