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國際通用標準,當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或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即可認定為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自1999年起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農村人口約為9 930萬,約占全國老年人口的56%,由此可見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較之于城鎮地區人口老齡化更為嚴重。另外,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在2014~2019年每年增長幅度為1 000萬,據相關預測這一數字在2020~2040年會增長至1 200萬,由此可見,未來農村老齡化現象會愈發嚴重。導致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原因,主要為預期壽命延長、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導致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遷移,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農村老齡化現象[1]。
2.1顯性影響
農村人口老齡化會對農業勞動力產生極為顯著的影響。一方面在農村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投入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會顯著減少,剩余農業勞動力主要以留守老人為主。但是留守老人受機械知識、身體素質、體力大小的影響,農業生產水平極為有限。另一方面留守老人農業生產觀念相對傳統,對現代農業技術、設備接受程度較低,而這必然會對農業生產造成一定阻礙。
農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在農村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業勞動力、勞動時間、勞動效率都無法得到保障,影響農業生產總值,甚至會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2.2隱性影響
集約化是農業生產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農村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業生產主要以留守老人為主,但是這些留守老人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不適合從事過重的農業生產。而要想保障留守老人基礎生活水平,可以引導留守老人將土地流轉出去,由青壯年農民或農業生產機構統一經營,施行集約化農業生產。
農業機械的廣泛運用,不僅可以減少勞動力投入,而且可以降低農業生產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這顯然是與老齡化背景下的農業生產是相匹配的。隨著農村老齡化現象的日益嚴重,一些身體欠佳的老年人不得不從事農業勞動,為了降低老年人勞動強度,保障農業穩定生產,國家必然會對農業機械加強推廣,這對于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2]。
3.1推動適度集約化農業
在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的背景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日益減少,人均耕地面積明顯增加,從而為發展集約化農業創設了有利條件。各地區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收入、資本、土地等要素加以協調,推動適度集約化農業生產。一是健全土地流轉管理辦法,土地流轉是國家的政策號召,但是各地必須制定規范的土地流轉管理辦法,才能確保土地流轉人員獲利。在實際工作中,政府必須要適當培育土地流轉中介,規范土地流轉租賃合同,避免一次性租賃,選擇土地入股的形式,如土地股份、土地信托、土地銀行等,以此來避免富更富、窮更窮的現象;二是構建有助于集約化農業生產的融資體系,尤其是加大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對集約化農業生產的信貸支持。例如村鎮銀行或農村信用社可以針對集約化農業生產對農機設備的需求,為農戶提供分期付款的融資方式,以此來滿足集約化農業生產信息資金需求;三是提高財政支持力度,對于集約化程度較高的農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可以通過以獎代補、貼息、貸款擔保等形式,幫助其有充足的資金建設基礎設施、購置農業設備、開展人員培訓,以此來更好的促進農業集約化生產。
3.2加大現代農技應用
現代農業技術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緩解農業生產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首先,要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在老齡化嚴重的農村地區,只有加大農業機械普及應用力度,才能有效應對農業生產勞動力短缺問題,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因此,各地必須根據農業生產實際,出臺相應的農機購置支持政策,例如農機購置貸款、農機購置財政補貼等,以此來提高轄區農機購置與普及率。針對老齡化嚴重、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家庭,政府要加大幫扶力度,通過無息貸款等形式,對其重點加以幫扶;其次,要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速度,集約化農業生產不是簡單的擴大農業生產面積,而是一種與傳統農業生產完全不同的農業生產模式,這種農業生產模式對農業生產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各地必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憑借自身產業、科技、資源優勢,通過學研產相結合的形式,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農業信息技術、節水澆灌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研發新型農作物品種等,以此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及效率,改變農業生產落后的局面[3]。除此之外,各地必須對農業科技人才加大培養力度,通過劃撥專項財政資金、構建多元化培養機制等舉措,培養一批現代化農業技術人才,以此來為現代化農業設備、技術推廣應用奠定良好基礎,運用現代化農業設備、技術的方式有效解決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及國民壽命的不斷延長,導致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而這必然會對農業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短缺、生產總值明顯下降。為了有效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各地政府必須根據當地農業生產情況,適度推進集約化農業生產、推廣現代農業設備技術。
參考文獻
[1]盧秋萍.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6(5):88-91.
[2]宋雪.新時期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24):190-191.
[3]楊長福,張黎.中國農業人口老齡化對現代農業的影響及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2):34.
(湖南省岳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王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