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的糧食作物。它與小麥、水稻并稱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2018年中國新增玉米種植面積695 hm2,2017年中國玉米種植總面積為4 240萬hm2,總產量2.59億t。同時,國內對于玉米的需求,也隨著養殖業的發展而增加。不少地區還將玉米高產種植作為扶貧助農的項目開展,由政府調整玉米的種植面積,滿足養殖業飼料需求,增加玉米庫存,并利用玉米發展玉米深加工業,提高玉米種植綜合效益。研究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與國家調整玉米種植面積的政策相適應,對于促進玉米增產增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玉米適應性較強,種植范圍極廣。若土壤肥力高,通透性好,有利于玉米植株生長和發育,促進玉米高產穩產。因此建議選擇肥力較高、通透性好、土質疏松的農田種植玉米。一般玉米植株高度超過200 cm,且根系發達,對養分需求較大。根據玉米植株及根系的需求,在種植前要對玉米田進行翻耕、碎土及整平處理,并加強基礎培肥。土壤翻耕深度要保持在30 cm以上。可在土地翻耕前加施入農家腐熟肥或有機質肥來改善土壤條件。對于偏堿性的土壤可通過添加有機質肥來改良土壤性質,為玉米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養分,以促進玉米高產。
玉米選種時一般以適合本地的優良品種為主。還可根據種植地條件或需求選擇籽粒型玉米種子。種子品種一般以當地農業局推廣的高產品種為主。常見籽粒類型的優良品種包括萬瑞1號、強盛101、大唐128號、種星168號等。為了提早預防玉米病蟲害,要對玉米種子進行消毒預處理,來消除種子表層的病原菌。一般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浸泡2~3 h,或使用7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浸泡2~3 h。浸泡處理后的種子需要用清水清洗藥液后晾干,再用7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以0.1%~0.2%的比例做預拌種處理。拌制好的玉米種子采用沙藏法儲藏30~40 d。沙藏法中沙土與種子的比例為3∶1。將處理好的玉米種子分散藏入沙土中,在0~5℃的環境儲藏并適時播種。根據沙藏法的處理時間,玉米種子需在播種期前30~40 d進行處理并儲藏。
玉米種植規格與玉米植株株型有著緊密的聯系。不同類型、不同品種玉米種植密度不同,需按照品種特性確定種植密度。以下為常見株型種植密度參考:(1)高棵平展型玉米品種:它的最大優勢是單株高產,適合種植密度為4.5萬株/hm2。(2)緊湊型玉米品種:它的優勢是群體高產,適合種植密度為6.75萬株/hm2。(3)半緊湊型玉米的優勢是產量穩定,適應性強,種植密度為5.7萬~6萬株/hm2。合理的種植密度不僅有利于改善玉米生長條件,確保玉米有良好的光合作用,還有利于增強玉米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確保玉米高產穩產。因此,建議玉米種植者在選種時要采取科學的密度種植。此外,玉米種植密度的選擇還需參考土壤情況。土壤肥力高時可適當增加密度,土壤肥力低時可適當降低密度。土壤疏松性好時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土壤疏松性差、質地粘重時可適當降低種植密度。
4.1水肥管理
科學合理的水肥管理是確保玉米增產的關鍵。高產玉米要根據玉米各個生長期對水肥的需求補充水肥,或適度地添加一些生長調節劑,來促進玉米生長,確保其具備較好的抗倒、抗病蟲害能力。玉米田灌溉量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而定。多雨時減少灌溉量和灌溉頻率,氣候干燥、少雨時則要增加灌溉量和灌溉頻率。灌溉量主要參考玉米植株的需水量。在玉米發芽出苗期,玉米需水量較大,農田持水量應控制在70%左右。苗期隨著玉米植株根系的發展,農田持水量控制在55%~60%。在玉米拔節期因需要大量積累營養物質,需水量較大,農田持水量可控制在70%~75%。玉米抽雄開花期是玉米需水臨界期,對水分極為敏感。此時,植株開始向籽粒中運輸水分,需水量較大,農田持水量可控制在70%~80%。灌溉時間可為抽雄開花初中期。灌漿期農田水分保持在75%左右。至于是否灌溉,還要根據降雨量而定。
高產玉米對肥量的需求較大,且需要的肥料類型較多。一般玉米生長發育期內需要大量的氮、磷、鉀肥,還需要適量的鈣、鎂、硫、硼、鋅、錳等元素。玉米施肥應遵循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以氮肥為主、磷肥為輔、其他肥料適量為原則。農家腐熟肥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機質,可作為基肥施用。播種時施加農家腐熟肥與復合肥,共150~300 kg/hm2。在玉米出現小喇叭口和大喇叭口時追加300~450 kg/hm240%的復合肥。追肥可配合生長調節劑使用,改善玉米植株的生長情況,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在干旱地區施肥可以采用水肥一體化的方式,來提高玉米植株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率。
4.2雜草管理
在玉米間苗期應做好除草管理,以防雜草與玉米苗爭奪營養。除草可采用綜合治理的方式。在土壤封閉期可采用一般除草劑除草。在玉米苗后莖葉期,可采用針對性除草藥劑噴霧除草。對于與玉米作物生物學相似的狗尾草、稗草等,可以采用輪作、套作、混作的方式構建人工植被復合群體,抑制雜草生長。
4.3病蟲害防治
玉米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見的玉米病害有根腐病、頂腐病、粗縮病等。根腐病可使用70%的代森錳鋅霜脲氰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代森錳鋅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或灌溉根部位置。頂腐病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噴霧處理。粗縮病主要通過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及間苗拔除的方式處理。玉米常見害蟲主要有玉米螟、粘蟲、甜菜夜蛾、灰飛虱等。玉米螟、粘蟲、甜菜夜蛾都可使用50%辛硫磷或40%甲維鹽、毒死蜱進行防治。灰飛虱可使用氯氰菊酯、吡蟲啉、撲虱靈等按照說明噴霧防治。
4.4采收管理
在第一次秋霜來臨時采收玉米。具體的采收時間根據玉米籽粒的飽滿程度而定。可適當延遲采收5~7 d。一般當玉米棒苞葉變干、上口松散且籽粒基底黑層出現時,標志著玉米可以采收。
高產栽培玉米技術的推廣是提升玉米種植綜合效益的基礎。首先要根據當地氣候、水文、土壤等條件選擇適應性較好的良種,并做好播種前的處理工作。選擇的土地要適合玉米生長,播種密度要與玉米株型相適應。在進行田間管理時,要根據玉米各個生長周期對于養分的需求進行灌溉與施肥,并加強對雜草與病蟲害的防治,適時播種、適時采收。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農業農村局陳彥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