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玲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重癥患者多重耐藥菌菌種分布情況及感染危險因素。方法:納入本院1年內(2020年6月-2021年6月)神經科收治86例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神經科收治86例重癥未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作為對比組,回顧性分析臨床病歷資料,明確多重耐藥菌菌種分布情況及感染危險因素。結果:86例神經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中共分離出150株多重耐藥菌,包括革蘭陰性菌102株,占比為68.00%,革蘭陽性菌48株,占比為32.00%;2組患者經單因素分析,性別、年齡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ICU入住時間>7天患者比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分患者比例、合并基礎性疾病患者比例、機械通氣患者比例、伴有侵入性操作患者比例以及抗生素使用時間>4天患者比例均高于對比組(P<0.05);經多因素分析,ICU入住時間、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合并基礎性疾病、機械通氣、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時間等均是造成神經重癥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OR>1,P<0.05)。結論:引起神經重癥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險因素較多,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需加強耐藥菌株監測,及時進行藥敏試驗,科學合理使用抗生素。
【關鍵詞】神經重癥患者;多重耐藥菌;菌種分布;感染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741;R563.1 【文獻標識碼】A 【DOI】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strains and infection risk factors in neurosevere patients.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multiple resistant infections within 1 year (June 2020-June 2021 years), 86 patients as the comparison group, and def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 and infection risk factors. Results: 850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102, including gram-negative bacteria, a proportion of 68 00%, 48 gram-positive bacteria, 32.00%, 2 patients, gender, age (P>0.05), ICU, Glasgow coma 8,> 8,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operation, and> 4 days (P<0.05), ICU occupancy, Glasgow coma score, combined underlying diseas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vasive operation, and antibiotics Use times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in neurosevere patients (OR>1,P<0.05).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of neurosevere patients, strengthen strain monitoring, timely drug sensitivity tes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pathy;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strain distribution;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引言
神經重癥患者具有病情惡化快、機體免疫力低以及治療時間長等特點,在臨床治療期間,抗菌藥物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但是,受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濫用影響,患者機體耐藥性愈加明顯,越來越多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一旦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不僅會增加治療難度、醫療成本,嚴重時,甚至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造成死亡后果,因此,如何降低神經重癥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風險、幾率是臨床研究重點。本次研究納入本院1年內(2020年6月-2021年6月)神經科收治86例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神經科收治86例重癥未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作為對比組,回顧性分析臨床病歷資料,明確多重耐藥菌菌種分布情況及感染危險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1年內(2020年6月-2021年6月)神經科收治86例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組:男女各為46例、40例,年齡23~70歲,均值數(46.54±10.78)歲;同期選擇神經科收治86例重癥未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作為對比組:男女各為47例、39例,年齡24~70歲,均值數(46.63±10.62)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研究可行。
納入標準:(1)研究組符合多重耐藥菌感染診斷標準;(2)均為神經科收治患者,且非感染原因入院;(3)對研究涉及內容、目的等完全知情;(4)研究向醫院倫理委員會報備且在審核批準后開展。
排除標準:(1)病歷資料缺失明顯者;(2)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3)免疫系統缺陷疾病者。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2組患者病歷資料、臨床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既往病史、抗生素使用情況以及ICU入住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等。檢驗標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液以及腦脊液等,按照相關檢驗流程、標準等進行檢驗標本的采集、接種培養等,明確多重耐藥菌菌種分布情況及感染危險因素。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分析多重耐藥菌菌種分布情況。(2)觀察分析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X 2檢驗,以Logistic進行回歸相關危險因素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多重耐藥菌菌種分布情況
86例神經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中共分離出150株多重耐藥菌,包括革蘭陰性菌102株,占比為68.00%,革蘭陽性菌48株,占比為32.00%,具體類型菌株數及分布占比見表1。
2.2 多重耐藥菌感染單因素分析
2組患者經單因素分析,性別、年齡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ICU入住時間>7天患者比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分患者比例、合并基礎性疾病患者比例、機械通氣患者比例、伴有侵入性操作患者比例以及抗生素使用時間>4天患者比例均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2。
2.3 多重耐藥菌感染多因素分析
經多因素分析,ICU入住時間、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合并基礎性疾病、機械通氣、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時間等均是造成神經重癥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3。
3 討論
多重耐藥菌指具有多種耐藥特性的病原菌,大部分為條件致病菌,當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體內會形成定植菌,導致臨床治療難度增加,預后效果變差[1]。相關調查研究指出,多重耐藥菌已經成為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常見病原菌,表現出傳播快、易爆發以及分布廣和難控制等特點。經分析得知,多重耐藥菌耐藥機制可有多種,如β-內酰胺酶、氨基糖苷鈍化酶等的產生;靶位改變;細菌泵出系統增多、增強等。另外,多重耐藥菌形成因素包括內源因素、外源因素,經調查研究發現,至20世紀中葉,上市抗生素原料藥種類超過500,有效治愈了多種感染性疾病,極大降低了感染疾病致死率,在巨大成就面前,臨床不合理用藥、濫用等行為愈加嚴重,導致抗生素耐藥性增強、多重耐藥菌不斷增加。基于此,臨床需重視多重耐藥菌菌株監測,及時找出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采取有效預防和處理措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結局。
本次研究:86例神經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中共分離出150株多重耐藥菌,包括革蘭陰性菌102株,占比為68.00%,革蘭陽性菌48株,占比為32.00%;2組患者經單因素分析,性別、年齡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ICU入住時間>7天患者比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分患者比例、合并基礎性疾病患者比例、機械通氣患者比例、伴有侵入性操作患者比例以及抗生素使用時間>4天患者比例均高于對比組(P<0.05);經多因素分析,ICU入住時間、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合并基礎性疾病、機械通氣、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時間等均是造成神經重癥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OR>1,P<0.05);結果說明造成神經重癥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較多,臨床需從多個方面進行有效預防和控制。
依據本次研究分析結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神經重癥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1)縮短ICU入住時間,ICU入住時間時間越長,提示患者病情更加危重,免疫、抵抗等能力越低,若醫護人員感染防控意識較差,也會因手部細菌傳播等原因造成多重耐藥菌感染;(2)加強機械通氣護理,機械通氣可幫助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但是,機械通氣過程也可對氣道防御機制造成破壞,致使多重耐藥菌感染風險增加,因此,在機械通氣治療期間,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加強護理,密切觀察呼吸功能改善情況,掌握撤機時間,盡可能縮短機械通氣時間;(3)科學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濫用是造成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要微信因素,所以,在治療期間,應結合患者藥敏試驗結果等為其選擇科學合理的抗生素種類,并嚴格把控使用劑量、時間,同時,加強用藥監測,及時有效處理不良反應,提高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引起神經重癥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險因素較多,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需加強耐藥菌株監測,及時進行藥敏試驗,科學合理使用抗生素。
參考文獻:
[1]南鶴,蔡媛媛,黃丹.神經內科重癥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1,25(03):385-387.
[2]陳爽,林彤彥,穆曉靜,等.多重耐藥革蘭陰性桿菌重癥肺炎臨床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32(3):103-105.
[3]李潔,楊寧波,尹小君,等.某院100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J].抗感染藥學,2020,18(3):4.
[4]呂永銘,王淑亮,王弋嘉,等.多黏菌素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9,17(6):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