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內科急性腹痛疾病的診療方法,積累診療此類疾病的經驗,為提高對急性腹痛診斷的準確性及治療的有效性提供參考。方法:分析、總結本院消化內科對篩選的10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臨床診療情況。結果:能夠引起急性腹痛的疾病種類較多,主要包括消化道潰瘍、闌尾炎、急性胰腺炎、膽囊炎、急性胃炎等,其中發生率最高的為消化道潰瘍,其次是急性胃炎,在診斷時需正確的判斷疾病類型,對癥下藥,保障療效。結論:急性腹痛是多種疾病中都會出現的癥狀,醫生需要結合癥狀反應、臨床檢查等確定疾病種類,明確病因,避免誤診、漏診情況,才能給予針對性的有效治療。
【關鍵詞】消化內科;急性腹痛;診療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識碼】A 【DOI】
引言
在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是較為常見的病癥,其具體癥狀與病因密切相關,比如疼痛的部位有的在上腹部,有的是下腹部,疼痛頻率有的是陣發性、有的是持續性,還有的伴有高熱或者血尿等癥狀,在診斷的時候,可以結合具體的癥狀對病因進行初步的判斷。而且,急性腹痛疾病的分類標準有很多種,有的按照病變性質分,有的按照科別分等等,在消化內科就有多種疾病可導致進行腹痛。若對此不能準確、及時的診斷,就會影響治療的開展,或者導致病情加重、或者導致難以起到理想效果。本文對10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診療進行了研究,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從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消化內科診治的急性腹痛患者中篩選100例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相關事項均詳細了解,自愿參與研究開展,排除資料缺失、中途轉院、配合度差、精神障礙、語言障礙等因素。其中,有52例患者為男性,48例患者為女性,年齡最小25歲,最大67歲,平均(44.25±8.63)歲,病程最短5d,最長65d,平均(20.86±13.49)d。
1.2 方法
臨床檢查:(1)在患者體征平穩、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詢問患者病情及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粘性、病史、感受等,觀察患者癥狀表現,結合詢問所得信息及癥狀觀察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患者進行腹腔穿刺,檢測抽取的腹水[1]。(2)對所有患者常規檢查、生化檢驗,比如血常規、肝腎功能、心肌酶譜等等。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患者予以腹部彩超、心電圖或者X線檢查,在必要時可以開展胃腸鏡檢查。(3)若患者心前區有明顯疼痛,同時患者出現大汗、體征不穩、面色蒼白等情況,要立即實施心電圖檢查,明確是否為心肌梗死,若排除心肌梗死疾病,需進行心肌酶譜檢測并及時搶救[2]。
對癥處理:(1)患者機體水電解質紊亂或者出現休克時,要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失衡或者積極應對休克。(2)患者出現嘔吐不止時,需給患者補充水分。在治療后期,需增強患者食欲,多補充蛋白質等營養,少食多餐,避免消化不良。(3)病因未明前,禁止使用阿托品類藥物,避免影響診斷[3]。(4)疑似胃腸穿孔、闌尾炎等疾病的患者,若有出血情況,應根據患者出血情況適當進行輸血治療。(5)疑似急性胰腺炎、胃腸道堵塞等患者,要進行胃腸減壓治療,及時建立靜脈通路,并合理使用光譜抗菌類藥物預防感染。(6)未確診前,在鎮痛處理方面可以使用解痙劑,若確診為腎絞痛或者膽囊絞痛等疾病,鎮痛處理時可以將強鎮痛劑、解痙劑共用。
2 結果
(1)病情分析:急性腹痛最明顯的癥狀就是腹痛難忍,常伴有嘔吐、嘔血、發熱等情況。同時,急性腹痛還可能導致腹膜應激反應,癥狀為腹肌僵直,還常伴反跳痛、壓痛等表現,此時患者可以側臥屈膝,緩解腹痛。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伴有冷汗、面蒼白、發紺等癥狀。
(2)診斷結果:急性腹痛病因較復雜,病種多樣,急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膽囊炎、闌尾炎、急性胰腺炎等均可造成急性腹痛。在本研究選擇的100例患者中,28.00%的患者因消化道潰瘍導致急性腹痛,22.00%的患者因急性胃炎導致急性腹痛,這兩項病因就占據了50%的比例,是急性腹痛常見病因。見表1。
3 討論
消化內科中常見的急性腹痛病因主要是胃腸道疾病,根據疼痛部位分析,若疼痛部位為中下腹部,多是急性腹膜炎或者痛經等疾病,若疼痛部位為右上腹部,多是肝膽疾病,若疼痛部位為臍周部或者中上腹部,多為胃部疾病或者十二指腸疾病,若疼痛部位為右下腹部,多為急性闌尾炎等疾病。另外,根據腹痛性質分析,若疼痛如刀割,多是腹部大血管撕裂或者腹膜被堿性膽汁刺激所致,若疼痛若絞痛,多是膽、腎結石或者胃腸痙攣所致等。根據腹痛時間分析,若持續性腹痛,所為腹膜炎等疾病,若為陣發性疼痛,多為肝結石或者胃痙攣等疾病。此外,急性腹痛患者多伴有胸悶、頭暈、發熱、腹瀉等癥狀,在診斷時需進行鑒別。針對本次研究結果及分析,總結出對急性腹痛診治時,需注意以下幾點:(1)在鑒別病因時,要綜合患者所有癥狀表現,可以先根據常見癥判斷,再結合少見癥分析,準確鑒別異病同癥以及異癥同病等情況。(2)診治時醫生需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對既往史、現病史均給予重視,減少誤診、漏診。(3)臨床診斷需要與輔助檢查相符時,才能確診疾病。如果二者不相符,醫生要注意疾病是否發生的演變,把握其演變規律,對患者病情發展進行動態觀察,結合動態檢查的結果進行疾病鑒別。(4)急性腹痛除了是消化內科常見病,在婦科、外科亦為常見病,因此在診斷時醫生要樹立整體觀念,不要將診療思想局限于消化內科,重視有無伴發其他科室類疾病,或者觀察、分析是否為腹外臟器病變導致的急性腹痛等。
綜上所述,對急性腹痛的診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癥狀、臨床檢查等多種表現和多項指標,保障診斷準確性,及時予以針對性、有效、安全的治療。
參考文獻:
[1]楊艷.急性腹痛患者消化內科臨床診療分析[J].健康之友,
2019,000(005):30.
[2]戢婷.消化內科老年急性腹痛病因構成及誤診分析[J].醫藥界,2020,000(004):P.1-1.
[3]王虬玥,國麟祺,馬海軍,等.急性腹痛的疼痛管理及診斷研究現狀[J].亞洲急診醫學病例研究,20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