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靜
【摘要】目的:對比不同的臨床護理對于產婦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舒適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對本院收治的產后出血的產婦進行臨床護理和治療,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選用常規護理和舒適護理。結果:經過護理后,研究組的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而且出血明顯少于對照組,焦慮和抑郁評分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結論:將舒適護理應用于產婦產后出血,可以有效地緩解產婦疼痛,改善產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有效地改善產后出血情況,有助于產婦康復。
【關鍵詞】產后出血;舒適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DOI】
引言
產后抑郁和產后出血是婦產科常見為危重疾病,也是導致產婦產死的首要原因。產婦分娩過程分為不同的階段,由于產后分娩胎盤剝離或粘連,凝血功能障礙,容易引發產婦產后出血,從而影響產婦分娩后恢復。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產婦謹慎緊張,助產士保護不足,產婦疲勞等都是引發產婦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產科護理是應對產后出血,減少產婦疼痛以及促進產婦恢復的重要方式。但是從臨床效果來看,常規護理的護理效果不足,產婦出血依然沒有得到明顯的緩解。本文將舒適護理應用于產后出血,經過護理后,產婦出血癥狀明顯得到緩解,產婦疼痛也得以減輕,取得了一定的護理效果。現將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開展時間為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以該時期的產后出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擇的產婦均為足孕周單胎頭胎,排除精神疾病障礙,凝血功能異常,肝腎功能不全的產婦,胎兒沒有出現臍帶繞頸,頭盆不對稱等情況,而且所有產婦均滿足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經過篩選,得到符合要求的產婦共180例,采用隨機的方法,將產婦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的產婦年齡為25到39歲,平均年齡為(28.6±3.5)歲,平均孕周為(28.3±3.2)周。研究組的孕婦年齡均在26歲到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2±4.2)歲,平均孕周為(27.9±2.8)周。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出血后,采用常規護理,找到產婦出血的危險因素,并且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改善產后出血癥狀。同時鼓勵產婦多飲水和自行排尿,從而改善出血的情況。
舒適護理是以患者為核心的護理方式,結合患者的個性化需求開展護理,注重患者感受,使患者感覺到舒適。本文的研究組患者選擇舒適護理模式,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產前舒適環護理,產婦生產期間的緊張,焦慮等情緒是引發產婦出血的危險因素,針對產婦出血,應該在產前就開展護理,一方面加強健康教育,讓產婦做好心理準備,減輕分娩期間的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告知產婦分娩前需要注意的事項,讓產婦做好相應的準備,另一方面是最好環境管理,為產婦提供舒適的環境,包括溫度,濕度,光照等方面的控制,保持室溫在22—25℃,濕度在50%到60%,光線柔和的環境,能夠為產婦創造舒適的環境,從而提升分娩成功率,降低不良反應,(2)疼痛護理,產婦分娩過程面臨著巨大的痛苦,從進入預產期開始,產婦的疼痛發作周期長,疼痛持續時間短,在該階段,應該陪伴產婦進行適量的走動,以緩解產婦的緊張,該階段可以讓產婦進食半流質食物,及時做好排便,到了產程一期,產婦面臨的疼痛頻率加快,持續時間長,該階段產婦會出現不耐受疼痛的情況,并且出現不良反應,因此需要采用指壓,按摩等方式緩解產婦疼痛,加強對產婦的心理疏導,進入第二進程后,子宮收縮疼痛有所減輕,該階段需要協助產婦做好屏息用力,同時鼓勵產婦,疏導產婦的情緒,幫助分娩順利進行,產后需要注意產婦的疼痛和出血癥狀,做好全程疼痛管理,以減輕疼痛癥狀,降低出血風險,(3)產后舒適護理,產婦分娩后,需要贊美產婦和嬰兒,同時盡早讓母嬰接觸,讓產婦能夠保持積極正面的情緒,除此外,需要做好產婦的產后排尿管理,飲水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產婦產后,指導產婦平臥,用熱毛巾按摩產婦恥骨聯合到膀胱充盈部位,幫助產婦及時排尿,鼓勵產婦多喝水,補充營養,幫助產婦盡早排尿,產后需要對產婦家人進行教育,告知產婦分娩后需要注意的事項,為產婦康復創建良好的康復環境。許多產婦產后會出現生理上的不適,出血等癥狀,為了給產婦提供舒適產后護理,本院開展心理護理和生理護理,一方面幫助產婦安心睡眠,利用軟墊緩解產婦的產后疼痛和勞累,幫助產后出血的產婦按摩,幫助其惡露順利排出,另一方面加強心理護理,避免產婦分娩后過于激動或沮喪,開展有效的心理疏導,做好陪護管理。
1.3 觀察指標與診斷標準
對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手術失血量,疼痛等進行觀察并且記錄,對產婦的疼痛進行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對產婦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分,分數越低表明產婦的焦慮情況越輕。對產婦開展舒適滿意度以及護理滿意率調查,以本院自制的舒適滿意度評分量表和護理滿意率量表進行評分,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情況。采用分級方法對產婦疼痛進行評分,從0級到3級,疼痛強度加深。采用承重法以及溶劑法對產婦的產后出血進行測量。
1.4 統計方法
選用數據分析軟件SPSS22.0作為統計軟件,對輸入所有數據后,分別對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娩情況對比
對兩組患者的分娩情況進行對比,對照組的第一產程平均時間為(518.41±110.24)min,第二產程平均時間為(54.29±12.43)min,第三產程平均時間為(5.93±0.32)min,陰道分娩2h的平均出血量為(200.38±15.12)mL,剖宮產率為12.22%(11/90)。研究組的第一產程平均時間為(326.94±102.13)min,第二產程平均時間為(42.30±11.36)min,第三產程平均時間為(5.71±
0.33)min,分娩后2h平均出血量為(160.28±15.78)mL,剖宮產率為5.56%(5/90)。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的產程時間顯著降低,出血量也明顯減少。
2.2 患者疼痛與滿意率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的分娩疼痛情況,對照組Ⅲ級疼痛12例,研究組,Ⅲ級疼痛2例,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呈現顯著差異。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率調查后,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84.44%(76/90),研究組護理滿意率為93.33%(84/90),研究組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3 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
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進行評分。護理前,對照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分別為(63.11±1.26)和(66.36±2.21)分,研究組的評分分別為(63.15±1.46)分和(66.79±2.21)分。經過護理后,對照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別為(41.21±1.14)和(46.21±1.99),研究組評分為(27.27±1.14)和(24.11±1.01)分。數據表明,經過護理后,研究組的焦慮和抑郁明顯降低,而且低于對照組的評分,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分娩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但是由于分娩過程復雜,分娩過程中,產婦面臨疼痛風險,出血風險,對產婦身心造成不良影響。對于產婦而言,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不適不利于產婦分娩,不僅容易造成產婦出血率增加,也會加劇產后出血和疼痛,不利于產后康復。
產后出血和產后疼痛是產婦分娩常見的并發癥,有效的護理措施的改善產婦產后出血,緩解產婦疼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產婦的身體狀況等情況不同,個體化差異明顯,采用常規分產后護理,不能滿足產婦的個體化需求,導致產后護理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舒適護理是以患者為核心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是以患者的感受為主,注重患者的體驗,對患者產前產后全過程開展有效護理。在本文的研究中,選擇舒適護理的研究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對比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護理滿意率提升,焦慮和抑郁評分也明顯降低。舒適護理以患者為核心,全程關注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變化,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和生理護理,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從環境,心理,產婦生理等角度,為產婦創建舒適的環境,保持良好的心態應對分娩,不僅能夠使患者產后出血率降低,也促使患者產后盡快康復。對于產后出血的患者而言,舒適護理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雪媛.心理護理干預對臨產婦產程、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5,47(3):362-364.
[2]孫麗珍,汪喜華.護理干預對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11):191.
[3]蓋蕓,李志堅,李曉紅.護理干預對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6):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