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 王振宇 呂文月 郭陽 溫宏偉 閆美霞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乳孔置管在治療因乳頭白膜導致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隨機抽取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診治的86名因乳頭白膜導致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將86名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編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前組實施常規性治療,后組除常規性治療外增加乳孔置管治療,對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進行綜合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中臨床治療總有效例數為42例,占比97.67%,對照組患者中,臨床治療總有效例數為36例,占比83.72%,(P<0.05)。結論:相比于常規性治療,應用乳孔置管在治療因乳頭白膜導致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療效確切,不易反復,對于疏通乳管、緩解不適癥狀、縮短病程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乳孔置管;乳頭白膜;急性乳腺炎;哺乳期
【中圖分類號】R655.8 【文獻標識碼】A 【DOI】
乳頭白膜,是哺乳時乳頭皮膚損傷后,乳頭表面組織修復,覆蓋在乳管開口形成的一層膜,因為這層膜覆蓋在乳孔,阻擋住了乳管內乳汁的流出,從而引起乳汁淤積、發熱、乳房疼痛、硬結等一系列癥狀,甚至發展為急性乳腺炎。
臨床在治療哺乳期乳頭白膜,主要采用無菌針頭挑開,外涂紅霉素藥膏或羊脂膏等方法,這樣乳頭皮膚得不到很好的修復,反而容易形成皮膚皸裂或潰瘍,致使患者病程延長、痛苦程度增加。乳孔置管在乳頭白膜的治療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為了具體分析乳孔置管在治療因乳頭白膜中的應用效果,本次研究納入64名乳頭白膜導致的乳腺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對比,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隨機抽取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診治的86名因乳頭白膜導致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將86名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編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前組實施常規性治療,后組除常規性治療外增加乳孔置管治療,本次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觀察對象的年齡等基礎性臨床數據能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性(P>0.05),詳細如下。
年齡:觀察組22-39歲,平均(32.86±5.28)歲,對照組23-40歲,平均(32.79±5.31)歲。
納入標準:(1)哺乳期,單側或雙側乳房因乳頭白膜導致乳汁淤積,臨床癥狀表現為:乳房腫痛、有邊界不清的硬結出現[1],局部皮溫可升高;(2)患者乳腺超聲結果顯示無膿腫形成;(3)患者意識清晰,無交流障礙,能夠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治療,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就診時處于孕期;(2)彩超探查發現乳房膿腫形成;(3)合并惡性腫瘤;(4)患者合并有心臟、肝、腎等重要臟器器官的功能障礙;(5)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或言語功能障礙不能配合治療。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性治療,主要包括對患者患側乳房乳頭白膜行無菌針挑破,輔以手法按摩方法促進患者排空乳汁。
觀察組患者除常規性治療外增加乳管擴張器治療,指導患者保持體位為仰臥,于乳房局部消毒鋪巾,應用乳管擴張器輕挑白膜,精準確定堵塞乳管的開口,如合并有乳頭局部組織水腫或乳孔狹窄的,應用乳管擴張器(推薦5號較為適宜)擴張堵塞的乳孔,再選擇適宜的套管針軟針頭(推薦26G)[2]于乳管擴張器的引導下插入堵塞乳管中,然后對乳房進行手法按摩方法促進患者乳汁排空。排空乳汁后保持套管針軟管部分仍插于乳管內,保留套管針軟管外Y型尾部,外用合適型號的乳盾固定,留置時間為(20.3±3.28)小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及病程進行綜合比較,統計疾病癥狀(乳汁淤積、乳房疼痛、硬結)改善情況及隨訪期間病情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中的數據均需要利用SPSS21.0軟件包予以核驗,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如果結果顯示P<0.05,則可以判定本次實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總觀察例數為43例,其中臨床治療總有效例數為42例,占比97.67%,隨訪72小時,42例患者均未出現乳頭白膜反復堵塞情況,乳汁通暢,另外1例患者因離院返家途中置管脫落,于置管后8小時再次出現白膜堵塞;對照組患者中,總觀察例數為43例,臨床治療總有效例數為36例,占比83.72%,(P<0.05);隨訪72小時,另外7例患者均于24小時內出現白膜再次堵塞乳孔現象,反復挑破白膜后出現不同程度的乳頭水腫及乳頭潰瘍,加重病情。
3 討論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常見疾病,于產后20-50天多見,當各種原因堵塞乳孔,乳汁長時間積存于乳腺管內,病菌大量生長繁殖,很快發展為感染型乳腺炎甚至乳房膿腫[3]。常見的堵塞乳孔原因之一即乳頭白膜,因各種原因(如不正確的含接姿勢等)導致乳頭皮膚損傷,如皮膚表面組織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修復,乳頭白膜則極易反復出現,從而反復覆蓋并堵塞乳孔,反復發生乳腺炎,常規的治療方法效果有限,反復操作還可能造成患者乳管痙攣、乳頭水腫、皮膚潰瘍等,反而加重乳汁淤積,延誤病情。本次研究中應用乳孔置管的方法,精準確定堵塞的乳孔,并酌情加用乳管擴張器擴張乳孔,結合手法按摩排空淤積的乳汁[4],留置套管針軟針頭于乳孔內約24小時,乳頭皮膚充分修復的同時亦能保持乳管通暢,幫助患者徹底解決因反復白膜導致的乳汁淤積。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性單一治療,應用乳孔置管方法在治療因乳頭白膜導致的乳腺炎療效確切,對于疏通乳管,保持乳汁通暢,緩解不適癥狀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金桃,劉杰,梁銳鍵,等.乳管鏡在哺乳期乳汁淤積中的治療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3):59-60.
[2]郭陽,周冉,溫宏偉.乳腺疏通聯合乳管擴張沖洗在治療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的應用價值[J].人人健康,2020,6:57-58.
[3]周冉,郭陽,溫宏偉.乳管擴張器在治療乳汁淤積性乳腺炎中的應用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醫藥衛生,2020,(11):361-363.
[4]劉蕾.手法排乳聯合乳管鏡疏通乳管治療乳汁淤積性乳腺炎[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