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霄

【摘要】目的:分析通過開展藥學干預在提升臨床合理用藥率的實際價值。方法:對照組為常規用藥指導,并未開展藥學干預,觀察組則開展藥學干預。結果:臨床不合理用藥發生率觀察組為0.33%,對照組為3.33%,P<0.05;用藥不良反應率觀察組為0.67%,對照組為4.67%,P<0.05。結論:通過開展藥學干預能夠有效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率提升,并可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臨床合理用藥;藥學干預;價值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DOI】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取得迅速發展,與此同時醫療水平不斷提升,這也使得人均壽命獲得明顯延長,特別是藥物的廣泛應用和新藥不斷開發為臨床疾病患者的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然而隨著臨床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多,個別醫務人員存在著認知水平不足的情況,無法明確藥物的應用有效性或者安全性。還有部分醫務人員缺乏良好的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也進一步對臨床用藥的規范與合理造成影響,使得患者在用藥中出現不合理用藥情況,例如無指征用藥、重復用藥以及用法或用量不當等,不僅影響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甚至對其生命健康構成威脅[1],所以規范臨床合理用藥意義重大。以下將分析開展藥學干預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實際價值。
1 資料以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600份用藥醫囑病例,依據藥學干預的時間分組,觀察組(藥學干預后):300例,男153例/女147例:年齡21~87歲,均值為(49.7±1.6)歲;科室:普外科53例,婦科43例,骨折40例,內科92例,其他科72例。對照組(藥學干預前):300例,男151例/女149例:年齡20~88歲,均值為(49.8±1.5)歲;科室:普外科55例,婦科46例,骨折39例,內科90例,其他科70例。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用藥指導,并未開展藥學干預,即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具用藥處方,并告知患者的具體用藥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能夠嚴格遵醫囑用藥治療;觀察組則開展藥學干預,方法為:(1)藥學管理小組:組建臨床用藥的質量監管小組,同時藥師需要積極參與到臨床用藥監督管理中以及查房等環節中,并針對臨床醫師存在的用藥問題及時給予檢查指導和監督,分析用藥問題的具體類型以及產生原因等;(2)處方權限:充分結合臨床醫師的級別以及職稱等,進一步對藥品的分配權限進行嚴格控制,確保相應科室的臨床醫師在實際工作中僅能夠在權責范圍內進行開具藥物處方。每日還需對本科室內的藥物實際應用情況充分進行監督和檢查,掌握患者的用藥情況,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不合理用藥現象并及時的上報,從而將損失和影響降至最小;(3)藥師參與:在對患者進行藥品發放期間,需要由臨床藥師進行共同參與對患者的個人信息進行詳細核對,杜絕藥品發放錯誤等情況。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為患者提供用藥咨詢,耐心細致的解答患者的用藥疑問,并告知用藥的具體方法、注意事項、作用機制和用藥不良反應;(4)用藥宣教:針對臨床醫師開展用藥知識的科學宣教,同時定期組織開展研討會議以及培訓講座,進一步提升臨床醫師對于合理用藥的全面認知,使其樹立安全用藥意識。
1.3 評價標準
(1)記錄2組患者的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如無指征用藥、用藥途徑不當、用法或用量不當以及重復給藥等。(2)記錄2組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如皮疹、肝腎功能損傷、胃腸道反應、面色潮紅、頭痛頭暈等。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標準差為(x±s),組間數據行t檢驗,計數資料為[n(%)],組間數據行X 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不合理用藥發生率組間對比
臨床不合理用藥發生率觀察組為0.33%,對照組為3.33%,P<0.05。見表1。
2.2 用藥不良反應率組間對比
用藥不良反應率觀察組為0.67%,其中胃腸道反應1例,頭痛頭暈1例;對照組為4.67%,其中皮疹2例,肝腎功能損傷1例,胃腸道反應6例,面色潮紅2例,頭痛頭暈3例,用藥不良反應率組間對比P<0.05。
3 討論
近年來臨床藥物種類不斷豐富,同時規格和型號進一步增多,臨床醫師若未能對藥品知識進行全面掌握或缺乏良好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容易造成患者的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發生,這對于患者的疾病診治效果造成干擾,同時也對醫院的整體醫療服務質量造成影響導致醫患矛盾出現,也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響,加重了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經濟負擔[2-3]。傳統的管理方法是由臨床醫師結合患者的病情狀況給予開具醫囑指導患者進行用藥,未能進行全面嚴格的藥學服務,在用藥指導中缺乏規范性以及專業性,所以無法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近年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我國醫療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臨床藥學研究迅速發展已成為醫院建設的重點環節,如何采取措施提高臨床合理用藥率,避免不合理用藥情況的發生是全社會的重點關注問題[4]。通過開展藥學干預,采取相關措施對于臨床用藥行為進一步規范,同時進一步強化臨床醫藥專業方面的合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用藥安全性以及規范性。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通過開展藥學干預,該組患者的臨床不合理用藥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同時患者藥物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表明,藥學干預的運用可有效提升臨床合理用藥率。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藥學干預能夠有效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率提升,并可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姜先賓.藥學干預的實施對提高臨床合理用藥率的效果探究[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20,25(2):347.
[2]王莉莎.藥學干預的實施對提高臨床合理用藥率的價值分析[J].飲食保健,2019,6(35):58-59.
[3]吳若婷.提高臨床合理用藥率中運用藥學干預的價值分析[J].母嬰世界,2019,28(23):294.
[4]沙國發.臨床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方式及應用意義評定[J].健康大視野,2021,1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