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本清
摘要:綠色課堂是時代的需要,新課標的要求。文章從教師的心態、課堂要求、教育即生活及創新等方面就如何構建綠色課堂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綠色課堂;構建要求;期望成效
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對綠色課堂進行了一定探索,教學效果較好。筆者認為綠色課堂首先是學生積極學習的課堂,而且它有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有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有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氣氛;有一個讓學生充分而自由、主動而生動、全面而獨特地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一、用愛心鑄造綠色課堂
愛心是構建綠色課堂的基礎,教師應該以一顆熱愛學生之心,一顆醫生般的仁心,走近學生,關愛學生,努力構建一個充滿愛心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把天性中最優美、最靈性的東西發揮出來,讓學生的生命完美盡情地展開。
因此,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愛。作為一名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是一種美;而面對學生,一張誠摯的笑臉,一句溫馨的叮嚀,這更是一種美。在課堂上,老師一張真誠的笑臉,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動的話語,一次真誠的交流,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使教與學相互交融,師與生相互尊重,課堂氛圍充滿民主、平等與和諧。
二、用互動貫穿綠色課堂
教學中要讓道德與法治課“流動”起來,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活力,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培養學生素養,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互動的課堂涌動著生命的靈性,生成了一種動態的美。
1、生生互動
道德與法治教學十分重視主體間的互動關系,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彼此對話,相互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主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生活世界的精彩與美妙。教師要喚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課堂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建立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培養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2、師生互動
心動才會有行動。心理學指出:“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學有所獲。”新課程強調師生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要教師發揮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在教學中,要經常引導學生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或者在小組內議一議。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傳統的教育方法與新教育方法的對立,乃是被動性與主動性的對立。”假如我們教師能真真實實地走進新課程,真真實實地轉變自己的角色,真真切切地傾聽學生的聲音,想方設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那么,課上,學生才能如同魚兒在水中游弋、跳躍、呼吸新鮮空氣,我們聽到的將是瑯瑯的讀書聲,看到的將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喜人景象,感受到的將是綠滿課堂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三、用生活闡釋綠色課堂
課程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如果要讓學生愿意并積極參與活動,必須以學生的生活為基點設計組織活動內容。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自然地運用自己的經驗,積極參與活動,并深入體味活動的內涵,加深對生活和自身的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師要關注來自學生生活的各種信息,善于捕捉并遴選其中有價值的內容,生成符合教育目標的主題,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學生對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動會特別感興趣,有很強的參與欲望。這樣,他們活動時就會有高漲的熱情和自己獨特的感受。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其實,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就是生活的闡釋!生活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唯一的源頭活水。如果我們的課堂脫離了現實生活,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綠色課堂”呼喚讓生活走進課堂。它包括兩點:
1、讓生活走進課堂
如《家的意味》教學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分享對家庭功能的認識。學生紛紛發言從各自家庭的情況談自己的生活體會。在討論中才真正感受到了家庭功能,深刻認識到了親情之愛。
在這里,沒有了老師一本正經的講解,沒有了學生正襟危坐的沉悶,讓活動進入了學習,讓生活走進了課堂。我們感受著學生們張揚的個性和鮮活的思維,收獲著學生們多彩的想象和靈動的語言。
2、讓課堂走向生活
課堂是通向生活的橋梁,而不是封閉學生心靈的圍墻。課程標準明確寫道,要努力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讀好生活這本“大書”。從課堂走向生活,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
四、用交往創新綠色課堂
綠色人際交往著重強調平等、合作、寬容和理解,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別人,在合作中與別人友好競爭,在寬容與理解中凸顯自己的個性。
例如:《憧憬美好集體》教學中構建美好集體這一問題。實際生活中不少學生都潛在的存在以自我為主的思維,對于建設好的班集體不利。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組談各自在生活中對交往的想法,然后再一起交流,通過交流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尊重、平淡、合作等的重要性。從而水到渠成的認識到一個美好集體需要每一個成員如何去做!這樣,教師從“權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轉化,學生從被動要求到主動要求去做。學生既學會了知識明白了道理,又學會了做人。
改善課堂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切入口,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
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道德與法治課有著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實踐,有著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讓課堂架起與生活的橋梁,讓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掌握真才實學,蕩滌心靈,錘煉思想,培養健全人格。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總之,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課堂上理所應當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教師要以尊重個性、關愛生命為根本,用自己的良心和責任,對學生進行深切的人文關懷。但愿我們的教師都能為學生營造一方綠色自由的凈土,滋潤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們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態的溫馨。讓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綠色課堂,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葛慶華. 綠色數學課堂的暢想〔J〕.南京:江蘇教育
[2]陳繼新. 敞開人文情懷,創生“綠色課堂”〔J〕. 北京:參賽論文選
[3]馬 艷. 淺談綠色課堂教學〔J〕. 北京:北京教育
[4]李如密,侯會美. 綠色課堂創建策略〔N〕. 北京: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