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要:地理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學生在進入初中校園之后,第一次接觸地理這門學科,首先是抱著好奇的心態,然后則需要跟隨教師的步伐,深入地了解相關的地理文化知識。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傳統的地理知識教學主要是以書面教學為主,一些抽象化的知識點,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充分的了解,所以導致教學的質量下降。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微課教學模式是目前流行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微課的應用,可以快速提煉重點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
關鍵詞:微課;初中地理;地理教學;應用研究
微課教學是目前教育領域中的一種常見教學方式,微課教學將書面化的知識進行了信息化的展示設計,既提高了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的剖析質量,使得學生可以更快地了解重點知識內容,又明確了實際的地理知識,在課堂上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微課教學在目前的教育行業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由于當下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而教學信息化的改革已經成為了主流,所以,在當下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化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可以在其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開拓個人的視野。
1.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1 開展有效的課前預習
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開展中,首先考慮到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興趣,為了能夠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開展高效化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課前預習的引導,讓學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識的相關內容,激發出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興趣,這樣才能夠有效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球和地圖》的認知是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同樣也是需要從這些方面進行引入。在微課教學的開展中,教師通過微課的展示,將地球的運動和地圖的實際分布情況進行可視化展示,引發學生的關注[1]。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進行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相關的新聞、廣告、影視等方面的資料,來提高對于地球和地圖的認知,這樣能夠更好地開展后續的教學,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興趣也會隨之增大。
1.2 實現抽象知識的形象化展示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許多書面化的知識較為的抽象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效,無法準確地掌握這些抽象化的知識。為此,在當下的教學發展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將地理書本上的一些抽象化的知識進行形象化的轉變,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實際的地理知識到底是怎樣的[2]。例如,在學習《居民與聚落》時,教師可以直接將不同的人種以及人口分布情況等進行可視化的展示,加強學生的記憶點,這樣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其次,在學習大陸板塊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直接將各大州板塊的分布情況、所處位置等,進行明確地展示,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畫面的查看以及教師的對應教學,來提高知識點的記憶效果,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地理知識,保障了自身的學習效率。
2.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前景分析
2.1 微課教學模式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接受習慣
微課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融合了當下流行的信息技術應用習慣,這十分符合當下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方式。微課教學之所以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喜好,主要也是因為微課的應用模式以及展示形式,與年輕人的接受習慣一致,可以更好地展示對應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夠保障知識的輸出效率,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微課教學模式將會成為主流的教學模式。另外,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將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出不同的展示形式,包括文字、視頻、音頻等,提高課堂教學創新性。在視頻的展示中,主要具有快、短、微等優勢,實現了短時間內的高效化的教學輸出,進一步推進了教育行業的發展。
2.2 微課教學的優越性十分顯著
微課教學的發展前景較好,首先是因為當下屬于信息時代,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成為了主流,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微課教學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具有一定的優越性,能夠有效輔助教師開展課堂教學,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地球和地圖》知識的學習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來進行內容展示,而微課教學能夠將這些文字內容與圖片內容進行綜合化的展示,加入視頻展示的設計,讓各項知識都能夠變得更加的清晰化,加上教師的對應指導,提高了學生對于重點知識的認知,更是保障了課堂教學開展的趣味性,讓學生可以完全沉浸在其中,享受地理知識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結束語:
初中地理教學目前已經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成為了現代化的微課教學模式,通過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也能夠全面激發出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微課教學的應用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主要是因為微課教學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操作習慣和接受習慣,所以在進行微課教學的推廣中,學生的反饋效果較佳,保障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吸收效率。
參考文獻:
[1]文秀,鄭莉.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與前景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2):59.
[2]馬玲.當前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和前景分析[J].家長,2020(0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