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跨文化交際指語言和文化背景存在差異主體之間的交流,在全球化趨勢日漸增強的背景下,商貿、學術、政治、社會等各領域的跨文化交際日趨頻繁。立足我國實際,“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行業、領域的交流呈幾何倍數式增加。因此,在語言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語言人才語言技能的系統培養,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塑造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將語言教育納入新的現實應用環境中,以充分激發專業英語人才的應用實踐能力。
當前,食品貿易是國際貿易中較為基礎、熱門的一個版塊。我國對外出口貿易的食品種類和數量十分巨大,同時,我國也積極引入世界各國的食品,食品貿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在此形勢下,高校中的食品英語課程被推到了教育領域的前端,尤其是食品英語的翻譯教學?;谡Z言翻譯對經貿交流、學術研討的輔助支撐,則有必要反觀高校當前食品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理清現階段所采用的食品英語翻譯教學理念、內容、模式、方法的突出優勢與不足,進而推動教學改革,以期整體上優化教學體系、提升食品英語語言人才的翻譯素養。
1 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教學造成的障礙
不同語言背景的交流活動,語言層面的鴻溝可以通過系統的語言培訓解決,但文化層面的交流障礙卻難以逾越。那文化差異究竟如何影響交流活動的正常進行呢? 首先,語言的翻譯只能盡量彌補兩種語言字面文本上的間隙,且只是在大致層面上實現對接融合,例如將“glass”翻譯為“玻璃”或“玻璃杯”,在英語語境中,其具有多種含義,但中文語境下卻一般只有“玻璃”一種語義,這就形成了語義偏差。從語言特征來看,中文的語義所指通常較為精準,但也可能出現一詞多義的現象,但這種一詞多義與英語的一詞多義往往不能銜接。回到文化差異視角,文化間的差異往往比語義差異更普遍且難以被注意,其與系統的語言教學體系具有較為明顯的距離,教師在教授目的語時如果沒有足夠的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素養,就很容易忽視這種文化差異。具體到英語翻譯教學課堂上,教師一般只負責傳授詞匯、語法、翻譯技巧等言教學體系中的知識,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在語言流變發展中的體現則難以兼顧,這造成了學生所掌握的語言技巧與文化背景處于一種“失聯”狀態,學生未形成足夠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只會片面地將兩種語言進行詞匯層面的轉換,注意不到根植于語言詞匯深處的文化根基,則容易在現實翻譯活動中出現誤譯、偏譯的情況。
2 食品英語的特征及翻譯事項
食品英語屬于專業性科技英語的一種,其與一般英語相比顯示出更強的專業性,具體到語言層面,主要包含以下兩個特征。一是食品英語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這種專業性主要體現在: 食品的生產、宣傳、營銷、質檢環節,都涉及大量的專業術語; 食品生產過程涉及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多門學科理論專業知識; 食品原材料名目繁多、生僻專業術語較多。二是食品行業經常大量使用簡化詞匯和外來詞匯,這對非專業讀者的閱讀提出了一定挑戰。這主要是因為許多食品名詞、量詞等被頻繁使用,為了方便書寫、識記,生產者有時對其作簡化處理,同時食品行業涉及多個學科,造成外來詞匯的數量也十分龐大。
從食品英語的兩個特征來看,食品英語翻譯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證譯文的準確性、科學性,再追求雅致、生動性?;谇拔膶κ称酚⒄Z特征的闡述,在翻譯食品英語時則著重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一是準確翻譯詞義?;趯κ称酚⒄Z翻譯準確性的追求,翻譯者必須具備足夠的食品專業理論儲備,同時借助各種渠道來消除翻譯過程中的知識性差錯,萬不可隨意改動、調換詞匯。二是要注意詞句的靈活轉換?;谟h兩種語言在語法結構、詞性等方面的差異,翻譯過程中則不可全程采用直譯的辦法,而要注意結合上下文語境,處理好句子結構、詞性的轉換,采用最契合上下文邏輯的翻譯策略。三是要對句子翻譯作合理的增刪。因為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上的不同特性,英語中不是每個詞都具有實際意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將那些只作為語氣詞、發語詞的詞匯進行刪減,而在漢譯英過程中,有時又要用到增加 詞匯的情況。如“Potassium and sodium are seldommet in theirnatural state”此處英句中沒有主語,我們在翻譯為中文時,應注意將其加上,以保證句子讀起來通暢,譯為“我們不常見到自然狀態的鉀和鈉”。對這些增譯、減譯的具體策略,譯者要靈活辨識運用。
3 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食品英語翻譯教學問題
在食品英語翻譯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就要重視文化解讀、文化互動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還要樹立充分的文化自信。反觀當前高校的食品英語教學,對上述要求做得卻不夠充分。
( 1) 文化解讀
文化解讀是指主體對一種文化表征物或文化現象進行領悟感知的過程,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洽談交流,語言素養是基礎,文化解讀能力則是融通使用語言的潤滑劑,對高效率參與交流具有很明顯的作用。但在當前食品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要么只灌輸英語詞匯、語法方面的學習技巧,而忽略對目的語國家社會風俗文化的講解; 要么只對同一種語言的文化背景作簡單概述,但卻忽略使用該種語言的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差異,這就使學生不僅無法形成系統的英語文化知識儲備,對文化解讀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 2) 文化互動
在食品英語翻譯教學實踐中,要注重營造真實的語境氛圍,把食品英語翻譯技巧的學習和文化交際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促進學生食品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但在當前食品英語翻譯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將語言語法的學習訓練和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割裂開來,學生要么擁有較為豐富的食品英語語法儲備,但不擅于跨文化交際; 要么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卻未掌握足夠的食品英語翻譯技法。這種問題的存在導致食品英語翻譯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在現實食品經貿交流中無法實現有效翻譯。
( 3) 文化自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文化建設亦成為國家建設的重要任務。當前,國際文化競爭趨勢加強,在國際各領域交流中,應注重本國文化的輸出,積極響應國家文化建設戰略,在尊重他國文化的基礎上,合理、自信地輸出當代中國文化。具體到食品英語課堂上,教師可對我國飲食文化進行系統教學。但反觀當前食品英語課堂,很少有教師對我國的飲食文化進行系統性介紹。存在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缺乏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對構建文化教學體系不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