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騰香
摘要:新課改是我國為了改善現有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教育的重要作用而進行的一項教育改革,其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提升學生對課堂教育活動的興趣。語文課程是初中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其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量,幫助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作業是初中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夯實課堂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語文作業的科學性,進而充分發揮其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自主探究;初中語文作業;多元化設計;研究
引言
對于初中語文作業個性化來說,需要依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學習特點、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態度等來設計。這樣設計的作業能夠滿足不同情況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適合自身的作業,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生有著較重的課業負擔,對此,設計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具有顯著的優勢,不僅能夠很好地鞏固基礎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更好地實施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需要加強個性化課堂的有效實施,使教師能夠對每位學生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從而設計出個性化的作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1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個性化特征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是具有獨特特征的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教師在安排作業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以及內容。但是現階段,鮮少有初中語文教師能做到這一點,無論是課堂教育還是課后布置作業,他們都崇尚“一刀切”,即所有學生都安排相同的學習內容。但是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是不同的,這種“一刀切”的作業布置方式會拉大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以及知識差距,進而增加成績較差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教師在作業環節不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條件,增加學生的信心。例如,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但是其動手能力較強,而教師在很多課后實踐性活動中也僅是對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關注。
1.2作業布置存在著隨意性
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存在著隨意的情況,缺乏對作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當前,一些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較為隨意,這樣使得作業的布置缺乏科學的規劃。這樣的作業不但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些困難,還會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很大的影響,并且不能對學生的一些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同時,還有一些教師為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給學生布置了過多的作業,這樣不僅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厭煩語文。
2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2.1創新語文作業形式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作業內容安排不同的作業形式。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將作業分為讀寫積累類以及采集編創類。讀寫積累類是指教師指定相應的書目讓學生閱讀,并在閱讀結束后寫出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句子,并寫出原因,以此強化學生對課外讀物內容的印象。采集編創類是指要求學生在自己搜集優美篇章的基礎上模仿名家進行創作,以此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運用能力。其次,教師應當積極借用各種新興技術豐富作業形式。采用新興技術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完成作業的興趣,而現階段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應當是抖音等短視頻APP,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適合以視頻形式提交的作業內容,并鼓勵學生自由創作。
2.2分層作業設計
大部分教師設計的作業都是書面形式,導致作業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局限性,長時間的書面作業不僅會給學生帶來厭倦感,還影響了作業作用的發揮。因此,教師要勇于突破傳統的作業形式,為學生設計出更多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例如,在教學教材《我為什么而活著》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完成“今天我是老師”的實踐作業,讓學生負責該節課的授課。首先,將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小組中發揮自身的作用,促使小組成員能夠更加和諧、順利地共同完成作業;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具有層次性的任務:(1)收集作者簡介,采用合理的方式讓學生對作者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2)開篇導入環節要充滿趣味性,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當教師的感受,有利于他們換位思考,從而更加認真學習。
2.3從課堂走向實踐,體現語文的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說過“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因此,語文作業也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語文作業設計可以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相結合起來,設計一些實踐性的作業。布置生活式、調查式、操作性作業。通過這些作業使學生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課本、課堂,讓他們把目光放到社會,讓他們活動起來。教師可以布置這樣一些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活動型作業,如改錯別字這一題型,一直是學生的短板,因此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用心觀察,拍下一些字詞用錯的地方,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字詞的敏感度。在布置新聞相關作業時,可以讓學生關注最近社會熱點問題,發掘一些有用信息,做一回小記者,寫一則新聞,之后課堂上與同學分享。在教學完《大自然的語言》后,為了讓學生對物候有更深刻的影響,可以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仔細觀察,描寫觀察到的物候現象。這些實踐性的作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實用性
結束語
總之,提高語文作業有效性,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作業設計。優化作業內容與形式,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有探索性的、實踐性的作業。而提高語文作業的有效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完成語文作業不再是以寫為主,不再被動、機械,而是以“思考、探索、實踐”為主,讓學生通過有效的語文作業,來認識語文、學習語文、掌握語文。教師通過有效的語文作業,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耿柔柔.基于自主探究的初中語文作業多元化設計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6):117-118.
[2]翟勇.初中語文作業優化措施舉隅[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0(11):42-45.
[3]俞淑英.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作業的優化與創新[J].新智慧,2020(15):6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