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銳
摘要:物理學科的學習需要實踐意識的協同和促進,只有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注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忽略了其在實踐方面的欠缺,使得學生難以真正理解物理知識背后的實在意涵,對于物理知識一知半解,學習成績很難提高。因此,教師應該加強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策略;實踐意識
1 實踐意識概述
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課中的知識內容,對提高學生的物理科學成績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歸根結底,物理學是一門從生活實踐中衍生出來并最終應用到生活實踐中的實踐學科。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是對學科本質的回歸。只有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學生才能主動發現生活中的問題,發現規律,把知識和經驗結合起來解決。當前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也已經開設了實驗課,但是實驗課通常是由教師帶隊,更多的是教師將內容直接教授給學生,并沒有對學生的實踐意識進行有效地培養,因此,還需要對實踐課程進行進一步的創新與改進。
2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意識的策略
2.1 滲透物理實踐歷史,展現先輩實踐經驗
人類偉大物理定律的發現經歷了漫長而智慧的眾多實踐探索,在前輩的實踐探索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物理學閃爍著的無窮魅力以及物理學家們身上具有的探索精神。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需要帶領學生了解物理實踐的歷史,通過先輩們的實踐經驗,引領學生走向實踐的海洋。在高中物理學中,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開普勒三定律的發現等背后都藏著眾多的實踐故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先從實踐故事入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引發學生對于物理實踐的探索。
2.2 養成良好觀察習慣,提高學生實踐意識
觀察是展開實踐學習的第一步,也是貫穿整個實踐教育始終的關鍵性的環節,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出真正的經驗,促進學生對于物理實踐環節的廣泛認識。在進行實踐意識外化培養時,教師首先要多給學生提供觀察的機會,即便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引領學生自己去發現各項數據內容的變化,而不是教師主導,自己將所有的變化數據全部教給學生。另外,教師要注重觀察方法的教育,觀察方法有很多,包括整體觀察法、順序觀察法、比較觀察法、重點觀察法等等。例如:對于電路環節的實踐——測量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時,就要依據順序觀察法進行實踐。首先觀察燈泡上的額定電壓,依據額定電壓的規定選擇電源;再觀察電流表,使指針的位置指向零;再觀察滑動變阻器等,確定裝置的完善與安全。在實驗開始之后,推動滑動變阻器,要對于變阻器的阻值進行記錄,并實時記錄電流以及電壓的變化,通過對于電流電壓數值的觀察和記錄完成該次實驗。
2.3 創新物理教學實驗,激發學生實踐意識
教師要善于創新物理教學實驗,激發學生實踐意識。對于有些在課堂上難以進行演示的實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進行一場虛擬的實驗過程,通過對于視頻的觀察,或者在實驗過程中與電腦的交互,帶領學生掌握物理實踐的要點。對于在課堂上能夠達到實驗要求的實驗,教師要積極開展教學實驗的創新,如電磁感應,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在實驗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同時,教師也可以不在課堂開始之前就告訴學生相應的物理原理,而是讓學生們自己按照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提出結論等眾多環節自己開展實踐計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2.4 創設有效物理情境,營造實踐學習氛圍
創設有效物理情境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們培養起對于實驗的極大的熱情,從而推動學生自主在實踐中學習物理。有效的物理情境包括生活情境、活動情境以及開放性情境,其中,開放性情境最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引發學生多樣的實踐能動性。例如:在研究《牛頓第三定律》中的反沖運動,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物理情境——制作一個反沖小車,當酒精燈燃燒一段時間后,觀察塞子噴出時小車的運動情況,那么首先需要提出假設,小車是否會運動?小車運動的速度有什么決定?再接著由這幾個問題出發,讓學生進行實驗,通過改變變量、實踐觀察記錄等方式,研究小車的運動軌跡以及影響因素。
2.5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生實踐意識
物理學科并不只是一門停留在書本上或者是試卷上的學科,物理學科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常見,而學生往往沒有這樣的在生活中發現物理學知識的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例如:在航空發射器發射上天時,教師就可以在其中發現學生可以理解的物理學知識,讓學生感悟物理學在航空航天事業中的應用。同時,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不僅僅是要在課堂中學習物理知識,更是要在實際中學物理知識。例如:在講過“遠距離輸電”后,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變電站,請工程師講解輸電功率電損等知識。
2.6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從多個角度、多種方法入手,不僅僅要讓學生參加物理實驗,更要在理論等各種方面強化實踐意識,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感悟到實踐學習的重要性,并在遇到問題時可以自主展開實踐,通過實踐得出問題的答案,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注意形式的靈活性,可以以集體、小組或者個人的形式展開,并不一定要求全體同學集體參與,而是要根據一定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適應性的實踐學習活動。要注重內容的豐富性,既可以通過參觀、拜訪等形式,也可以通過實驗、學習等形式,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掌握實踐能力,而渠道可以多種多樣。
3 結語
高中物理實踐意識的培養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教師要以身作則,帶領學生們發現并探究生活中的物理規律,同時培養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實踐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但是學生一旦形成對物理實踐技能的掌握,對于學生終生的物理學習都會有極大的進益。
參考文獻:
[1]徐勁松. 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J]. 高中數理化,2019(10):43. DOI:10.3969/j.issn.1007-8312. 2019.10.039.
[2]李宏偉.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及探索[J]. 科學咨詢,2019(24):122.
[3]周金旭. 高中物理課探究性學習的創設實踐分析[J]. 新課程·中學,2019(3):170.
[4]唐良.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J]. 中外交流,2019(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