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
當我提起筆時,可能也是我職業生涯中困惑的最難處,今天講授高二數學必修五《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講授概念的每時每刻,我都能深深感受到學生的求知感有多強烈,又不得不承認自己個人力量的如此弱小,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他藏不住的魅力。他們真的比我們想象的可愛的多。今天,剛剛下課尾隨而來的課代表告訴我,在他的理解里,我上課總結的求解最值問題等的一般步驟也有個例不符合,我不覺得丟臉,會覺得自己表述新概念等有漏洞,導致學生未能參透內涵。我更在意的是她的質疑精神和思考的習慣,還有反復思量后與我交流的勇氣,試想對老師提出質疑也得有一定的學科自信才行,不是嗎?
當我告訴兩個學生我已經知道我們班級的成績時,兩個學生秒會意他們其他科任老師定知曉他們成績時好興奮,我終于知道我們都是把孩子想的多么反應遲鈍,這是多么可笑,他們可能比我們頭腦更好使,畢竟這樣的年紀思維有多活躍我們可能已經忘記這一點了!今天的課怎么沒敢放手給學生去摸索,探知,這顯然是一個低效的課例。
才想起,上課時一道應用題分析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類進行比較,我簡寫并簡說為社會和自然。孩子都開始重復這個豐富的詞“社會”,他們真是一群調皮的孩子。我也隨口教育“再不好好認真聽講,你們離混社會真不遠啦,哼”,我的傳統頑固的思維依舊認為我總結的頭頭是到,樂此不彼享受講授中。
感覺兩個月的網課,每個老師都備課充分認真,為什么輔導試卷調查發現選對一半的同學都寥寥無幾,下課后跟過來三個可愛的同學過辦公室與我交心說,他們屁股坐的特別疼,他們說換了獨創的n多種坐姿最后都失敗了,我疑惑,便問那原來坐教室從早到晚也沒見你們多么喊疼啊,他們說原來真沒感覺疼啊,奇怪了,我也奇怪了!除了歸結與學生參與度太少,實踐不足,別的解釋都難以立足,真是滿堂灌的詬病。
告訴我有曉得同伴們為逃避老師線上喊交作業,各種求好友換角度換濾鏡換方向等盜版拍照上傳作業,渾水摸魚,真的好絞盡腦汁啊,思維超出我想象太多。
晚上輾轉難眠,開始問自己考什么,怎么考,教什么,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的深奧難題。突然豁然開朗,猶如另一個我的質問:你知不知道課上預習五分鐘是有多重要?它就像你走在無數個交叉路口時,前方遙遠的地方有一盞明燈告訴你,它就是你的目的地。要是你整節課都在講解這里不能多想,那里不是目的,那他都不知道你想干嘛,你真的要想說明啥道理。而五分鐘就足以讓他挑出自己困惑之處去重點突破,而不是聽你反復啰嗦。他會知道哪里他該認真聽你講述了,哪里是你講的地方,你到底在說什么問題,他現在認同不認同你,比如概念,三遍五遍都你講真沒用,學生自己讀一遍,好新的概念,第二遍再讀,有點感受的概念,第三遍有點道理的概念,第四遍模糊的概念,第五遍理解的概念,第六步深刻領會的概念,這就剩你的唯一講解的一遍總結并注意幾點的概念啦。這比你想象的更輕松吧,學生也不累個半死還糊里糊涂來不及看一遍概念生怕誤過你強調的所謂的某個關鍵點。我們總是擔心他們會貪玩,會效率不高,會傻坐著等你講,這都是咱們給他慣出來的壞習慣,原本他是知道自學的,讓話多的老師教就讓他懶惰了,反而退化了學習能力,硬等你的成熟灌輸忘記了獲取的快樂和成就感,自己獲取才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他可能聽起來更輕松,而不是滿堂灌,讓他生生成了消化不良的怪胎。
誰說老師只是教書匠。老師是那個最先有教學感悟,又隨即迸發靈感,隨即投入實踐的最偉大的實踐家與理論家的結合體,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孩子們成長的見證,這就足夠我們去慢慢回味和細細咀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