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涵
摘要:語篇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語篇教學可以作為一個主導的教學模式進行。和其他的教學模式一樣,語篇教學的有效性也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作為教師,可靈活將英語基本知識的教學寓于平時的語篇教學中,從語篇的整體入手,給學生完整的語言概念,提升語篇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英語;語篇教學;途徑;實效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注重凸顯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是學生語言知識的再儲備、再運用和再實踐,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一、現階段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現狀分析
新課標強調,小學生英語語篇教學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獲得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獲得語言學習的技能,掌握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存在諸多亟需改進的方面。
(一)教師方面
語篇教學課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和絕對性,往往局限在字、詞、句的學習,忽略語言學科本身的實踐意義,語篇教學變成了單純的翻譯、領讀、齊讀、背誦,沒有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沒有對語篇進行人文情感的滲透,沒有對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周而復始地重復使得語篇教學成了詞匯訓練的“打靶場”,學習的最高標準僅僅是認讀詞和句,閱讀的最終結果僅僅是理解課文大意,導致閱讀課的教學索然無味。
(二)學生方面
當前,小學生英語語篇學習呈現出這樣一些狀態:
1.錯誤的閱讀方法。只能讀會的單詞,一遇到生詞、難詞便停下來等待,無法繼續進行語篇整體理解的指讀;在閱讀中只動嘴不出聲,裝模作樣,有口無聲也無心的唇讀;在閱讀中一直死啃不會的詞和句,而不肯繼續學習的回讀;在閱讀中只會進行逐詞逐句的翻譯,忽略語篇本身意義的譯讀。
2.錯誤的學習策略。大部分學生只知道翻譯文本內容,而忽略文本以外的其他信息和資源,語篇的整體理解和情感全然不管,能翻譯短文、背會對話就是語篇學習的最高目標。同時,語篇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成正比,凡遇困難便停滯不前,等待老師和學優生的“救援”,不敢也不愿獨立學習或與同伴進行合作學習,學習在反復枯燥的操練中索然無趣。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小學生有其特有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小學生也有其特有的學習特點,他們記得快忘得也快,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教師在語篇教學中運用多樣的、豐富的教學策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真正實現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一)實效性原則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高效與否,關鍵在于教學活動的實效性。課堂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優質高效的學習,教師就必須提供給學生語言訓練的信息和任務,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有了明確的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就會產生開口講英語的迫切愿望和動機,他們的語言綜合實踐能力才會得到提升。
(二)完整性原則
小學英語中的對話和故事等語篇教材都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價值取向,是一系列相對完整的語言材料,都有特定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功能。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應當尊重語篇的整體性,把語篇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切不可將語篇拆成零碎的詞匯來教學。如在對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設計的情景化、層次性,讓文本在真實的語境中得以呈現、操練與運用;在短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短文題材,運用語文教學的一些閱讀策略,整體感知、具體討論,總結升華,同時把詞匯、語法、情感等滲透在教學過程的不同環節,做到由詞達意,意由心生。
(三)整合性原則
教材的整合和學科之間的滲透在英語教學中是至關重要。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真研讀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前后的聯系,結合當地的教學實際和學生未來學習的需要,進行有效的增、減、刪、移,讓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小學英語的語篇教學也可以根據字詞、句型、情境等因素,加以有效調整和整合后再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當然,教學活動還可以根據不同語篇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避免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的課前預習
預習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聽課效率,變學生的被接受為主動學習。為了減輕課堂上的教學壓力,教師一定要布置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預習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對于大部分文章,可以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翻譯中文意思,圈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對于一些含有豐富背景知識的語篇,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如五年級recycle2有關于“Christmas”的語篇,學生可以搜集關于圣誕節的資料,這樣他們在課堂上就會主動融入課文內容。
(二)有效的情景創設
語篇都會有相對完整的語境,設計有意義的情景,為學生創造語言學習的條件,學生才能實現高效的語言輸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使用實物或直觀教具等進行直觀展現,也可以借助現有的條件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模擬教材的部分語言內容和交際場面,讓學生尋找自己的語言角色進行學習。總之,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放低姿態,師生共學方可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其次她強調在處理文本時,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注重核心思維訓練,讓學生在聽說讀寫過程中逐步解決問題,從而真正理解并建構出語篇;情境的設計上要增強語篇感,要借助教材發散思維、引發深度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真正提高語用能力,讓學生能積極地根據目標語言,經過思維的加工,從而實現創造性輸出。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需要通過教師們的不斷探索學習,不斷地實踐,在實踐中摸索、反思,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學生作為英語學習的主體,需要教師創設出適應其發現、探索、的情境場,讓學生在不斷地猜想和探索中走進文本,主動學習各類語篇,進而達到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錢艮.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優化策略談[A].學術研究,2011.10.
[2] 丁海燕.優化語篇教學_彰顯小學英語魅力_ [J].校園英語,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