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考查頻率、考點分布、命題特點三個方面分析了2016-2020近五年15套全國卷遺傳部分考題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狠抓概念教學強化基礎知識、突破盲點及易錯易混點、提升獲取信息能力、強化科學思維能力、強訓實驗設計能力及進行表格類訓練六點備考策略。
關鍵詞: 命題規律;遺傳與變異
為了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組織好高三“遺傳與變異”復習教學并參加2020年彭州市高三教師高考試題解讀比賽,我校高三生物備課組認真研讀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分析了2016-2020近五年15套全國卷遺傳部分考題,下面我從考查頻率、考點分布、命題特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考查頻率
遺傳部分考題的題量和分值如下表所示,
根據表格中的信息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四個規律:(1)題量及分值相對穩定;(2)必修2比重略小于必修1和必修3;(3)不同年份不同試卷必修2所占比例略有差別;(4)遺傳部分試題組成為1道選擇題和1道非選擇題的有6套試卷,2選和1非選的有5套試卷,1選和2非選的有3套試卷,3選和1非選的有1套試卷。因此,1選和1非選,2選和1非選是遺傳部分考查的主流。
2.考點分布
高考評價體系將遺傳部分分為5個板塊20個考點,15套試卷考點分布情況。
遺傳的基本規律15套試卷均有考查,而且往往考查多個不同的考點;遺傳的分子基礎有11套試卷考查,但是考點往往單一;另外三個板塊考查的相對較少,分別有2套、6套和1套試卷考查。我們再看一下這5個板塊的考查分值,15套試卷考查總分為330分,其中遺傳的基本規律每年每套試卷都考,一共考了199.5分,占60.5%,是當之無愧的核心知識;遺傳的分子基礎考了75.5分,是重點知識重點考查,其他三個板塊考察的分值相對較少,屬于選考的內容。據此我們總結出第1個特點:核心知識年年考,重點知識重點考,其他知識選考。在復習中要注意考查的重點,復習的重點,不能平均用力;同時也要全面復習,掃清盲點。
考點分布的第2個特點是:核心知識(或重點知識)中的同一知識點往往從不同角度重復考查。比如“2020新課標Ⅰ卷·5、2016新課標Ⅰ卷·32、2013新課標Ⅱ卷·32、2019新課標Ⅰ卷·32、2018新課標Ⅰ卷·32、2017新課標Ⅰ卷·32、2017新課標Ⅲ卷·32”,這7道題都考查“判斷基因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性染色體上”,并且前3道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相同點,就是根據題干中的比例無法判斷基因的位置;再比如“2019新課標Ⅰ卷·32、2018新課標Ⅲ卷·31、2017新課標Ⅲ卷·32”,這3道題都考查“判斷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因此,二輪復習時我們會組織學生專研近15年全國各地高考真題。
3.命題特點
遺傳考題第1個特點是:貼近教材,考查基礎識記與記憶(必備知識),促成生命觀念,這是從基礎性層次進行考查。比如“2017四川卷·1、2018新課標Ⅲ卷·1、2018新課標Ⅱ卷·5、2018新課標Ⅰ卷·2”這4道題分別考查了轉錄、生物科學史、病毒、DNA-蛋白質復合物。以“2018新課標Ⅰ卷·2”為例:A選項考查必備知識,B選項考查科學思維,“DNA-蛋白質復合物并非一定是染色體”,C和D選項考查生命觀念中的結構與功能觀。
第2個特點是:創設情境,考查獲取信息以及綜合運用能力,滲透社會責任及核心價值,這是從應用性、綜合性、創新性層次進行考查。比如“2017新課標Ⅱ卷·32”這道題題干考查獲取信息能力,畫家系圖滲透社會責任及核心價值,第(2)、第(3)小題考查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再比如“2018新課標Ⅰ卷·32”這道題題干及表格考查獲取信息能力,第(1)、第(3)小題考查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第(2)小題考查實驗與探究能力。
第3個特點是:創新設問,考查科學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科素養,這是從應用性、綜合性、創新性層次進行考查。
第一種創新設問方式是逆向設問,這道題“【常規考法】將一個某種噬菌體DNA分子的兩條鏈用32P進行標記,并使其感染大腸桿菌,在不含有32P的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
第二種創新設問方式是原因依據類設問,常規設問是考結果,原因依據類設問是考思維,近五年遺傳部分共考查了6次原因依據類設問。
第4個特點是:設計實驗,考查實驗與探究能力,發展科學探究素養,這是從應用性、綜合性、創新性層次進行考查。我們發現,遺傳考實驗設計的概率更大,15套試卷中一共考查了10個實驗設計,其中有8個都是遺傳部分的實驗設計。遺傳考實驗設計的角度廣泛,培育新品種、探究顯隱性狀、探究新病毒的類型等等。實驗設計的分值有下降趨勢,今后也許會被某種新題型替換。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從狠抓概念教學強化基礎知識、突破盲點及易錯易混點、提升獲取信息能力、強化科學思維能力、強訓實驗設計能力及進行表格類訓練六個方面進行備考。高考生物備考是一項有針對性的、精細的、循序漸進的工作,只要我們按部就班,扎實的完成每一天的學習任務,一段時間之后必定有豐碩的回報。高考生物復習備考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勤奮,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扎扎實實的落實完成每天的任務。我堅信“事在人為!”我們要去正確的“為”,有針對性的去“為”,那么在高考中一定會大有作為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孫厚成(1974—),男,漢族,籍貫:四川劍閣,職稱:中一,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四川省彭州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