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濟寧市任城區(qū)農業(yè)農村局 崔海英
濟寧市任城區(qū)長溝鎮(zhèn)趙王堂村是傳統(tǒng)鐵編村,生產的鐵編主要用于運輸、養(yǎng)殖和工礦護網。這兩年,依托“支部+合作社+電商+加工戶”發(fā)展模式,一家一戶的傳統(tǒng)鐵編生產抱團發(fā)展,成為村里的富民產業(yè)。
趙王堂村有著300多年的鐵編加工歷史,村里有80%的人都會鐵編手藝,但一直以來,鐵編生產都是家庭作坊、自產自銷,不僅品種單一、產量低,銷路和價格也不穩(wěn)定。趙王堂村黨支部書記趙延魁對村里的鐵編產業(yè)感觸頗深,“以前都跟著集會賣,給點利潤就賣了,那時候利潤不高銷量也不大,還有當時的市場惡性競爭,誰的價格便宜,誰的銷量就好一點,導致村民們收入減少了不少,時間長了,損害了大家伙的整體利益?!?/p>
如何改善鐵編加工無序經營的現(xiàn)狀,并將其做成讓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大產業(yè)?2019年,剛剛上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趙延魁帶著村兩委成員和鐵編加工戶代表到江蘇浙江等多地考察學習,研究決定充分發(fā)揮黨建引領作用,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注冊成立電商企業(yè),依托電商平臺做大鐵編產業(yè)??僧敃r這一新模式并沒有得到加工戶們的認可。
趙延魁帶領村兩委委員率先行動起來,還動員周邊的親戚朋友加入村里的合作社。為打消加工戶們的顧慮,村合作社與加工戶簽訂購銷合同,提供資金擔保,加工戶只需按照訂單需求保質保量加工鐵編產品就可以了,再也不用擔心貨款拖欠問題。通常的程序為:村里的電商平臺接單后,再通過合作社供銷平臺根據產品類別派單,直接分配到每一個加工戶手中,加工戶按訂單要求進行配額生產。村民伊光明有20多年鐵編加工的經驗,自去年加入村里的合作社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一直源源不斷,每個月平均訂單700套到1000套左右,年利潤能達到三萬元左右。
沒有了后顧之憂,加工戶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2019年以來,依靠抱團發(fā)展的模式,村民們的收入比以往高出了一倍多。
為了更好地運轉“支部+合作社+電商+加工戶”抱團模式,趙王堂村還在村兩委處設立了鐵編辦公室,開展技能培訓,幫助困難群眾或有就業(yè)需求的村民就業(yè)增收。目前,趙王堂村年產鐵編產品200多萬件,產品暢銷國內外,帶動村莊以及周邊兩千多人實現(xiàn)家門口就業(yè),為村集體增收10萬多元。有了集體收入,村莊的基礎設施也隨之完善起來,道路拓寬了,裝上了太陽能路燈,還建設了供村民休閑娛樂的鐵編公園。2019年趙王堂村被評為首批山東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
下一步,為打造趙王堂村的鐵編品牌,進一步增加村集體收入,使村民日子越過越好,趙王堂村打算加大資金投入,提升技術水平,建設規(guī)范化的鐵編加工基地,在吸納更多散戶入社經營的基礎上對品種進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鐵編向現(xiàn)代鐵工藝品轉型,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