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娟
【摘要】“單元教學”最早起源于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特別是其學生克伯屈提出的設計教學法,也稱作單元教學法,將單位教學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廣。教師應當將學生當作教學主體,立足課堂實際,科學地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手段,整合單元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從而達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標,循序漸進地提升小學學生學力。文章圍繞基于學力提升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學力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單元整體教學
一、引言
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要求也越發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不單單要完成學生的基礎知識教授,還需要強化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力全面提升。單元教學作為一種創新式的新型教學模式,將其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助于樹立學生學習主體性,增加學生學習參與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一舉多得。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通常是把同一類型的知識點按照單元的形式來編排,教師正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支持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更好地落實數學教學目標任務。當然,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先對單元知識進行整合,梳理知識點間的聯系,才能一步步引導學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力。
二、分析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路徑
(一)確立單元目標,凸出重難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之前,教師要先對單元教學的目標進行確立,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內容,設計具體的單元整體教學任務,然后再立足教學目標任務,突出教學重難點,編制合理的教學方案,保證教學系統性、科學性的同時,強化學生學習效果,奠定學力提升基礎[1]。
案例: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分數乘法》這一單元的時候,要先明確教學目標,也就是理解分數乘整數、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熟練分數乘法、小數乘分數以及分數乘加和乘減混合計算方法。在目標確定后,教師要深入研讀“分數乘法”這一單元,凸出教學重難點為分數乘整數、分數乘分數、小數乘分數、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之后,教師要以目標任務和重難點突出為基礎,搜集相關有趣教學資源,整合例題,如,無脊椎動物中游泳最快的是烏賊,其速度為9/10千米/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烏賊的4/45,求李叔叔每分鐘游多少千米?以這種趣味性的題目來鞏固教學知識,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學力。
可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突出教學重難點,有助于理清教學頭緒。同時,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保證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適宜,讓學生能深化本單元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強化數學思維思考,提升數學學力。
(二)繪制思維導圖,強化概念教學
以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講解知識,并未將一整個單元的知識串聯起來,學生容易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知識。而單元整體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避免這一問題。不過,教師在進行單元中數學概念教學的時候,應當先對概念進行梳理,利用思維導圖來細化單元知識主線,圈出重難點,設計導圖框架,引導學生建立起數學概念認知和理解的關系網絡架構,充實框架內容。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能夠逐步強化自身學習能力、解題能力以及知識水平,達到提升學力的目的。
當然,教師除了在單元整體教學的時候引入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在復習的時候,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回憶和鞏固。通過思維導圖復習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能夠更進一步地扎實小學學生數學知識基礎,提升學生數學學力。
(三)滲透數學思想,積極探索學習
為了最大化體現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數學思想融入進去,結合學習方法指導,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強化數學解題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小學數學學科中包含的數學思想有許多,如轉化思想、集合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思想、歸納思想等。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整體教學內容和學習要求,來合理應用數學思想,對已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歸納[2]。
可以說,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所有知識的重難點,知識的教授效率十分重要,而數學思想的融入,正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效率。雖然指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來計算面積,看似走了很多彎路,但其實這是轉化數學思想的重要體現,能夠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教師將方法教給學生,學生通過實踐去判斷和總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學生就能快速靈活地解答出問題,數學學力也隨之提升。
三、深化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主題
(一)關注學生動態,定位單元主題
單元整體教學和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其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學力提升的一種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在運用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的知識經驗累積情況,明確每節課的教學核心價值,將其納入教學系統中,從而更好地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定位單元主題,促進單元整體教學[3]。
關注學生動態,定位單元主題,實施因材施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準則,更是提升小學高段數學學力的重要手段。該方法的施行,其一能夠緩解班內學生兩極分化情況,讓后進生在恰當的教學目標鼓勵下,獲得發展,跟上優等生的步伐;其二,能夠充分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優勢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
(二)后續學習延伸,完善單元主題
站在單元整體教學的角度,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留下延伸的余地,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之一。該延伸不僅僅包括數學知識后續的構建延伸,還涵蓋了數學活動學習經驗后續提升延伸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后續延伸深化。教師應當具備足夠的單元整體教學敏感性,善于挖掘并抓住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的后續學習延伸點,給新知識的拓展提供成長土壤,從而完善單元主題[4]。
后續學習的延伸有助于完善單元主題,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還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立體知識體系,例如從平面圖形表面積計算,延伸到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再延伸到其他類型物體的表面積計算,一步步活躍學生思維,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愿意投入到數學單元知識學習中去,提升教學和學習效果,發展數學學力。
(三)融合教學內容,整體審視教學
一堂數學課,其結構一般分為新知識探索和知識鞏固兩塊內容。因此,在以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新知識十分感興趣,想要更深入了解探索,但教師卻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加快新知識講解速度,將學生帶到知識鞏固部分。看到這,筆者有時會疑惑,難道一節課不加入鞏固運用的環節,就是一節不完整的數學課嗎?單元整體教學能避免這一問題,在教學中能夠充分融合課時教學內容,給學生充足的探究及汲取新知識的時間,學生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即使將知識鞏固環節放到下一節課,這一堂課也是完整高效率的。
案例: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單元整體教學的時候,由于教材編排了三個課時的教學,分別為“分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分數”以及“分數除以分數”,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實際需要,對這三課時進行調整,在第一節課的時候,以“分數除以整數”來帶領學生進行幾何直觀、演繹推理分數除以整數的概念和計算;在第二節課的時候,以“整數除以分數”來鼓勵學生自己探索,學會自己運用幾何直觀、演繹推理來理解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以前兩節課為基礎,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出分數除以分數的算法猜測,順理成章地完成一個單元的知識教學。
就此來看,可以通過融合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然后拉長學生使用幾何直觀、演繹推理探究的過程,將《分數除法》這一單元中的“分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分數”這兩個課時融為一體,然后推進掌握“分數除以分數”課時知識。此方法,站在單元整體教學的角度審視教學內容,既讓學生充分掌握了該單元的每個知識點內容,又滿足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索空間,學生的學習力隨之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也更高了[5]。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創新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更新觀念,應用新型教學方法,高效整合教學知識,推進單元整體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分為兩個環節。我們要分析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路徑,深化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主題,然后細化為每一小步,確立單元目標,凸出重難點,繪制思維導圖,強化概念教學,滲透數學思想,積極探索學習,同時關注學生動態,定位單元主題,后續學習延伸,完善單元主題,融合教學內容,整體審視教學,以此全面提高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學生數學學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江建珍.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25):115-116.
[2]朱俊華,吳玉國.基于單元整體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9):60-63.
[3]侯學萍,陳琳.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8(29):43-45.
[4]高子林.基于學力提升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8(26):42-44.
[5]朱禮娜.單元整體教學,撬動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支點[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