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
【摘要】幼兒園是幼兒正式踏上集體教育之路的開始,是幼兒學習實踐的主要場所,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有效提高幼兒的實踐動手能力,幼兒園可以在日常的教學課程中增加田園種植課程,讓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近距離地接觸各類植物,培養親近大自然、愛護植物的良好習慣。幼兒園的田園種植課程教學可以培養幼兒的審美、創造、協調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給幼兒的成長提供好的引導。大自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所以幼兒園田園種植課程對于幼兒的身心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幼兒園要重視田園種植課程的設置,使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字】幼兒園;田園種植;課程教學
開發幼兒園的田園種植課程,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田園種植課程在啟發幼兒的探索實踐能力上存在著天然的優勢。幼兒處于快速成長期,他們對外界事物存在著極強的好奇心,并具備了行動能力,田園對于幼兒來說具備了較強的吸引力,開展田園種植課程教學活動,可以讓幼兒在一片較為開闊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田園種植課程的活動少不了幼兒之間互相溝通、協作,在他們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幼兒會自然而然擁有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他們也可以從中培養協作精神。田園種植課程與傳統的幼兒園課程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幼兒成為課程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學習者,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更強,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幼兒在田園種植課程中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不僅可以擁有一個綠色的學習環境,還可以通過種植活動提高實踐能力。田園種植課程讓幼兒對農作物有更多的了解,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幼兒合作溝通的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學習了解植物,開發多樣課程
為了提升田園種植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幼兒各個階段的心理成長特點,在此基礎上制定更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學計劃。小班階段,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認識植物上,使幼兒觸摸一些較為安全的植物,如菜市場的蔬菜水果。中班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園的植物園地,將教材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加深植物在幼兒腦海中的印象,使幼兒將名字與實物聯系起來。大班或中班后期階段,教師就可以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開展種植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將其融入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開發出多樣化課程,充分激發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1]。
在田園課程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從植物的圖片、視頻入手,讓幼兒對常見植物的顏色、外形有一定的認識了解。在教學植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常見蔬菜水果作為教具,讓學生拿起畫筆根據外形、色彩進行繪畫,建立起后續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師在課程中后期帶領幼兒近距離參觀植物時,可以以引導為主,喚醒幼兒的記憶,強化他們前期的認知,達到增強記憶、鞏固知識的教學效果。收獲農作物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親自采摘,互相交換勞動成果,還可以讓幼兒運用收獲的農作物制作一些小作品,如運用玉米和樹葉進行貼畫。
幼兒園開設田園種植課程,幼兒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認識、種植各類農作物。幼兒園可以給幼兒安排專屬于自己的小土地,幼兒可以在自己的專屬領域全心全意照料自己種植的農作物,從而培養出責任意識。這樣也可以讓幼兒與大自然的距離更近,幼兒可以見證自己手中的種子在土壤與水分的滋養下破土而出,迸發出生命的力量,陪伴自己的植物逐漸成長,開花結果,可以在種植過程中感受到生命成長帶來的快樂,激發幼兒心中對生命的熱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細心觀察植物的生長的整個過程,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帶領幼兒進行一些勞作活動,比如給植物澆水,給植物園除草等,幼兒在除草的過程中付出了勞動,還可以學習區分農作物與雜草。教師要注重夸獎與鼓勵,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習慣。
幼兒園田園種植課程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當盡量本土化、簡約化,選擇容易栽培成活的植物。在選擇栽種植物時,教師還應該考慮到幼兒的生理條件,如果班級中的幼兒身高普遍較矮,那么可以選擇種植生菜、大蒜等植株較矮的植物,方便幼兒照顧植物生長。如果班級中的幼兒身高較高,則可以選擇種植西紅柿、茄子等植株生長得較高的植物。教師可以在貼合幼兒心理、生理條件的情況下,開展適合幼兒發展的田園種植活動,增加教學活動的多樣性。
二、課堂內外連接,開啟季節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也擁有了更豐富的形式與途徑,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參考他人的教學經驗,同時也需注意根據實際的教學條件與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制定最合適的教學策略。教師在田園種植課程開始之前,應該根據課堂教學環境、具體實踐環境細化教學計劃,實際的教學需要考慮到季節對植物生長產生的影響,以及氣溫對幼兒活動的影響限制,氣溫過高或過低的時候,為了避免影響幼兒健康,應該適當減少戶外種植教學活動。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與季節更替變換進行一定的適配,充分掌控課程的具體進度與時效性,根據不同的季節、氣候,選擇適宜的植物開展幼兒的田園種植教學活動[2]。
教師在開始教學前,要提前學習認識四季常見的植物,針對部分地區因為氣候原因出現的如櫻花、桃花早開,桂花晚開等現象,教師也要做好向幼兒解釋的準備,用簡單易懂的語句為幼兒科普知識。在冬季,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探索發現在冬天生長的植物。除此之外,在選擇種植的植物時,教師也需要詳盡地考慮到季節因素,不同的植物生長周期以及習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別,比如夏季可以種植西紅柿,冬季可以種植小麥,在適當的時節種植適當的植物才利于保障植物的成活。
三、創設游戲環節,強化學習能力
游戲是幼兒成長學習階段重要的活動,游戲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在這一階段的心理特征是喜歡愉快地玩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會自然地產生積極快樂的情緒,在引導正確的情況下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應當合理分析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幼兒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活躍課堂的氛圍。幼兒園田園種植課程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具有極大的興趣優勢,教師可以加強田園種植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幼兒從心底對種植產生熱愛,主動地參與種植。
農作物成熟后,教師可以安排幼兒親自參與收獲的環節,并且設計出一些與收獲作物相關的小游戲。比如收獲小番茄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戴上手套,用小籃子采摘小番茄,考慮到幼兒力氣有限,可以安排兩到三人一組。采摘完小番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用小番茄拼圖形,看誰拼得有創意。或者教師說簡單的圖形,幼兒分組比拼,看哪組比較快。最后還可以清洗食用小番茄。收獲南瓜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使用兒童廚具清洗、切割南瓜,讓食堂阿姨幫忙蒸熟。或者讓幼兒在教師、家長的幫助下將南瓜雕刻成南瓜燈,激發幼兒的學習創造能力。
四、開放教學意識,加強家校聯系
教育事業順應著時代不斷地改革發展,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兒園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專業的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進一步促進自己的教學意識走向開放,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給予幼兒更好的成長環境。此外,教師還需要搭建好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幫助家長樹立科學健康的育兒理念。家長可以在有空的時候陪伴幼兒一起參與田園種植課程,和幼兒一起觀察植物不同生長時期的特征,幫助幼兒區分常見的植物,掌握關于不同植物的種植知識,不僅可以提高田園種植課程的教學效果,還可以促進親子關系愈發和諧。
教師應當樹立自身終生學習的意識與開放教學的觀念。教育是艱苦且長久的工作,幼兒教師擔負著幼兒啟蒙的重大責任,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跟隨時代的變化持續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積極地參與相關的教學培訓,從中汲取新知識,提高自身教學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教師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取適合的教學理論,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學實踐,最終目的是給予幼兒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教育需要幼兒園、家長、社會三方共同參與,給幼兒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田園種植課程教學恰好體現了三方的有機結合。幼兒園可以與種植園地、植物園等建立起合作關系,給幼兒安排特定的時間觀察植物,避免人員混雜、教師管理不當造成安全隱患。教師可以與家長建立好的溝通關系,讓家長帶孩子走進植物園、菜市場、城郊種植園地等,幫助幼兒學會辨別植物,觀察植物的生長。幼兒園、家長、社會之間的相互配合,可以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田園種植課程對于幼兒的學習發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整體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授課前應當充分學習相關的教學理論,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結合實際情況發揮種植教學的最大效果,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園的田園種植課程可以幫助幼兒積累有關農作物種植的知識,使他們體驗勞動,學習植物生長的相關知識,可以讓幼兒在大自然、在生活中進行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筱璇.對幼兒園田園種植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究[J].好家長,2019(46):39-39.
[2]王雯.成就都市中的“野”孩子:幼兒園“田園實踐活動”的構架與探索[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7(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