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奎
摘要:識字寫字是學好詞、句、篇的前提,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段教學重點。由于段兒童自我約束力不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識字任務重。為提高識字效率,我認為培養識字興趣,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識字,讓識字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教會識字方法,拓寬識字渠道。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089
學生識字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一直都是困擾著我們農村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近十多年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輸出,很多孩子都成為留守兒童,跟著幾乎都沒有上過學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居住,走出校門之后,幾乎沒有人給他們輔導學習。有些學生已經是小學畢業了,對漢字還知之甚少,一篇相應學習階段的課文都很難讀通,真令人痛惜。在高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他們怎么走入社會?怎么去適應現代生活?
那么,要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呢?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是拼音教學。我們都知道,學好拼音是學習認識漢字的基礎。學習聲母時,要先從聲母的“形”去學習。我們有的學生會讀不會寫,就是還不了解聲母的形。之后在了解聲母的形的基礎上,再聯系讀音去記憶、練習。韻母的教學,首先要分清楚單韻母和復韻母,再正確的讀寫。漢字的拼音,絕大多數都是聲母與韻母的組合,然而它的組合卻是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的。例如:j、q、x不與u和ong相拼,j、q、x與 ü相拼時ü不戴帽,ong沒有前鼻韻母等等。掌握拼音的組成規律,我們就能正確的給漢字注音和讀音。
其次是漢字的基本字意教學。先讓學生了解我們漢字的組成結構: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在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基礎上去認識偏旁部首和部首的讀音。要牢記一個漢字,一是要從“意”上去記,我們漢字的組成是有一定規則的。比如部首是“目”字旁的,多數意思都是與眼睛有關的;帶 “扌”旁的,幾乎都與手的動作有關;帶 “月”字旁的,多數都是指身體的某一個部分;帶“纟”旁的,都與絲線有關等等。先記住“意”之后,才能更加牢固地去記住 “形”。偏旁多數與漢字的讀音有關。比如“按”字,一般是指我們用手去把某一樣東西固定住,讓它不再移動,“安”字就揭示了它的讀音。只有意與形的完美結合,我們才能更有效的去記住漢字的組成和讀音,從而更多的去了解每一個漢字的內涵和延伸的意義。
最后是漢字的書寫。漢字的書寫規則是這樣的: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先中間后兩邊。值得注意的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左下包的書寫順序是先里后外,左上包和右上包的書寫順序是先外后內;上下結構的是書寫規則是從上到下;左右結構的書寫順序是從左到右,部首占整個字體的三分之一的位置。
為什么在我們一開始學寫漢子的時候,老師要教我們學習漢字筆順筆畫?所謂的筆順,就是我們在寫漢字的時候要遵守的秩序,即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筆畫是指這個字的每一畫的形狀。我們有些人為什么一輩子都寫不出一個好看的字,就是因為他沒有掌握這個漢字的筆順筆畫,如果不按筆順筆畫去寫,永遠都寫不出一手好字。我們要記住:成功的背后是無盡的汗水和辛勤的付出。漢字的書寫是一門藝術,如果不是藝術,我們怎么喊出書法家這個稱呼呢?所以,漢字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盡情飛翔于馳騁。人們贊美漢字之美:美在真情,美在精髓,美在風骨,美在形體。
總之,漢字是我們中華兒女千百年來的文化藝術的結晶,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醞釀成了今天字正腔圓、鏗鏘有力的中國話,醞釀成了橫平豎直、堂堂正正的中華漢字。
參考文獻
[1]左進晨. 如何提高農村孩子的識字能力[J]. 學園,2014(20期):101-101.
[2]曹子艷.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識字能力[C]// 向導-教育導刊. 2018.
[3]李曉紅. "怎樣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識字能力." 讀書文摘 20(2014):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