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發展和落實,構建具有生活化情境的自主課堂逐步提上教學日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以及對任何事物都懷揣好奇心的特點,構建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興致和興趣融入其中,更能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另外,教師還要發掘課本中的生活素材,加強師生溝通開展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化教學,從而為構建自主課堂奠定良好開端。
關鍵字:小學語文;生活化情境;自主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210
前言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首先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通過將生活融入教學的形式來構建自主學習課堂,將生活與教育有機完美融合,將教學活動寓于現實生活情境中,讓小學語文教學中處處體現生活,也讓生活到處都有語文的蹤跡,激發學生作為生活與教學主體強烈參與活動的愿望,并以此構建自主課堂,無論是對于提高教師教學效果,還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在突顯學生主體地位中,讓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語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生活元素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將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既讓學生學習過程更貼切生活,又能同時促進生活情境自主課堂教學的實際開展。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將教學內容僅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識,而是要與實際生活環境相契合,讓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真實感受到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這將有利于突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在生活情境中構建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師要以學生自身興趣為突破口,建立學生、知識、生活三者的聯系,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在不斷增進學生主體意識情況下,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學習環境中自覺去發現、分析、探究。
例如,教師在《大青樹下的小學》課堂導入時就激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文插圖,說說你們都發現了什么呢?有的說:他們穿的衣服很漂亮,但都很有特色;又有的說:他們在一起上課很快樂;還有的說:他們都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師:你們說的都對,在我國西南的邊疆地區,有很多民族聚集在一起,他們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能在一起上學,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你們愿不愿意去參觀一下呢?教師還可在課前準備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與生活習慣,在課堂上為學生用多媒體展示出來。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想象情境的訓練:請同學們在讀完第二、三自然段后,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學生都是怎樣上課的呢?說說你是如何知道的?這樣學生都很熟悉的校園情境中,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到了民族小學的美,同時將教學內容生活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二、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中,讓教學氛圍生活化
自主課堂的構建需要在生活化情境的背景下進行,其主要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在生活化理念的情境中,加強學生自主探究意識與能力的發展。有句古語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教師單純的對知識點進行細致講解,而不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做盡管可以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與目標,但對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會產生不良影響,也不利于學生發揮自主性。而適當將教學氛圍生活化,不僅為學生創造了舒適、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還能以生活為基礎,傳授學生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在習語文知識更主動,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例如,教師可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時首先準備大自然風光的圖片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播放出來,以增進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再配以輕音樂,讓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劃出自己認為有意思的詞語。其次,再讓學生談談自己都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聲音。有學生說:我聽到過風呼呼刮的聲音;也有學生說:我聽到過小鳥叫的聲音;還有學生說:蟋蟀在草叢里發出的聲音……,無論學生聽到哪種大自然的聲音,都是其主動對生活的發現與感悟,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這一特點,來調動學生積極自主學習意識。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的方式將大自然的聲音繪畫出來,這樣既發散學生的思維,發揮他們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讓他們的手動實踐能力得以提升,促使學生參與課堂中自主探究,在生活化的課堂學習氛圍下,逐步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三、在開展學生合作學習中,讓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我們周圍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合作方式,不論在同行業還是跨領域中皆將合作當成一種共贏的模式,因此,合作學習也成為教師開展課堂教育的最常用手段,這是一種具有生活化意義的特殊教學方式,通過將合作學習融入語文生活化情境,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互相取長補短、互幫互助,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精神的發揮。在此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組織者,適當加入學生的隊伍中,這樣能適時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指導與點撥,以促合作學習在生活情境下的自主課堂上發揮巨大作用。
例如,在學習《那個星期天》時,作者進行了語言、動作、心理、環境、細節等描寫,細膩真實的展現了作者在那一天漫長的等待過程心理的變化。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提問讓學生感悟作者心境和互相探討:母親最終沒有履行跟小男孩星期天出去玩的諾言,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讀了課文后你又有哪些感想呢?這樣學生就陷入了真情實感的討論中,由于課文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生活化情境在內,是作者寫的是學生都有可能碰到過的平常小事,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理解課文中的小男孩的心理想法,這也為學生理解課文內涵打下基礎。然后教師又問:同學們,大人們也許也答應過我們一些事情,但他們卻沒有兌現,你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這種體驗嗎?這個問題就更將合作學習升華,以促進生活化情境下自主課堂模式的有效開展。
結論
總之,在生活化情境下的小學語文自主課堂的構建,能為學生提供生活化學習氛圍,并體現教學與生活聯結的緊密度,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步掌握知識命脈。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應將生活元素與語文知識做好統籌規劃,使學生把已有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同樣也把生活經驗帶到語文學習中,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為構建高效自主課堂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周麗紅.讓“生活化教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J].華夏教師,2018(17):9-10.
[2]黃來春.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