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很多人都知道蔣愛花是中央電視臺《法律講堂》主講人,歷史學女博士,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學選擇意向專業時,歷史非但不是她的首選,甚至可以說是她最不想選的。在采訪中,蔣教授就講述了自己為何開始學習歷史,又是如何轉變思想,由誤打誤撞被迫學習歷史,轉變為將歷史研究當成自己一生奮斗事業的。蔣教授以自己的求學經驗為例,為《中學時代》的讀者們提出專業選擇、讀書等方面的建議。
蔣愛花的故鄉在山東青州?!昂a肺┣嘀荨保鳛椤队碡暋分刑岬降墓啪胖葜唬嘀葑怨胖两袷且粋€相當重視教育的地方。她的中學時代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她初中就讀于山東省青州市口埠鎮呂家初中,高中就讀于青州市第五中學。在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中,這兩所學校在行政建制上已不復存在。
在中學時期,令蔣愛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有很多。一是教師對學生認真負責。當時學校的管理模式被學生們戲稱為“監獄式”管理模式。老師教育學生比較嚴格且嚴厲,甚至體罰、辱罵學生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但是像蔣愛花這樣學習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還是很少受到老師懲罰的,反而是班上經常受到表揚的。
“我讀書的年代,沒見過輔導班,講義都是老師組織學生自行刻印的。我算是班里寫字比較規整的學生,經常幫老師用特制的尖筆刻印試卷?!弊鳛閷W校的優秀學生,蔣愛花認為,如果要談學習經驗,最重要的是重視和熱愛。只有重視了,才能產生熱愛與感激,自己主動愿意學比父母給報多少輔導班都有效。
在中學時期,蔣愛花最喜歡的科目是語文,因為曾教她語文的莊宏偉和閆會才兩位老師都屬于文學氣質特別濃厚的文人型教師,談吐優雅、滿腹經綸、氣度不凡。蔣愛花非常仰慕兩位老師的才華。
正因如此,蔣愛花最初理想中的大學專業是新聞學,她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無冕之王”。時至今日,她依然羨慕一線記者,盡管了解到從事新聞行業的辛苦,但她認為能從前方甚至前線發來消息,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事。相反,蔣愛花現在從事研究的歷史學,其實是她中學時最討厭的?;貞浤嵌螘r光,蔣愛花認為:“因為那時我還沒有找到學習歷史的訣竅,腦子處于混沌狀態。不過,也可能與我們那個時代有關,當時課外書還不像現在這么豐富,我也沒有時間和外在條件接觸到課本之外的歷史書,想當然地以為學歷史是死記硬背?!?/p>
學習不得法,所以沒效果。蔣愛花高中所在班的班主任是歷史老師謝守山,他對品學兼優的蔣愛花期望很高,可是蔣愛花卻屢屢讓他失望。高考中,蔣愛花的歷史考得最差,還沒達到單科的一本線。沒能實現老師的期待,也是讓蔣愛花覺得遺憾的一件事。
因為不喜歡學歷史,所以高考報考的第一專業也一定不會是歷史。蔣愛花仍記得在接到錄取通知書時,她躺在床上暗自啜泣了整整一天。父母看到她的樣子,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安慰,因為他們還沒有從查出高考高分的喜悅中走出來。他們沒想到蔣愛花接到通知書竟會如此難過,原本安排好的慶祝宴,也在蔣愛花的失落與鬧情緒中取消。

“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閱讀量的增加,你會對原來并不感興趣的部分產生轉向?!笔Y愛花的本科時光是在山東師范大學度過的,她學的是歷史學教育專業。因為有了專業教師的引導,蔣愛花一改中學時的抗拒心態,逐漸對中國古代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有了一直從事歷史研究的決心。畢業后,在就業與繼續深造中,她選擇了后者,既滿足了父母期待的目光,也符合她個人的小心思——離開家鄉,去更高的平臺上開闊視野。隨后,她考取了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專業的研究生。200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正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經歷,所以蔣愛花在中學生選擇未來專業時,興趣與就業產生沖突怎么辦的問題上認為:在這樣一個多元的新時代,最初的設想和最終的選擇產生某種背離是完全正常的。中學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所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盡管現在的信息非常發達,但是道聽途說的內容都不如自己的親身體驗。“梨子好不好吃,只有嘗過才知道;鞋合不合腳,只有穿過才能體會?!眰€人興趣和就業并不矛盾,每個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都不會是一元空間,只能說是選擇了當下認為最合理的選擇。
對對歷史感興趣、想要學習歷史的同學,蔣愛花更是直言“盡管歷史學常年霸占‘十大最難就業專業’‘最冷門專業’熱搜榜單,但是歷史學在任何時候都是顯學,這也是事實。”蔣愛花認為,歷史專業或許冷門,但歷史行業卻熱火朝天,比如歷史劇一定占據中國影視劇市場的極大份額。學習歷史,可供選擇的就業方向也非常多。以蔣愛花指導的碩士畢業生為例,有去北京市紀委當干部的,有在《北京日報》做記者的,有在公立或私立高中當教師的,有在國家級出版社當編輯的,有做新媒體工作的,還有在圓明園這樣的文博單位當職員的。有的薪酬比蔣愛花還高,蔣愛花也樂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關于讀書,蔣愛花有自己的見解。中國古代的讀書人皓首窮經、強調苦讀,對此,蔣愛花倒是持有不同意見,認為樂讀更符合這一代人的訴求。在中學時期,課業壓力很重,如果把文史類著作當成放松的一種方式,一定會有與古人會意的美感。在此,蔣愛花教授為《中學時代》雜志的讀者推薦了一些書目。
“對于中學生而言,如果喜歡普及類的讀物,可以看《法律講堂》《百家講壇》《探索發現》等欄目所出的同名書目?!边@些書一般是同期欄目的深化版,既有故事的生動性,又經過數位專家學者的審定,具有結論的權威性。
“如果大家學有余力的話,推薦大家閱讀《資治通鑒》等大部頭的著作,或者看正史部分中的人物傳記,了解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物?!痹跀狄詢|萬計的人群中,那些正面人物之所以青史留名,一定有卓爾不群的品質;同樣,那些負面人物的所作所為,也可以提醒我們避免陷入陷阱。這些都值得學習或反思。
《禮記》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能夠思接千載,窮覽萬里。樂讀的境界,會讓人美好附身,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