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桑
摘要:現階段,我國畜牧業主要以傳統飼養方式和現代化飼養方式并存的形勢,飼養規模小,品種混雜,采用粗放型經營模式,導致畜牧業發展進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限制畜牧業的發展,也成為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主要闡述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意義,探討畜牧業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有效促進我國生態畜牧業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畜牧業;問題;對策
1? 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意義
首先,畜牧產品是人們生活中的常見食品,也基本上都是必需品,比如奶類制品和肉類制品等。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逐步提高,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后,人們開始逐漸地提高生活水平,人們也開始更加追求畜牧產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要想改善畜牧產品的品質就必須發展生態畜牧業,這樣就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畜牧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畜牧產品的需求。發展生態畜牧業,不僅僅只是提高畜牧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主要是改善牧區的生態環境,修復牧區的生態,比如退化草原的修復,還要推動牧區經濟發展,增加牧民收入。還有就是發展生態畜牧業,可以優化牧區生產結構,進行合理的資源分配,提高畜牧產品的產值轉化率,形成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畜牧業生產格局。還要發展生態農業,可以有效改善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滿足人們對其的需求;其次,發展生態農業可以有效改善農村地區環境,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地區農業和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第三,發展生態農業可以對農村的農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不僅能夠提高農業效益和農副產品價值轉換率,而且可以為農業種植業提供充足的有機肥料,減少農業種植投入成本,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形成綠色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 生態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自然資源利用效率較低
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浪費問題,限制了畜牧業的發展。畜牧業發展中的自然資源其實就是我們的草地資源,因為存在浪費問題,所以我們要珍惜愛護草地資源。第一,對于自然資源的利用,相關人員在生態畜牧業發展中沒有制定明確的要求,進而無法為生態畜牧業發展提供對應的指導,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存在資源浪費或不足等問題,嚴重限制了畜牧業的持續發展;第二,在現代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對現代化養殖技術運用深度和廣度還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比方說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相關單位并沒有對牧民的生產做具體的科學的指導,牧民只是靠老人的經驗來養殖牛羊,所以在牧區推廣科學的養殖方法很有必要。
2.2? 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現階段,畜牧養殖業發展進程中,部分養殖戶仍然采用傳統的飼養模式,對環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不利于發展生態畜牧業。首先,養殖動物排泄物處理不當,在飼養過程中添加多種添加劑或保健類藥物,會隨著排泄物排出體外,如果未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其次,畜牧養殖過程中,一旦有畜禽患病養殖戶會盲目濫用藥物,長期大量使用藥物會增加畜禽的抗藥性,不僅影響后期的治療效果,而且會增加流行疫病發生幾率。在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牧民幾乎沒有什么環保意識,不會及時或者合理的去處理牛羊的排泄物,從而污染環境,其次是牧民幾乎沒有什么用藥常識,濫用藥物不光危害牲畜,還會危害草地生態環境。
2.3? 缺乏完善的畜牧業發展監管機制
首先,缺乏完善的生態系統發展監管標準,無法為開展監管工作提供有效治療,從而影響工作質量,不利于生態畜牧業發展;其次,相關部門對生態畜牧業發展的監管力度較弱,生態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亂象問題嚴重限制其發展。例如存在濫牧或者過牧的現象,這樣就會危害草地健康,造成草地退化或者草地沙化的嚴重后果,對草地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威脅。
3? 促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對策
3.1? 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
首先,畜牧養殖相關人員應該根據當地畜牧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自然資源利用方案,對當地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應用,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其次,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現代化畜牧養殖技術,促使養殖戶可以合理規劃利用自然資源,防止造成資源浪費;最后,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提高現代化養殖技術的運用深度和廣度,提高畜牧產品的質量與品質,推動生態畜牧業發展。在進行畜牧業生產前,相關部門要提前規劃好如何放牧,何時放牧以及草地資源的合理配置使用問題等,科學引導牧民進行科學放牧,在保障草地資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提高放牧利用率,牧民也要根據草地資源合理計劃與控制畜種數量。
3.2? 調整品種結構,轉變畜牧養殖模式
首先,不斷建立完善的畜牧業養殖動物遺傳體系和生殖改良機制,不斷優化養殖物種,提高養殖動物的抗病能力和生產能力,提高畜牧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其次,根據畜牧養殖動物的區域性和環境適應性特點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對畜牧品種結構進行適當調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適宜規模化養殖的高效畜牧品種結構;第三,畜牧養殖過程中,根據不同動物的遺傳特性進行培養與繁殖,調整畜牧養殖動物種群結構和種群比例,進而形成具有獨特性和高效性地生態畜牧種群結構;最后,將我國傳統畜牧養殖不斷向集約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擴大畜牧養殖規模。同時也需要積極運用畜牧養殖技術和依靠現代化畜牧獸醫科學,將畜牧業增長方式從僅靠數量增長不斷向提高質量和經濟效益等多元化集約增長模式。例如在進行畜牧業生產時要根據本地的情況合理進行規劃生產,比如根據當地情況進行畜種優良品種引進或者優良品種培育,優化畜種品質,提高畜種的耐逆性與適應性。要十分重視畜牧獸醫科學,用科學去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要普及畜牧獸醫常識,努力降低牧民損失,從而保障牧民的養殖收益。
3.3? 提高養殖戶環保意識,完善基礎設施
首先,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教育,轉變養殖戶的傳統觀念,提高畜牧養殖人員的保護環境和發展生態畜牧業意識,促進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其次,合理安排畜牧產品市場加強畜牧養殖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滿足當地畜牧業的發展需求,促進完成畜牧產品交易,提高畜牧業的經濟效益;最后,建立完善的市場化管理體系,提高養殖物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從而增加畜牧生產能力和銷售能力,增加經濟效益,推動生態畜牧業發展。例如在進行畜牧業生產時,相關單位可以定期舉辦掃盲班,由畜牧獸醫專業人員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講解,或者對牧民在生產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向牧民傳授一些環保問題,或者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牧民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加強對草地資源的保護力度,促進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4? 協調環境保護與生態畜牧業發展
相關部門需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養殖戶對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畜牧業的重視程度,進而推動生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推廣生態畜牧養殖技術,提高畜牧養殖管理水平,在養殖過程中合理使用添加劑和保健類藥物,避免過量或不合理使用而濫用藥物造成污染生態環境;其次,有效處理畜牧養殖畜禽的排泄物,可以使其充分腐熟發酵形成有機肥料用于農業種植業,提高生態的綜合效益;最后,有效控制獸藥的使用,在畜牧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需要根據養殖動物的實際生長情況和患病情況合理用藥,避免過量用藥而增加畜禽的抗藥性,影響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與此同時,需要對養殖動物進行定期健康檢查,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治療,保證養殖動物健康生長。例如在進行畜牧業生產時,相關部門要盡心盡力盡責,切實做到為牧民服務,真心實意去幫助牧民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比如教牧民如何讓牲畜保持健康成長,讓牲畜遠離瘟疫或者病害,還要讓牧民知道濫用藥物的危害,不是所有的疫病都能用藥解決的。
3.5? 建立生態畜牧業監管機制
首先,需要根據當地畜牧業發展情況制定和不斷完善生態畜牧業發展監管標準,有效指導畜牧業發展監管工作的開展;其次,加強相關部門,對生態畜牧業發展的監管力度,有效監管處理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多種亂象問題,為生態畜牧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比如,加強對畜牧食品標準的監管,可以有效防止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畜牧產品進入市場,有效保障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而推動生態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在進行畜牧業生產時,相關部門要讓牧民知道相關法律法規或制度,所以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所有人都知法、懂法、害怕犯法。這方面主要是對草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要加強對草地資源的保護,千萬不能胡亂開墾草地,胡亂占用草地,也不能過度利用草地,要適度利用或者合理利用,要讓牧民知道胡亂開墾占用草地或者過度利用草地的危害,真正落實科學發展理念,確保生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侯鐘山.我國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17(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