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蕓
【摘 要】目的:評價在產房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對新生兒窒息率、產婦難產率、滿意度、產后出血率的影響。方法:納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的120例產婦,選擇60例,以抽簽法分為兩組(甲組,優質護理,60例;乙組,常規產房護理,60例),分析新生兒窒息率、產婦難產率、滿意度、產后出血率。結果:甲組新生兒窒息率、產婦難產率、產后出血率、總滿意度優于乙組(P<0.05)。結論:經優質護理開展產房護理,可降低新生兒窒息、產婦難產、產后出血等風險,并且可提高產婦的滿意度。
【關鍵詞】產房護理;優質護理;產后出血;難產;新生兒窒息;滿意度
產房護理可促進順利分娩,減少事故的發生,比如產后出血、產婦難產、新生兒窒息等。隨醫療環境改善和人們健康意識提高,人們對于產房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規產房護理比較規范,主觀能動性不足,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護理工作,針對性不足,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1]。所以,要改進產房護理,本課題是在產房護理中開展優質護理,得到較好的應用效果。
1.1 臨床資料
納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的120例產婦,以抽簽法分為兩組(甲組,優質護理,60例;乙組,常規產房護理,60例)。所有產婦均單胎、頭位。年齡21歲~36歲,平均年齡(27.52±2.11)歲。兩組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給予乙組常規產房護理:入院后給予產婦行為習慣指導和飲食指導,介紹適當運動、高質量睡眠的作用,講述分娩知識。在產婦分娩時幫助其調整體位,給予用力、呼吸等指導。分娩后及時向產婦講述新生兒的狀態,留觀2h,沒有異常后把產婦送回病房。給予甲組產房優質護理:(1)給予產婦綜合性護理評估,在常規護理中融入個性化護理干預,保證各個環節都可達到最佳的護理效果。(2)反復進行產后康復、保健知識的宣教,可經多種形式開展宣教,確保產婦了解、掌握。(3)評估產婦心態,給予其相應疏導,利于產婦盡快適應角色上的轉變。(4)分娩時,同產婦交談并按摩,促進其放松,播放舒緩音樂,而達到助產的目的。(5)告知產后可能出現的一些并發癥,比如乳房腫脹、疼痛以及惡露等,正面解答產婦的疑問,確保產婦的心情舒緩,積極配合術后恢復性治療。(6)給予產婦新生兒照料輔導,確保其了解母乳哺乳的重要性和意義。給予泌乳不暢產婦適當指導,確保其可盡早泌乳,是母嬰的身體狀況達到最佳。(7)囑家屬要關注產婦的心理變化,給予產婦更多的關心、包容,避免產后抑郁。
1.3 觀察指標
在兩組完成分娩后,統計新生兒窒息、產婦難產、產后出血等。經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產婦滿意度做評估,該調查問卷100分總分,產婦主觀評分,70分以內是不滿意、71分~90分是較滿意、91分~100分是很滿意[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窒息率、產婦難產率、產后出血率對比
乙組新生兒窒息率、產婦難產率、產后出血率高于甲組(P<0.05)。
2.2 滿意度對比
乙組總滿意度低于甲組(P<0.05)。
隨現代化醫院體制持續革新、醫療衛生條件持續改善,護理工作除了要關注患者疾病之外,還要針對不良心理狀態等開展適當的矯正以及干預。對于女性來說,分娩是十分重要的一種人生經歷。一些產婦對分娩的認識不足,恐懼分娩疼痛,而出現不良心態。尤其是對于剖宮產進行分娩的產婦來說,大都對剖宮產的認識比較缺乏,恐懼術后疼痛,且分娩中擔心胎兒有異常情況出現,而表現程度不同的負面心理情緒[3]。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護理模式,護理質量較高,從產婦角度出發,針對產婦分娩、身心狀態開展科學的、全面的、有效的護理,且根據產婦需求、身心狀態調整護理方案,確保護理效果理想[4]。
在優質護理中,要重視給予產婦異常情緒有效干預。因剖宮產產婦的術前麻醉、手術創傷、手術操作牽拉、術后應用鎮痛泵、術后禁食等,致使產婦腹脹、排氣時間延長,所以要給予這類產婦胃腸功能恢復性訓練,經護理人員輔助促進胃腸蠕動,確保產婦的排氣時間縮短,而盡早恢復正常飲食[5]。
總之,經優質護理開展產房護理,可降低新生兒窒息、產婦難產、產后出血等風險,并且可提高產婦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賈冬梅,劉芯辛,蔣慧.探討PDCA 循環管理在產房優質護理中的作用[J].康頤,2021,25(1):82.
[2] 石珊珊.優質護理服務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16):333-334.
[3] 簡麗娜.產房優質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30(3):162-163.
[4] 李慧艷.產房優質護理服務對產婦結局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21,24(7):138.
[5] 劉小飛.一對一全產程陪護的優質護理在產房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母嬰世界,2021,15(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