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詩雨 蔣桐



摘? 要: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公共設施、商業場所、城市交通等公共空間中的信息要求也日益增高。公共廁所作為服務性基礎設施,其人性化的導視系統不僅能更好地解決人們的生理需求,還能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文明高度。本文從公共廁所的導視系統設計的現況、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方法及具體措施四個方面對公共廁所中的人性化導視系統設計進行分析。
關鍵詞:導視系統;公共廁所;人性化
一、公共廁所導視系統的現狀及問題
尼古拉在《什么是視覺文化》一書中指出,視覺文化是人們利用視覺技術尋找信息、意義和享受的一種視覺事件??梢?,導航系統的設計不僅滿足了受眾“快速導航”的基本需求,而且滿足了更多的心理需求。
目前,我國公共廁所的導視系統設計還處在初級的上升階段,城市中的大多數導視系統都是千篇一律,目的只是簡略標明地理位置和方向,整體缺乏設計感。這樣的導航系統雖然可以滿足人們尋找公廁的基本需求,但其表達出來的內涵和美感與周圍的環境有較大落差,缺乏整體的考慮,以下是針對我國公共廁所導視系統的現狀總結的一些問題。
(一)形式過于單一
就現況而言,我國公共廁所的標識物通常都很“板正”,最常見的是以長方形為基礎,加上嚴肅的黑體字及男女標識,顯得過于單一,并且缺乏地面導視牌設計(如圖1)。然而,太多這樣的標識牌充斥在城市的角落中,對于受眾來說,極易引起視覺疲勞,從而忽略甚至是失去標識牌的導向作用。
(二)缺乏形象、趣味性
無論是在車站、商場,還是在辦公空間中看見的導視牌都是一種樣式,可以說我們周邊的公共廁所導視系統都過于“雷同”,普遍缺乏創意(如圖2)。在不影響引導功能的前提下,公共廁所的引導系統設計是在圖形和文字上進行更具象、更有趣的設計表達。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將空間和地點的性質差異結合起來,展現整體空間的獨特性,從而避免給人“呆板”與“方正”的印象。
(三)忽略特殊人群
公共廁所作為基礎的公共空間,其人性化的導視系統尤為重要,但是現存的導視系統在可訪問性方面應有進一步改善。當前的導視系統并沒有很好地照顧到特殊人群,例如患有閱讀障礙、視覺障礙、自閉癥和理解困難的用戶人群,很少有公共設施考慮聲音導視設計或者可觸碰的立體導視設計。因此他們在公共空間環境中難以接受信息,在用戶認知形成的過程中,大腦無法接受信息反饋,從而影響了工作記憶的形成。從人道主義層面來說,甚至忽略了讓他們參與到正常的公共生活中來,無法讓他們感受溫暖,甚至會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
二、提升公共廁所人性化導視系統的方法
(一)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廁所導視系統往往都能夠與周圍場景融為一體。設計者通過對圖形、版式和地域文化等要素進行合理的編排設計,使受眾人群在第一時間接收到有效信息。在交互的過程中,提高了標志的相似性、易理解性和易獲得性。相對來說,公共廁所的導視系統結合了當地的文化習俗和建筑特色,更能營造和諧的氛圍感,給人以親切和熟悉感,更容易被人接受。通過這種方式,在保留其指示功能的基礎上,既能夠彰顯本地的文化底蘊和特色,又能給受眾帶來主動探索歷史積淀的感官觸動。
(二)強調創新性
目前,常見的公共廁所導示牌材質除了拉絲不銹鋼板、亞克力板、LED發光源等具有質感及通透性的材料外,還可以采用一些新型材料或新穎的材質。如鈦合金,再噴涂各種不同的色彩,顯得非常具有現代感,并且能夠保持長時間不變色,也不需要上漆維護。此外,還可以用天然及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將個性化的材質與造型搭配,創造出公共廁所所處區域中獨有的導示系統,更好地體現人與環境的交流與融合。
(三)增加交互體驗感
在公共廁所的導視系統設計中增加交互方式,可以極大地突破單一的感官體驗,不僅能讓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還能提升人的思考模式和情感體驗。打破傳統意義上公共廁所導視的視覺體驗和信息傳遞模式,交互式引導更加高效直接,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滿足公眾的體驗感。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新穎有趣的交互式導視系統將不可避免地取代傳統單調的導視系統。為了更好地服務大眾,設計師應當充分考慮公共廁所的導示價值,在其固有的導視價值外,還可以考慮文化、環境等價值。
(四)結合科技智能
不同形式的導視信息可以依靠科學技術來展示,將靜態的平面信息轉化成動態的影音,能夠迅速吸引人們參與到動態化的體驗中,加強空間的趣味性。例如日本商場的公共廁所(如圖3),其導視系統結合了實用新型智能系統。將顯示屏懸掛在廁所入口正對面的墻上,詳細標識廁位的設置情況、位置以及使用狀態,以此進行有效疏導,減少廁所擁擠現象,方便快捷地指引受眾直接到無人的廁位。智能化導視系統的使用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們尋找空閑廁位的時間,還提高了衛生間的使用率。
三、改善公共廁所人性化導視系統的具體措施
(一)突破空間維度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公共廁所導視標識通常都局限于一個平面,很少能夠跳脫出“框架”。這個框架可能是一塊鋁板、墻面、木門板等,但當脫離平面之后,就會出現很多有新意的標識。例如線條勾勒的垂直于墻面的立體標識(如圖4),從地面延伸至衛生間門的平面標識或從平面字母到立體圖像的平立結合的標識(如圖5、圖6)。這些突破常規的掛牌導視,采用鮮明的色塊構成或結合地面、墻面及頂面設置一個三維空間的連續線條作引導,巧妙地運用了空間維度,增強其連續性和指示性。這類打破一維空間的導視設計,大大增強了導視的指示性和創意性,增加使用者在視覺上的舒適度和內心的愉悅感。
(二)采用多種載體
在設計廁所導視時,設計師往往沉浸在創意中,忽視了材料的制造及加工。因此,有些作品在設計完畢和實物展出時的效果不一定完全相符,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來達到預期效果。例如,在展館的公共廁所導視設計中,同樣都是和燈光結合的導視系統,就帶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使用燈光投影至墻面的導視(如圖7),不僅可以保證整個空間的整體氛圍感,當人們在影像前走過時,還可以和導視系統產生簡單的互動,使其產生強烈的空間感和層次感,兼具實用和審美雙重屬性;而玻璃和簡單的燈光制成的標識(如圖8),就帶給人干凈的感覺,更能烘托出一種現代、簡約、科技的感覺。另外,還有強調綠色生活、低碳環保理念的導視設計(如圖9),采用局部綠植的方法來突出主題等。這些都是通過改變導視設計的材質載體,打破觀者對傳統導視標識的刻板認識。
(三)結合有趣的圖像
富有創意的公共廁所導視設計還要求設計師脫離原先對古板、無趣的圖像標識的認識,開拓其思維,用生動形象的圖像語言進行表現(如圖10)。圖像語言可以是幽默的抽象畫或代表男女染色體的符號等來闡述導視的通視性。以具有歷史文化的景區公共廁所導視為例,由于景區場地大,難以管理,服務群體廣,就要求其導視系統具有融合性、教育性、信息易獲得性的特點。既要考慮到年齡跨度較大的受眾人群,即從三、四歲的幼童至七八十歲的老人,又要結合景區的文化理念和建筑風格,來降低視覺上的落差感和不和諧感。這就要求在設計導視系統時,選擇以文化元素和特色紋樣為載體,再增加一些附有指示信息的圖文,類似于文創產品的設計。例如,用古代的折扇和團扇(如圖11)或是戴的幞頭和玉簪(如圖12)等象征性的飾品來區分男女廁: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另一方面,整個版式采用留白的手法,既能夠提升景區整體的觀賞性,又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眾審美。
(四)重視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放置公共廁所導視標識時,除了考慮正常人的視線高度以外,也要考慮到兒童及殘障人士的視線水平。使特殊人群也能在舒適的狀態下,輕松地辨別方向,設計出具有創意的人性化導視系統。為了強調標識效果,除了常見的懸掛方式以外,還有鑲嵌在地面上,結合空間的平面、立體等形式,保證視覺距離的適中,使觀者能夠以一種舒適的姿態看到它(如圖13)。在設計中,還可以引進一些智能導視系統,用具有感應和聯動功能的顯示屏和燈光引導人們(如圖14、圖15),便于受眾的快速定位。此外,尤其要注重無障礙設施的引導,增加一些觸覺性和語音導視,來滿足視障人士的需求,使他們更好地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中。
四、結語
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公廁已然成為現代城市文明的窗口之一,反映了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人性化理念下的導視系統應用于公共廁所中,注重設計的特征和受眾群體的個性,是以人為本的體現,進而使大眾更好地融入到現代社會的物質生活中。就我國公共廁所導視系統的現狀而言,人性化、系統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化設計,體現出了更多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道德價值。
參考文獻:
[1]蘇力博.日本公共廁所“人性化”設計的完美體現[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3(12):89-91.
[2]劉云喬.基于視障人士的導視系統人性化設計[J].中外建筑,2020(5):46-48.
[3]李陶伶.材料在導視系統中的人性化探究[J].門窗,2015(9):342,344.
[4]劉禹杉.導視系統設計的人性化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4(4):56.
[5]黃仁明.交互式理念下城市視覺導視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11):82-83.
[6]諾曼.設計心理學[M].小柯,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7]趙江紅.設計心理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陸詩雨,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研究生。
蔣桐,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