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嫻
(寧南縣人民醫院,四川 寧南,615400)
兒童消化系統免疫功能相對較差,在季節交替、細菌感染、著涼的影響下,患兒發生腹瀉的可能性較高,如不能盡早予以妥善治療,患兒發生營養不良、脫水、酸中毒等問題[1]。對此,本研究針對小兒腹瀉治療方案進行分析,討論媽咪愛和思密達聯合治療的應用價值。
1.1 臨床資料對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醫院實施治療的腹瀉予以項目研究,信息采集數量為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納入35。觀察組男性選取20例、女性選取15例。腹瀉年齡納入范圍設定0.5-6歲,計算其年齡平均值是(3.81±0.48)歲。腹瀉病程時間納入范圍設定1-6d,計算其腹瀉病程時間平均值是(3.57±0.70)d。對照組男性選取22例、女性選取13例。腹瀉年齡納入范圍設定0.5-5歲,計算其年齡平均值是(3.76±0.44)歲。腹瀉病程時間納入范圍設定1-5d,計算其腹瀉病程時間平均值是(3.54±0.67)d。對比2組間腹瀉患兒年齡、性別、腹瀉病程時間數據資料,P>0.05證實2組可予以對比論證。
1.2 方法對照組使用思密達治療,給予患者思密達(生產廠家: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690;藥物規格:3g;用藥方案:每日溫水沖服3次,超過1歲患兒每次1.5g、不足1周歲患兒每次1g)。觀察組實施媽咪愛和思密達聯合治療,以上基礎上給予患者(生產廠家: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20037;藥物規格:1g;用藥方案:每日溫水沖服3次,超過2歲患兒每次4g、不足2周歲患兒每次2g)。全部患兒均實施1星期治療。
1.3 觀察指標觀察腹瀉患兒治療前、治療1周后腸道菌群,包括腸道乳酸桿菌、腸球菌、酵母樣真菌。臨床效果:顯效表明腹瀉患兒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患兒糞便性質完全恢復正常;有效表明患兒腹瀉癥狀基本消失,糞便性質有所改善;無效為上述效果均未達到[2]。
1.4 統計學分析70例腹瀉患兒數據輸入SPSS 21.0實行檢驗,計數資料(臨床效果情況)表示為例數(n)或率(%)的形式,開展卡方X2檢驗,計量資料(腹瀉患兒治療前后腸道乳酸桿菌、腸球菌、酵母樣真菌群)表示為均數±標準差(χ±s)的形式,開展t檢驗,P<0.05,出現指標間統計學意義。
2.1 腹瀉患兒治療前后腸道乳酸桿菌、腸球菌、酵母樣真菌群比較腹瀉患兒治療前腸道菌群無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的腹瀉患兒對比對照組患兒乳酸桿菌、腸球菌、酵母樣真菌群統計指標,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腹瀉患兒治療前后腸道乳酸桿菌、腸球菌、酵母樣真菌群比較[lgCFU/g]
2.2 腹瀉患兒臨床效果情況比較觀察組的腹瀉患兒(94.29%)對比對照組患兒(74.29%)臨床效果統計指標,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2。

表2:腹瀉患兒臨床效果情況比較[n(%)]
腹瀉是臨床常見兒科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發生比例相對較高,尤以5歲以內兒童發生比例較高,患兒多為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嚴重危害患兒的生長發育。本研究給予腹瀉患兒媽咪愛和思密達聯合治療,結果顯示,腹瀉患兒治療前腸道菌群無組間統計學差異性,觀察組的腹瀉患兒對比對照組患兒乳酸桿菌、腸球菌、酵母樣真菌群統計指標,觀察組的腹瀉患兒對比對照組患兒臨床效果統計指標。思密達即蒙脫石散,在進入患兒體內后,蒙脫石吸附在腸道粘膜位置,防止致病體對患兒腸道絨毛上皮產生損傷。隨著醫療技術及生物技術的發展,目前采用微生態理念予以治療,通過給予患兒益生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兒腸道菌群失衡問題,患兒治療效果顯著。在思密達基礎之上給予患兒媽咪愛,媽咪愛是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其臨床應用效果顯著,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之中富含多種腸道益生菌,能夠補充患兒腸道菌群,并對有害菌產生抑制作用,進而改善患兒的腹瀉癥狀。在藥物進入患兒體內后,菌群可直接作用于患兒腸道壁之上,進而形成生物屏障,能夠對腸道致病體起到拮抗作用,并減少病毒所產生毒素的吸收量,有助于恢復患兒腸道正常菌群,能夠快速緩解患兒腹瀉腹痛、發熱、脫水及惡心嘔吐等癥狀。
綜合以上結果,媽咪愛聯合思密達于小兒腹瀉治療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