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盛中 陸燕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1,廣西 南寧,530022)
(東蘭縣人民醫院婦產科2,廣西 河池,547400)
產后抑郁癥(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抑郁、悲傷、沮喪、哭泣、易激怒、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癥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通常在產后6周內出現,大多在2周內出現,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心理、分娩及社會因素有關。“我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從懷孕到產后這一年多,我從喜悅、擔憂到焦慮、暴躁、絕望、萬念俱灰,每一個過程都很痛苦。盡管也有那么多甜蜜、美好的時光,可我曾多少次想過從18樓跳下去,我甚至想過把孩子從窗戶扔出去……”看得出來,這個媽媽患上了產后抑郁癥,是個典型例子。產后婦女有明顯沮喪、自卑、哭泣等表現,同時合并失眠、乏力、厭食、消瘦以及心跳異常等生理反應[1]。也可出現目光呆滯、呆坐發傻,沒有自制力,食欲不振、呆坐、焦慮、偏執、與嬰兒之間產生疏離感、失眠、缺乏性欲、產生幻覺、煩躁、消瘦等。很焦慮、平時的注意力是難集中的、而且總是健忘、悲傷、還會出現睡眼障礙和恐懼,擔心自己身體不好,孩子可能會受到影響,過分的擔心就會變成憂慮。如果有住房困難,缺錢用沒有足夠的空間也會影響其情緒。產后抑郁癥的發生主要與心理因素有關,有的產婦覺得自己還是個需要保護的孩子,卻糊里糊涂做了母親,一時角色轉換不過來,又要照顧自己親生的孩子,于是會產生憂慮,以致抑郁。相關資料指出,我國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占同期產婦10%左右[2]。針對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均為其高危因素。產后抑郁的發生,影響婦女自身健康、新生兒安全、家庭和諧和幸福指數。基于此,本文就廣西東蘭縣人民醫院63例產后抑郁癥患者為例,總結產后抑郁相關因素和干預方案。
1.1 一般資料觀察對象均為產后抑郁癥患者,病例選自2018年6月-2021年5月,共63例。觀察對象表現為少言寡語、性情大變、失眠、進食障礙等,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排除合并認知、精神障礙的患者。63例患者初產婦34例,2胎25例,3胎5例;分別占53.97%、39.68%、7.95%。孕周38-41周,均值(40.50±0.50)周;分娩方式:剖宮產20例,順產43例,分別占31.75%、68.25%;年齡22-38歲,均值(27.30±2.20)歲;學歷情況:小學9例,中學15例,大專及以上39例,分別占14.29%、23.81%、61.90%。
1.2 方法在綜合分析63例產后抑郁癥患者相關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的基礎上進行對癥支持干預(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環境護理、飲食護理、音樂治療等)。
1.3 觀察指標記錄63例產后抑郁癥患者干預前后抑郁情緒評分情況(參考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康復情況[3]。
1.4 統計學方法經軟件SPSS22.0計算。康復效果以前后對比形式展開,進行卡方檢驗;SDS、SAS評分以形式展開,進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康復效果經綜合干預后,63例產后抑郁癥患者51例(占80.95%)緩解出院,無醫患矛盾以及不安全性事件問題。12例(占19.05%)被建議到市區級心理衛生科診治;其中到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6例,到河池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科和百色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科各3例;經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病情控制良好。
2.2 SDS和SAS評分變化情況干預前后63例患者,患者SDS和SAS評分明顯下降。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椅SDS、SAS及其減分率
3.1 產后抑郁癥原因分析生理因素:產后抑郁癥的生物學基礎是產婦體內激素水平的異常變化,孕期體內雌性激素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均增多,而產后均急劇下降,在影響高級腦細胞活動的基礎上誘發了產后抑郁問題。心理因素:受經濟條件、年齡等因素的影響,產婦產后有心境低落表現,對周圍事情無興趣。有些家庭有重男輕女思想,一旦生的是女孩,產婦開始自責自罪。和家婆家公相處的不愉快,并有精神壓力、神經內分泌失調明顯,不但影響情緒還影響生活。另外,產婦和丈夫關系緊張,可以出現自殺傾向和行為。社會因素:部分產婦住院時間較短,住院期間無法實施完善的產科護理,尤其是初產婦對產后育兒、自我處理方法掌握不足,導致產后抑郁情況[4]。
3.2 產后抑郁癥與胎次問題本研究發現63例患者初產婦34例,2胎25例,3胎5例;分別占53.97%、39.68%、7.95%。多發于初產婦,也有發生于二胎、三胎的婦女。近年來,二胎媽媽產后抑郁的越來越多,據統計,部分地區高齡二胎媽媽的產后抑郁概率比年輕的一胎媽媽高1.5倍,并呈不斷上升趨勢。二胎媽媽產后第1個月患抑郁癥的概率最高,因此,二胎媽媽要做好思想準備,提前預防,避免產后抑郁癥纏身[5]。目前已經開放三胎,三胎媽媽的產后抑郁癥更加值得重視。
3.3 干預措施東蘭是壯族的聚集居住地,有很多風俗禁忌,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里串門。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別是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只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媽。在此背景下,東蘭的產婦,一些可以有營養不良;懷孕和生產是在神秘和限制的環境中進行,為產后抑郁癥提供了溫床;需要針對其特點,進行相應的干預措施。心理開導:分娩自然生理過程,入院后及時宣教提高孕婦對產程的心理準備,并在了解孕婦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心理疏導。向孕婦解釋產后抑郁癥原因、自我疏導方法,鼓勵孕婦進行情緒主訴并鼓勵孕婦建立對事物、人的客觀認識。營造良好氣氛:產婦分娩后行動不便,加上哺乳、休息不好、眾多人員探望等,造成明顯的體力、精力消耗,叮囑產婦盡量休息,確保休息環境的安靜、舒適、溫馨,并做好病房衛生處理工作。飲食指導:指導產婦飲食,以新鮮果蔬、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為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提高產后免疫力。音樂治療:利于產婦焦慮情緒的改善,選擇舒緩類輕音樂,通過音樂調節、激發產婦情趣,建立其樂觀情緒。家屬指導:醫護人員和家屬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強調家屬正面支持對產婦情緒的影響,并強調相關注意事項,叮囑家屬給予產婦鼓勵、安慰、關心,避免產婦產生產前、產后明顯心理落差導致的產后抑郁問題[6]。適當體育鍛煉:產后早期鼓勵產婦進行鍛煉,通過合理的活動增強產婦體質,控制產婦體重,并以運動的方式減少產婦疲勞感,維持樂觀心態。另外,產婦運動需要循序漸進,不可大量運動加重產婦心理負擔,增加產后抑郁情緒。
治療產后抑郁癥其實也簡單,一句話就是“多溝通”,改善其認知,這是產后抑郁癥最好的“藥”。因為產婦在生產前就很少與外界聯系了,產后又要休養“坐月子”,也很少與外界聯系。如果發病了,就要多加強家人間的溝通,如婆媳謙讓,丈夫多陪陪妻子,多說說貼心話等。產婦還可抱小孩子到戶外曬曬太陽,與其他產婦母親交流一下經驗談談心等,通過這種方式將一種情緒發泄出來,還可多串串門等,那樣就會把不快事拋之腦后。這種病的預防也容易,如平時家庭成員之間多些相互謙讓,經濟基礎不好的暫不考慮生育等,相互之間相互容忍、心胸大度一點等。
本研究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明顯下降,說明治療效果良好。產婦產后抑郁是多種因素導致的,針對產婦具體表現進行積極、有針對性、正面的干預,可以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滿足產婦心理、生理需求,提高產婦心理素質的基礎上減輕壓力,建立信心。另外,產科工作期間需要強化產婦心理干預,預防產后抑郁癥問題,包括指導產婦產程模擬、產后喂養、產后鍛煉、產后飲食等相關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