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平平 蘇鑫 魏小利
(寶雞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1,陜西 寶雞,721008)
(寶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2,陜西寶雞,721008)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是目前臨床上橈側腕部疼痛比較常見的一個原因,主要表現為橈骨莖突部疼痛,尤其在勞累后疼痛加劇,甚至伸拇受限。1895年瑞典著名外科醫生FDQ首次對這一疾病進行描述:腕背部第一伸肌肌腱室內的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肌腱在橈骨莖突水平產生的炎癥,組織腫脹,導致纖維鞘管狹窄[1-2]。對于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治療主要以小針刀和封閉治療為主,所以為求最佳的治療方式,本院對此展開深入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患者9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選用抽簽法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簽訂同意書。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院后經檢查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患者排除標準:(1)患者<18或>70歲;(2)患者皮膚有潰瘍、感染,橈骨下端骨折;(3)患者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礙;(4)患者并未按照規定治療,臨床資料和病例資料不全。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封閉治療。叮囑患者輕輕握拳,腕下墊一薄軟枕,手腕立放在治療桌上,壓痛點作為進針點,并且對其進行標記,以2%利多卡2ml+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維生素B12500mg支撐混懸液;進行局部常規消毒,以5ml注射器(5號針頭),在穿刺點與皮膚成45°角將針頭刺入皮下,直接將注射針頭刺入腱鞘內,回抽無血,往腱鞘內注射藥物,此時患者可以感覺到疼痛感顯著增強,局部可能出現有遠至拇指關節的袋狀皮下隆起;腱鞘內注入藥液1-1.5ml,繼之將針頭刺達骨皮質,稍退注入部分藥液,然后再作四周浸潤性注射。出診后以無菌紗布壓迫在傷口處3-5min后將輸液貼覆蓋在傷口上[3-4]。
仔細叮囑患者3d內保持傷口處干燥清潔,適度進行拇指訓練活動,10d后進行復診工作。觀察組給予小針刀治療。叮囑患者輕輕的握拳,在腕下墊一個薄枕,手腕放在治療桌上,以壓痛點為進針點并且進行標記(壓痛點大多在橈骨莖突掌側緣骨嵴最高點背側)。首先進行常規消毒,抽取2%的利多卡因1ml+0.9%的生理鹽水1ml混勻后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手術操作者左手按壓住“鼻煙窩”部位進行固定手腕并且保護橈動脈分支,右手握針刀垂直刺入皮下,使針刀抵住腱鞘表面,不能深至骨面。按照肌腱走形方向由遠至近進行縱向切割,切割至阻力感消失,拇指活動自如代表松解成功。出針后使用無菌紗布壓迫傷口3-5min后將輸液貼覆蓋傷口[5-6]。告知患者,在手術后3d保持傷口干燥清潔,適當展開拇指屈伸收展訓練,10d后復診。
1.3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VA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和治療滿意度。
1.4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兩組術前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一天和術后一周和三個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如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如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2.4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觀察組治療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如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
2.5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1人,2.08%)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低于對照組(9人,18.75%),P<0.05。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外側和背側由伸肌支持帶緊密包裹,內側是橈骨莖突,底部是橈骨莖突部的凹形骨面,這個部位相對比較狹窄,并且位置距離皮膚較近[7]。腱鞘長大概7-8cm,分為內外兩層,內層和肌腱密切黏連,外層與內層之間由滑液腔隔開,滑液腔在兩端內外兩層之間相互移行,這構成了一個封閉的腔隙,內外兩層之間都存在滑液,這防止或避免了肌腱活動時的摩擦。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起于前壁骨間膜和橈骨干,分別止于第一拇指背側近節和第一掌骨近端。兩肌腱一同或者單獨通過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進入手部。當拇指向外伸展時,腕向橈側傾斜時,腕關節和前壁縱軸會形成100°左右的夾角;當拇指向外伸展、腕向掌側屈伸時,這時會形成70°左右的夾角,女性的夾角小于男性,可小至20-30°[8-11]。這個部位肌腱會向幾個方向急劇轉折,所以比較容易出現肌腱和腱鞘損傷的情況。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均由腱鞘包裹,它們共用此腱鞘,當拇指內收做握拳行動時,這個角度會變大。所以,兩個肌腱如果持續過量的活動,會頻繁產生外傷,例如手握物體,手指內收彎曲,這些動作都會產生摩擦,擠壓腱鞘,腱鞘受到刺激后會發生水腫,水腫后該處變得更加狹窄,摩擦力增加,這樣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長此以往,該處腱鞘增生、肥厚,發生纖維變,當拇指屈伸、內收外展進行各種活動時,肌腱在腱鞘里活動受到限制,逐漸產生癥狀[12-1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小針刀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和封閉治療相比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疼痛評分,并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小針刀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效果較好。現將臨床整理的小針刀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機理報道如下:(1)小針刀閉合松解術實際上是一種點式微創手術,它的手術視野雖然與現代微創手術相比較小,但是微創面積較小,僅有針眼大。(2)小針刀手術是通過直接切開因為慢性炎癥刺激而引起的增生肥厚、狹窄、嵌頓的腱鞘,以此來解除對肌腱的粘連束縛;(3)小針刀可以促進局部小血管的擴張,改善病變組織的血液循環情況,而且還可以刺激局部末梢神經,從而促進血液和淋巴結的循環,這樣可以加速代謝物的吸收和排出。傳統的封閉式治療是利用激素來消除局部炎癥,改善腱鞘水腫情況。但是傳統封閉治療對于反復發作的頑固性病人治療效果較差,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松解腱鞘的效果,相比之下,小針刀對于病程較長的病人治療效果較好,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恢復效果越來越好[16-18]。
相關專家分析,針刀直刺入皮下,將刀頭垂直深入,這樣針刀可以直接打到肌腱鞘表面,但是并沒有深至骨面。而且針刀是沿著肌腱走向由近至遠進行縱向切割,切割時能明顯感受到針刀尖“咔咔”的聲響和明顯的切割阻力感,這樣可以減少對肌腱的損傷[19]。而且切割至阻力感消失,拇指即可活動自如,如果沒有彈響即松解成功。所以,針刀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效果較好。但是一定要注意,手術中不能橫向切割或者鏟撥,也不能直接在腫大的硬結上進行切割,避免切斷肌腱或者肌系膜。有專家指出,如果前期直接刺入至橈骨,并且鏟除,術后部分病人會出現結節樣腫塊,這可能是因為傷及骨膜或者肌腱導致骨膜肌腱修復增生。所以操作醫生一定要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嚴格手術操作流程,且切記不能在“鼻煙窩”內操作,除此之外切割距離不能太長,避免造成肌腱滑脫[20]。
綜上所述,小針刀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與常規封閉治療相比效果較好,且操作便捷、價格適于大眾經濟水平,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