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艷
(西昌市精神病專科醫院,四川 西昌,615000)
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病情進展緩慢,具有較長潛伏期[1],高發于老年人群體,由于患者多存在生活不能自理、不按時服藥的情況,故而增加了復發風險,需配合有效護理方案提升患者依從性,穩定患者病情。鑒于此,本文取57例老年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患者資料,分析評價了奧瑞姆自理理論-支持教育系統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老年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患者取樣57例,隨機分組,入院時間2019.08-2021.01,行常規護理(n=28,參照組)和常規護理+奧瑞姆自理理論-支持教育系統(n=29,觀察組)。觀察組61至90歲,平均(77.45±9.33)歲,44.83%(13/29)女,55.17%(16/29)男,參照組62至90歲,平均(77.95±9.02)歲,50.00%(14/28)女,50.00%(14/28)男,P>0.05。
1.2 方法給予參照組健康指導、生活護理、安全護理、藥物護理等常規護理內容。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奧瑞姆自理理論-支持教育系統:其一,護理評估:了解患者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況,結合其病情狀況分析患者護理需求,為自理教育奠定基礎。其二,教育方案制定:參考教育系統、評估結果、患者病情確定教育目標,據此調整護理計劃,制定教育方案。其三,教育方案實施:(1)健康教育: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偏執型精神分裂癥誘發原因、護理要點、治療內容與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定期復診,堅持服藥,不可擅自停藥或隨意增減劑量,告知其服藥后的效果、可能引起的不適反應及處理方法,指導患者保持健康生活習慣,規律作息時間的同時積極戒煙戒酒。(2)心理教育:與患者定期交流,深入溝通,增強患者自護意識,調動其自護積極性,充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時消除其恐懼、焦慮心理。(3)出院教育:發放宣教手冊,詳細講解注意事項、服藥必要性、服藥方法、疾病知識,定期進行訪視和電話隨訪,建立健康檔案,并對自理效果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1)社會功能:使用SDSS量表判斷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與分值正相關(3級評分法, 共10項評定內容)。(2)問卷調查家屬滿意度,滿意度越高,分數越高,滿分100。(3)用藥依從性:①不依從:經過督促或安慰后患者抵觸心理、抗拒行為未減輕,依然不愿服藥。②部分依從:經過督促和提醒后可以堅持服藥,偶爾存在漏服藥物的情況。③依從:患者能夠按時按量自覺主動的遵醫囑服藥。
1.4 統計學分析用SPSS22.0處理資料,以t、X2檢驗計量(±s)、計數(%)資料,P<0.05。
2.1 社會功能、滿意度、變化觀察組護理后SDSS(4.59±1.02)分,比參照組(7.40±2.88)分低,滿意度(92.77±3.59)分,比參照組(88.42±3.37)分高,P<0.05。
表1:SDSS、滿意度評分 (±s,分)

表1:SDSS、滿意度評分 (±s,分)
滿意度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29 17.23±4.26 4.59±1.02 82.55±7.43 92.77±3.59參照組 28 17.30±4.18 7.40±2.88 81.97±7.06 88.42±3.37 T-0.063 4.944 0.302 4.713 P-0.950 0.000 0.764 0.000組別 例數 SDSS
2.2 用藥依從性觀察組65.52%(19/29)依從,27.59%(8/29)部分依從,依從率93.10%(27/29)比參照組71.43%(20/28)高,P<0.05。

表2:依從性 n(%)
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早期表現以思維匱乏、對人信任度低、敏感多疑為主,逐步可進展為嚴重的幻想癥、行為感知異常、出現傷己或傷人行為,可對患者家庭穩定、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也會增加社會負擔。鄭杏桔,肖滟秋[2]等人通過研究證實:老年偏執型精神分裂癥護理中應用奧瑞姆自理理論—支持教育系統可切實改善患者社會功能,提升其依從性。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后依從率、家屬滿意度分值高于參照組,SDSS評分比參照組低,P<0.05。分析原因:奧瑞姆自理理論-支持教育系統同時兼顧了患者自理教育、家屬教育兩方面護理內容,通過護理評估、教育方案制定,能夠切實提升護理可行性與目的性[2],通過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出院教育,可使患者客觀認知疾病并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僅可有效改善患者社會功能,還增強了患者自理意識和治療信心[3]。
綜上所述,老年偏執型精神分裂癥護理中合理應用奧瑞姆自理理論-支持教育系統可改善患者社會功能,提升其用藥依從性和家屬滿意度,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