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 李開娟 辛衍健 蔣樹英
(桂平市人民醫院,廣西 桂平,537200)
分娩主要是指胎兒從母體脫離并成為獨立個體存在的過程。當產婦在臨床分娩時,由于機體以及外界多種因素影響,經常會出現疼痛癥狀。若出現劇烈疼痛感,會增加產婦緊張感,進而影響分娩順利進行。隨著婦產科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無痛分娩形式被逐漸應用于臨床,同時有效改善分娩過程中疼痛感,提高分娩質量已經成為婦產科醫護人員重要的研究問題。臨床有研究發現,使用導樂儀能夠有效改善產婦分娩疼痛感,發揮重要作用[1]。但目前臨床在該方面研究較少,仍需繼續進行深入研究。為此,本文對實驗組病患實施導樂儀鎮痛分娩,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就研究相關內容作出以下介紹。
1.1 一般資料選擇在本院開展妊娠分娩的100例產婦為研究主體,治療時間開始于2019年8月,結束于2020年8月,依據隨機法將其分對照組(50例)以及實驗組(50例)。對照組與實驗組中,初產婦例數依次是30例、31例,經產婦例數依次是20例、19例;年齡平均值依次是28.69±2.29歲、28.72±2.31歲;妊娠周期平均值依次是38.52±1.02周、38.55±1.06周;胎兒體重平均值分別是3.59±0.81Kg、3.57±0.78Kg。將全部一般資料錄入在統計學軟件內并開展計算,P>0.05表明能夠以該種分組方式繼續開展研究。納入標準[2]:(1)無剖宮產指征;(2)足月、單胎妊娠;(3)知情同意,自愿簽署醫療文件。排除標準[3]:(1)精神功能障礙,正常言語無法順利交流者;(2)既往存在子宮手術病史者;(3)存在剖宮產指征者;(4)依從性差,不愿意配合研究者。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專家在審核研究內容后表示準許通過。
1.2 研究方法予以對照組產婦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協助產婦呈截石位,選擇經陰道分娩方式。待產婦宮頸口擴張3cm時,協助其調整成側臥位,在第二腰椎至第三腰椎間隙實施穿刺,置入導管,經導管緩慢注射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以及芬太尼注射液,其中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用量為6ml,芬太尼注射液使用劑量是10ug/ml。對產婦血氧飽和度、血壓、呼吸以及脈搏等生命體征指標實施密切監測,待生命體征平穩后經硬膜外持續輸注羅哌卡因注射液以及芬太尼注射液,其中羅哌卡因注射液藥物使用劑量為50mg,芬太尼注射液使用劑量是0.1mg,直至產婦宮頸口完全開放后停止使用鎮痛藥物。予以實驗組產婦導樂儀分娩鎮痛,選擇分娩鎮痛導樂儀(GT-4A型低頻神經和肌肉刺激儀),待產婦宮頸口擴張至2cm時,使用導樂儀開展鎮痛,同時在持續分娩期間使用分娩球輔助保持自由體位。在產婦分娩時要求助產士持續陪伴,告知產婦分娩相關內容,尤其需要告知其分娩鎮痛導樂儀使用期間注意事項,改善其心理壓力,盡可能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在產婦兩側手部合谷穴以及內關穴部位分別放置A、B路兩條輸出線,并予以妥善固定;在產婦腰背部位放置C、D路輸出線,妥善固定。在分娩期間依據產婦耐受情況合理調整儀器參數,促使肌肉出現微顫,達到有效鎮痛效果。
1.3 觀察項目(1)對比每組產婦產程時間,主要包含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2)對比每組產婦各產程疼痛感得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開展判斷,最終得分同產婦疼痛感呈正比。(3)對比每組產婦產后2小時出血量。(4)對比兩組妊娠結局,選擇分娩方式進行判斷,主要包含剖宮產以及陰道分娩。
1.4 數據處理在本次研究中,數據均使用SPSS22.0軟件開展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的形式表達,實施t檢測;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達,實施 X2檢測,當檢測結果顯示P<0.05時,表明數據存在研究價值。
2.1 對比每組產婦產程時間對照組產婦各產程時間均長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1:

表1 每組產婦產程時間差異(分鐘)
2.2 對比每組產婦各產程VAS得分兩組產婦各產程VAS得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下表2:

表2 每組產婦各產程VAS得分差異(分)
2.3 對比每組產婦產后2小時出血量對照組產婦產后2小時出血量平均值為216.30±42.31ml,實驗組產婦產后2小時出血量平均值為130.87±35.67ml,常規組產后2小時出血量高于實驗組(t=10.916,P<0.05)。
2.4 對比兩組妊娠結局常規組剖宮產率高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3:

表3 兩組妊娠結局差異(%)
分娩屬于女性特殊生理時期,因子宮收縮以及宮頸擴張等生理改變,將會使產婦出現劇烈疼痛感,當受到產婦負性情緒以及心理壓力等因素影響,其疼痛感將會進一步加重,進而阻礙產程順利進行。由于不良心理狀態等會導致機體酸堿失衡,進而對產婦以及新生兒機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持續疼痛感也會使產婦宮縮頻率出現異常,對陰道分娩率造成影響。無痛分娩主要指使用各種方式使分娩時疼痛感減輕或是消失,其主要包含藥物性鎮痛以及非藥物性鎮痛兩種形式[5]。伴隨臨床對無痛分娩研究的不斷深入,水中分娩以及導樂分娩等逐漸被應用于臨床,其中導樂分娩注重產婦身心改善,在分娩過程中通過不斷進行心理護理而降低產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
當前,臨床已經有部分醫療機構在分娩鎮痛中應用導樂儀,該種儀器則是通過刺激性作用阻礙產道同子宮部位的中樞神經傳導,利用持續神經阻滯減輕各產程疼痛感,將產婦無法耐受的劇烈疼痛感轉變成輕度疼痛感,進而達到鎮痛目的[6]。在余昆等[7]人的研究中,其對產婦開展導樂儀無痛分娩干預,干預后產婦產程時間以及產后出血量有明顯下降,并且自然分娩率顯著提升。因此其認為對產婦實施上述干預方式,能夠獲得滿意的護理效果,提升分娩質量。本次研究中,在產程時間方面,實驗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以及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在產后2小時出血量方面,實驗組低于常規組;在陰道分娩率方面,實驗組相較于常規組高(P<0.05)。分析結果可知,使用導樂儀進行分娩鎮痛,能夠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量,提升陰道分娩率。導樂儀主要依據神經科學知識,包含點刺激疼痛、閘門控制、外周神經、脊髓以及內源性阿片肽理論。利用低頻脈沖波,屬于非藥物鎮痛方式,在產婦相應部位外周神經處發揮重用,予以持續且輕柔地刺激,進而使產婦自身鎮痛物質形成并釋放,內源性阿片肽,例如嗎啡類遞質等,進而刺激自身鎮痛系統,可作用于脊髓腦部不同層面,盡可能使產婦中樞鎮痛物質大量釋放,阻礙交感神經傳導,組織疼痛信號傳入,避免因劇烈疼痛而使機體出現應激反應,在短期內快速降低疼痛程度,同時對胎兒和產婦機體不會產生顯著的不利影響[8]。在分娩期間,子宮收縮加之胎兒壓迫,會使產婦盆底組織等出現不同程度分娩疼痛,子宮下段和宮頸擴張也會形成內臟疼痛感,導致產婦在臨產后出現呼吸急促以及心率增快等應激反應,使用導樂儀進行分娩鎮痛,能夠降低β-內啡肽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激素釋放,降低過度通氣和氧耗,防止產婦和胎兒發生代謝性酸中毒,另外胎盤交換功能發揮保護效果,故而能夠降低胎兒宮內窘迫等異常情況,有利于減少剖宮產率[9]。兩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疼痛得分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提示開展導樂儀無痛分娩能夠獲得良好的鎮痛效果。
產婦使用導樂儀進行分娩鎮痛,在保障較高鎮痛效果的同時,還可縮短產程時間,減少產后出血量,提升陰道分娩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