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唐紅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湖北 武漢 430030
宮頸癌是常見的腫瘤類型,其是特發于女性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發病機制較為明確的婦科惡性腫瘤[1]。因此我院于臨床中聯合使用HR-HPV DNA PCR檢測與TCT檢測用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0例宮頸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HR-HPV DNA PCR檢測與TCT檢測,對患者宮頸癌前病變情況進行篩查,對檢測結果異常者進行評價,以明確兩種檢測方法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表現。
320例患者一般資料如下: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43.8±8.0歲,初中以下文化136例,初中以上文化184例,均為已婚且有性生活女性。研究開始前于我院倫理委員會備案,入組患者知曉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排除標準:1)入組患者均有明確的宮頸病變,愿意接受HR-HPV DNA PCR檢測與TCT檢查。2)排除已明確為惡性腫瘤疾病者。3)排除意識障礙、精神異常等無有效溝通者。4)排除生殖系統器質性疾病者。5)排除其他不適合納入本組研究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HR-HPV DNA PCR檢測與TCT檢查,具體如下:
HR-HPV DNA PCR檢測:使用宮頸刷獲取相應標本,操作者將宮頸刷置入患者宮頸口,順時針旋轉兩周再逆時針旋轉兩周,充分獲取宮頸脫落物,將收集到的脫落物保存于細胞保存液內,冷藏室內保存。進行檢測時提取50μl裂解液并置入標本中,水浴加熱10min后離心處理,取上層清液,按照儀器操作規范進行PCR擴增、顯色,熒光分析法分析;同時提取μlDNA注入HPV-PCR擴增序列,進行持續擴增并記錄觀測結果。
TCT檢查:使用宮頸刷獲取相應標本,操作者將宮頸刷置入患者宮頸口,順時針旋轉兩周再逆時針旋轉兩周,充分獲取宮頸脫落物,將收集到的脫落物保存于裝有洗脫液的洗脫管內,洗脫干凈后離心處理去上層清液保留下層細胞,獲得純凈樣本。將樣本制成薄片,巴氏染色后鏡下觀察,具體標準參看國際癌癥協會推薦的TBS分類標準,將結果分為宮頸炎、非典型性鱗狀上皮細胞病變、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鱗狀細胞癌、腺癌,其中將非典型性鱗狀上皮細胞病變作為陽性結果評價標準,非典型性鱗狀上皮細胞病變及以上病變記為陽性。
1.3評價指標 對兩種檢測方法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探討兩種檢測方法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表現。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涉及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均轉化為標準格式表示,若涉及對比則進行t檢驗或卡方檢驗,檢驗值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表1統計結果,可知320例宮頸病變患者病理檢查異常者106例,其中70例為CIN1以上病變(陽性結果),經后期治療實證等證明其中69例為真陽性,而HR-HPV DNA PCR檢測結果異常者83例,63例標記為陽性,陽性率75.90%,56例與病理診斷結果相符,準確率88.89%,TCT檢查異常結果異常者65例,56例標記為陽性,陽性率86.15%,52例與病理診斷結果相符,準確率92.86%,而二者聯合使用異常者104例,68例標記為陽性,且均為真陽性。就結果來看,HR-HPV陽性檢出率高于TCT,但準確率低于TCT,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聯合使用的異常檢出率、陽性率與病理診斷基本一致,且準確率高達100%。
表1 兩種檢測方法篩查結果及病理診斷結果
根據臨床調查統計,我國女性宮頸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具有低齡化發展趨勢,這提示我國宮頸癌防控工作正面臨著嚴峻形勢,實現高效率、高準確度的宮頸癌篩查對我國女性健康、國民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2]。
在本組研究中,共選取320例發生宮頸病變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均實施了HR-HPV DNA PCR檢測與TCT檢測,同時結合病理診斷結果對兩種檢測方法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表現和特點進行探究。結果發現,HR-HPV DNA PCR檢測的檢出率較高,陽性率較高,但真陽性率較低;而TCT檢測的檢出率較低,陽性率較低,但真陽性率較高;兩種檢測方法的上述表現存在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HR-HPV DNA PCR靈敏度較高但特異度較低,TCT檢測靈敏度較低但特異度較高。而兩種檢測方的聯合篩查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基本一致,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發揮出了HR-HPV DNA PCR檢測高靈敏度和TCT檢測高特異度的特點。
綜上所述,HR-HPV DNA PCR檢測和TCT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表現良好,兩種檢測方法各有特點,聯合使用可保證篩查的特異度和靈敏度,從而提高宮頸癌臨床篩查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