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婧姝
山東國欣頤養集團淄博醫院,山東 淄博 255120
臨床中在診斷結腸疾病時有很多種方式,但有相關調查顯示,腸鏡檢查應用于結腸疾病的診斷中,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因此受到了廣泛應用[1]。采用結腸鏡檢查,其檢查的成功率和準確率取決于腸道的清潔度,而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結腸鏡檢查的成功率,具有需要使患者的腸道清潔度符合檢查的標準[2]。因此,本院選取120例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針對優質護理對結腸鏡下檢查腸道清潔的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12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檢測時間隨機分為兩組,常規組60例,采用常規腸道準備護理;優質組60例,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常規組男女比例40:20,年齡19~79歲,平均(54.38±6.03)歲。優質組男女比例45:15,年齡20~80歲,平均(54.42±6.11)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P>0.05無差異。
1.2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優質組給予優質護理:(1)心理護理:患者在接受檢查前,由于對結果的擔憂致使心理壓力較大,出現精神緊張、情緒波動起伏較大等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將檢查的流程詳細告知患者,陪同患者進行檢查,消除患者負面情緒。(2)藥物護理:給予患者3000ml的復方聚乙醇電解質溶液,在30min內服用1000ml,之后每20min服用500ml,2h內服用完。對患者在4h后的排便情況進行監測,當便樣呈現為水樣時表明清潔完成,如果呈現為渣狀則表示還需對腸道進行清潔。(3)按摩護理: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進行腹部按摩,從而加快腸道的蠕動,幫助患者更快排便,加快腸道的清潔速度。
1.3觀察指標 (1)腸道清潔度:采用波士頓腸道清潔度量(BB-PS)表對患者的腸道清潔度進行評估,將結腸分為3短進行評分,右側段-盲腸至升結腸、橫斷-肝曲至脾曲、左側段-降結腸、直腸、乙狀結腸。總分9分,分值在5以上表示腸道的準備較為充分,分值越低表明腸道的清潔度越低。
(2)不良反應:在患者口服腸道清潔藥物后,對患者的身體狀態進行觀察,是否有嘔吐、惡心、上腹不適等。
(3)結腸鏡檢查成功率: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檢測成功率。
2.1兩組患者腸道清潔度對比 優質組的右側段、橫斷、左側段、腸道清潔度總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腸道清潔度分)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常規組出現不良反應8例,發生率13.33%;優質組出現不良反應2例,發生率3.33%。優質組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n(%)]
2.3兩組患者結腸鏡檢查成功率對比 常規組結腸鏡檢查成功51例,檢查成功率85.00%;優質組結腸鏡檢查成功58例,檢查成功率96.67%。優質組檢查成功率高于常規組,P<0.05(χ2=4.9041,P=0.0268)。
結腸鏡檢查因為其特點具有侵入性,且大部分患者對結腸鏡檢查的認知程度較低,致使在接受檢查的過程中,許多患者存在嚴重的排斥反應,情況較為嚴重者還會出現其他的并發癥從而影響檢查結果。在結腸鏡檢查的過程中,腸道的準備是否充分對整體的檢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腸道的清潔程度是能否順利檢查的關鍵因素[3]。相關研究表明,在進行結腸鏡檢查時配合優質護理進行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腸道清潔度,減少患者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從而提升檢查的成功率。在本研究中,優質組的右側段、橫斷、左側段、腸道清潔度總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常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3.33%;優質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3%,優質組低于常規組,P<0.05。常規組結腸鏡檢查成功51例,檢查成功率85.00%;優質組結腸鏡檢查成功58例,檢查成功率96.67%。優質組檢查成功率高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采用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提升腸道清潔度,提高結腸鏡檢查的成功率,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